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角色的转变及与新媒体的融合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冯子硕

​廊坊广播电视台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不仅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且相关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等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媒体主持人角度来看,新媒体主播活跃于各大媒体传播软件、网站,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基于此,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论述了对传统媒体主持人角色的转变,提出了主持人创新空间拓展的方向与路径及融合,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主持人;角色转变;新媒体;融合

正文


前言:新媒体主播拥有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信息传播渠道便捷、传播内容时尚新颖等优点,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与流量。而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比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便捷、速度更快、覆盖率也较高,能够满足信息传播时效性的要求。同时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强调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重视受众的个性化、多元化以及个人兴趣,具有一定的精准性。在此背景下,主持人作为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即如何在新媒体主播的影响下与时俱进,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提升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发挥职业价值。

1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角色的转变

1.1技术赋权使传播主体多元化

“技术赋权”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时为其拥有者即技术主体带来的权力。在这一赋权过程中,技术主体不仅获得权力,还将权力反馈给技术,为技术的更广泛发展提供空间。这体现了科技对社会和个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性意义。新媒体环境下,无线、互动、低成本和低门槛的传播方式使传播主体越来越多元,普通网民借助技术赋权便可介入信息的生产过程之中,使信息生产更加去中心化、去组织化,呈现出个性化、草根化特征。因此,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模式中的“主客身份”被弱化,每个人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播者。话语权的下放使内容生产者变得多样化,呈现出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和BGC(商家生产内容)并存的现象,人人皆可成为“主持人”。

新媒体时代,“草根”主持人大量崛起。他们极少受过专业的主持训练,往往凭自己独特的个性或过人的技能走红,成为细分领域的意见领袖。比如“口红一哥”李佳琦,他是美妆领域最受欢迎的头部主播,凭借信息量大、专业性强、擅用比喻和夸张的语言风格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再比如网红“云南小花”,以活泼质朴的“村花”形象成为扶贫电商主播的典范。媒体融合使“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转变,受众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更大,传统主持人的固化风格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除了“草根”主持人,非专业的“跨界”主持人也大量涌现,给传统媒体主持人带来威胁。新媒体的开放、平等和自由,打破了官方媒体和文化精英在传统意义上对文化传播的“垄断”,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公共话语空间。

1.2从线性传播到碎片化、场景化传播

传统媒体时代,节目往往采用线性传播方式,观众按照固定的时间表观看电视节目或收听广播节目。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由线性传播转向了碎片化和场景化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选择观看或收听内容,无需受限于固定的节目时间表。主持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短文、或直播内容让观众随时随地获取内容,适应观众碎片化的时间和注意力。同时,主持人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平台特点定制内容,使内容更贴近观众的需求和兴趣。

1.3从纯信息传递者到互动沟通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持人往往是纯信息传递者,他们通过电视或广播等渠道向观众传递事先录制好的节目内容。观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无法与主持人进行实时交流。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主持人的角色从纯信息传递者转变为互动沟通者。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直播,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和交流。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主持人可以及时回应观众的反馈,形成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沟通的方式大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同时也使得主持人的节目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2主持人创新空间拓展的方向与路径

2.1个性化内容生产:根据目标受众定制化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个性化内容生产成为主持人创新空间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主持人需要深入了解观众的兴趣、需求和喜好,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定制化内容,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个性化内容生产要求主持人具备精准的受众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观众调研,了解受众的观看习惯和需求。主持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问卷等方式与观众互动,收集观众的反馈和意见,进一步了解受众的喜好和需求。通过不断改进内容和节目形式,主持人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期待,增加节目的黏性和忠诚度。个性化内容生