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刘秋萍

北流市北流镇陵城初级中学

摘要

近些年,伴随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大力开展,促使核心素养教育受到了重视。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一项核心使命。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对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的培养显得不足。为了克服这一局限,作为授课教师则应积极引入了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这一创新理念,从宏观视角出发,构建历史知识的框架体系,鼓励学生深入剖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规律,进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基于此,下文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大概念导向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工作展开探讨与论述,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工作启发。


关键词

大概念;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正文


一、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一)大概念概述

大概念在学科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核心理念。在历史学科中,大概念扮演着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予以深度概括和提炼的角色,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通过引入大概念,学生能够超越表面的历史事实,深入到历史演变的核心和内在规律当中。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可以被视为一个大概念,不但涵盖了从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到唐朝繁荣的整个历史阶段,而且还涉及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结构变革、经济发展脉络、文化繁荣景象以及社会的深刻变迁。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讲,这一大概念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历史文化,理解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持续进步。

通过综合分析以往教学经验得知,大概念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在于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宏阔的历史背景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学生在学习具体历史事件时,能够将其置于更为宽广的历史脉络中进行深入地理解与剖析。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全面而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历史的视角进行思考,从而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良好的价值观。

(二)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理念

事实上,大概念这种教学理念并非仅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大概念的引导,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揭示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则可选取“封建社会的演变”作为核心大概念,将各个朝代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变迁等要素纳入这一大概念之下,完成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工作。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象,洞察封建社会的兴衰规律,从而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走向与趋势。

二、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连贯性原则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而言,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时,应当保证各教学单元之间的连贯性至关重要,以确保知识点之间的顺畅过渡,防止知识断层和难度跳跃。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工作期间,应深入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承载规律,精准把握各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且连贯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发展性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优化教学方案,以保证教学节奏与学生的理解吸收能力相契合。另外,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焦点和困惑难点,积极启发其主动思考与深入探究的热情,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进步保驾护航。

(三)针对性原则

在实际落实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工作期间,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予以精准施教,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和遇到的难点,并据此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初中历史教学成效。并且,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需求,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初中历史学习效果。

(四)历史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使教学设计紧密贴合历史学的特性,从而协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教师应注重史论并重的原则,以实证为依据来展现历史真相,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增强其历史意识,以全面提升其历史学科素养。

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一)依据单元内容,提炼学科大概念

事实上,初中历史教科书以其全面的结构框架和健全的单元结构为基础,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此,作为授课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期间,应当遵循课本单元框架的同时,灵活融入相关课程知识,精心构建全面的主体单元,以大幅提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效性、精准性。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工作的实施环节,教师应首先基于课程的核心理念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并精心规划教学步骤和流程。同时,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系统为支撑,确保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紧扣课堂教学的核心,深入培养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比如,在提炼和深化基本理论时,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形成清晰的设计思路,明确设计框架,并详细设定教学目标。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价值观,而且还能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实施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精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及《洋务运动》等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教学素材,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文本的核心要义。在单元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晰阐述自己的见解,以促进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这些课文所承载的内容主要围绕民族危机与救国图存的重大主题展开,其核心思想是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因此,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实质内涵、深远影响及其历史价值,并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加强各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

(二)明确单元目标,提升课时效率

为了能够提升初中历史课时效率,作为授课教师则应在单元教学设计工作中,科学设定单元目标。在此期间,历史教师需要清晰地界定整体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避免课时抢占的行为。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强调课时量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这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素质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单元目标的明确指导下,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形式,同时不断更新和整合历史课程资源,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例如,在初中历史课上,带领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在第2至第5课时的教学中可以聚焦“唐朝兴衰变迁之感悟”的单元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唐朝的建立、繁荣与衰落的历史轨迹。通过对唐朝对外政策成果的细致剖析,以及对唐朝统治者治国理政策略和政权结构的系统归纳,教师可以安排两个学时专门进行唐朝政治制度的结构性学习。其中,第一课时侧重于唐朝的建国历程及其初步统治成果,第二课时则着重讲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这种安排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锤炼历史观点,形成深刻的历史解释,并深化家国情怀,继而促使学生逐步塑造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效率

1.巧用情景教学方法,彰显“以生为本”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而言,作为授课教师如果想要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就要在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时,以深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赋予他们更多的主动权。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这一创新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单元的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教学质效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初中历史课上,带领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大团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选用一系列富有逻辑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播放与各民族相关的视频,启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随后,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我国由哪些民族构成,它们各自的文化特色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待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则可鼓励学生基于视频内容试着完成各民族特色文化的模拟表演,如此便可强化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学生的表演基础上,教师可以实施系统的单元讲解,选用情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宽学习视野,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2.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灵活衔接整合

现如今,合作探究学习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新课标下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其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融合知识。在大概念导向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出发,在教师引导下深入挖掘和探究问题,以理解历史结论。为此,教师需要巧妙地将历史知识融入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模块,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各模块的学科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独到的历史见解,并有效地应用大单元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在大概念背景下深化学习体验。例如,在初中历史课上,带领学生学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把握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和开放精神,历史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富有创意的学习任务。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思维脑图的方式,将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点予以有机串联。比如,唐朝作为多民族通商繁荣的标志性阶段,在思维脑图中,学生可以将地理环境、政治交往、文化交融等核心要素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使用方向箭头和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以凭借这一思维脑图,从各民族、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出发,深入分析它们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从而全面理解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如此便可强化学生的历史理解力、逻辑思维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一体化,提升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在大概念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首要目标是优化和完善整体的教学活动流程。故而,作为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积极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这一工具,精准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基于评价结果,教师应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整体大单元教学活动,以此来动态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初中历史课上,带领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新文化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时,则可将教、学、评三者有机融合,形成系统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为了凸显新文化运动在我国思想解放与革命历程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将课程标准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教材详细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需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紧密结合,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合理设定单元教学任务。通过这一教、学、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历史知识的整体性,继而保证大概念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质效。

结束语

总体而言,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架构,其优势愈发凸显,为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基于实际状况分析,在大概念的导向下优化设计初中历史单元教学方案,不但能够提升历史课程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而且还为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相较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更加注重主题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形成条理清晰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脉络,增强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单元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材处理方式,有益于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效。由此可见,对大概念导向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做出分析与阐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田.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分析 [J]. 智力, 2023, (34): 64-67.

[2]高宁宁.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 (31): 69-71.

[3]王辉,张丽.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 (05): 71-73.

[4]朱丽丽,潘春花.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 (20): 73-76.

[5]黄卫平. “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 (07): 15-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