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与不变”
摘要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报道;变与不变;
正文
引言:
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逐渐增加了对传统媒体的威胁,许多传统媒体的受众已经转向新媒体。此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呈现新闻报道,一方面要迎合受众的需求,创新新闻报道方式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坚守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形成积极正面的社会舆论。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特征
(一)民主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具有民主性的特征,民众参与度提高,报道更加多元和实时。他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微博博客等平台参与新闻报道的讨论和评论,这与传统媒体不同,新闻报道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传播,新闻报道成为一种集体行动。传统媒体中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时空限制,只能选择有限的话题进行报道,而新媒体平台则提供了更多样的声音和观点。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或者需求来获取新闻信息,这是依托传统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所无法实现的[1]。
(二)丰富性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特征之一是丰富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篇幅和格式。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新闻报道可以更加全面和多样化地呈现。首先,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报道方式。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报道,而新媒体平台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式,还可以采用直播、互动、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促使新闻报道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且有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新媒体平台还具有互动性,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点赞等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新媒体平台可以实时发布新闻,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促使新闻报道及时地反映事件的最新进展,满足读者对即时信息的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
(一)新闻报道主体发生变化
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视角来看,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新闻报道主体发生变化,即新闻报道主体平民化。传统媒体占据主流地位的情况下新闻报道主体是新闻记者,负责新闻素材的采编、新闻稿件的撰写、新闻报道的呈现等等。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以便从专业角度出发,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开展工作,保障新闻报道质量。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来获得新闻信息,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记录身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并将其上传至新媒体平台,成为新闻报道者。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可以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创建新媒体账号,报道新闻,传达信息,满足受众信息获取需求。此种情况下新闻记者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在专业领域内成长与发展,应积极走入群众之中,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与喜好,进而依托新媒体平台来搜集新闻信息,去伪存真,最终呈现高品质的新闻。比如新闻记者创建新媒体账号,与受众群体进行互动交流,使之能够提供真实的、全面的、详细的新闻素材,如此新闻记者即可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撰写有深度、有广度的新闻稿件,呈现优质的新闻报道,彰显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公信力,给受众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2]。
(二)新闻报道意识发生变化
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中,新闻记者职业定位比较清晰,主要负责新闻采编、撰写、处理及报道。但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格局发生变化,比如新闻传播方式多样,受众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适合的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要想促使新闻报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新闻记者除了做好新闻采编、撰写、报道之外,还要注重广泛传播新闻报道,以此来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岗位界限变得模糊,新闻记者需要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把握新闻行业变化情况,进而更新新闻报道意识,尽快适应职业变化,在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寻找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话题,比如社会热点话题,之后搜集整理新闻素材,采取故事化方式来撰写新闻稿,促使新闻内容既能够揭示新闻事件的全貌,又能够突出故事情节,吸引受众阅读或者观看。新闻记者还要正确认识到独家新闻的重要性,依托多种新媒体平台来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把握受众的偏好、需求。以此为切入点来寻找更有价值的、独家的新闻信息,整合处理新闻信息,最终呈现独家新闻报道,吸引受众。
(三)新闻报道方式发生变化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方式也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新闻报道主要是在广播电视上呈现出来,也是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新闻报道的公信力、权威性、影响力较强。但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方式更加多样,受众可以通过官方应用程序或者网站来获取新闻信息;受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来获得新闻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文字、图片、视频或者音频等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此种情况下新闻记者需要把握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先明确新闻报道方式,比如广播电视报道、官方网站报道或者新媒体平台报道,进而明确不同报道方式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新闻撰写,选择适合的媒介形式,以便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形成积极正面的舆论效应[3]。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不变”
虽然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新闻报道的方式、主体等均发生一定变化,更好地迎合受众的实际需求,但与此同时也要坚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形成积极正面的舆论效应。
(一)坚守职业道德
新闻报道具有传播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帮助群众表达心声的功能,因此新闻报道需要坚守职业道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使得很多人习惯利用智能设备记录身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并且随意的评论新闻事件,添加个人情感色彩。这使得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非客观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公信力[4]。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始终明确岗位要求,始终遵守新闻报道的原则,注重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在新闻撰写的过程中注重辨别新闻信息真伪,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拼凑完整的新闻事件,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新闻撰写,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不仅能够客观准确地呈现新闻事件发生全过程,还能将新闻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维护群众利益,提升国家良好形象。
(二)注重以内容为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媒体机构为了追求高点击率和广告收入,不可避免地会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和质量,并倾向于以娱乐性和煽动性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但要想将新闻报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满足受众新闻信息获取的同时,积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确价值观,那么新闻报道应当坚持由内容为王。首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自身的职责是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给公众,让他们能够理解事实真相。新闻报道应该追求事实,而不是臆想和夸大。只有通过可靠的消息来源和充分的调查取证,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其次,新闻报道应该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新闻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一种公共服务。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监督权力、传递民意、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新闻报道不应只关注短期利益和浅层的娱乐内容,而是应该关注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后,新闻报道需要注重专业性和深度。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和新闻资讯的传递,更应该深入研究和解析,提供对事件的深度分析和观点阐述。只有在专业性和深度的基础上进行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帮助公众理解事件背后的本质,促进公众的思考和讨论[5]。
(三)保持高敏感度
为了能够将有价值的新闻呈现在广大受众的面前,还需要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注重细致、慎重,加强与群众联动,凭借高度的新闻职业责任感及业务能力,判断所发生的事件是否具有新闻报道价值,进而筛选、挖掘更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最终将与民生、社会或国家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呈现出来,以便受众能够了解社会百态、了解国家政策、了解民生需求等等。
四、新媒体时代下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的策略
(一)提高新闻报道温度
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那么应当进行有温度的新闻报道,给受众以温度、力量,使之有勇气、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成就更好的自己。为此,新闻记者应当选择具有情感共鸣的新闻话题,以便最终呈现的新闻报道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共鸣和兴趣;还要运用故事化的手法呈现新闻,通过将新闻报道转化为故事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要运用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视频和图表等元素,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视觉效果,让读者更深入地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提高其分享和转发的可能性[6]。
(二)做好热点新闻采访与报道
良好地进行新闻报道,使之深受广大受众的青睐,进而更广泛地传播。首先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安排采访时,需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对象,并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包括采访地点、时间、问题以及所需的设备;同时要对相关主题进行充分了解,包括相关新闻报道、背景资料、相关人物的观点等。之后根据采访对象以及情况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采访方式,包括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电子邮件采访等。不同的采访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在采访过程中,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提出简单的是非题,同时要善于提问追问与引导性问题,以深挖信息并引导被采访者表达观点。这一过程中新闻记者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或感情色彩进行采访报道,将事实和观点分开,并通过多方面的取证和听取不同意见来综合把握事件的全貌。之后将采访所得的信息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报道稿件,要求逻辑清晰、语言简练。注意针对不同媒体平台新闻报道的要求,需要针对性地调整报道的风格和形式。
(三)扩宽新闻报道的广度
新媒体时代下要想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还需要新闻记者适当地拓展新闻报道的广度,促使让新闻更全面、更多样化,从而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在新闻策划与撰写的过程中应关注和报道更多不同领域的事件,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将社会发展面貌展现出来;关注和报道不同群体的声音和观点,包括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民间团体等各方面,以便读者可以对事件有更多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从而更全面地思考和判断;关注和报道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消息和事件,以便读者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地方和不同文化的情况,增强他们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行业格局发生变化,这就意味新闻报道也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新闻报道主体民众化、新闻报道意识创新化等。尽管如此,新闻记者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始终提高新闻报道敏感度,以便将高品质的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使之了解民生、社会百态或国家大事小的过程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章怀峰. 县级融媒体主题报道变与不变之我见 [J]. 电视指南, 2020, (10): 68-69.
[2]黄保才. 防台新闻报道与全媒体传播的“变”与“不变” [J]. 传媒评论, 2019, (09): 64-66.
[3]胡杰. 融媒时代深度报道编辑的变与不变 [J]. 青年记者, 2019, (22): 13-14.
[4]游芸. 论融媒体思维下新闻策划报道的变与不变 [J]. 新闻世界, 2019, (07): 22-25.
[5]秦秀宇.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变与不变 [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 (13): 71-72.
[6]卞晓雅. 主流媒体转型的“变”与“不变”——基于“网红Saya与孕妇冲突”事件对主流新媒体新闻生产的思考 [J]. 视听, 2019, (03): 185-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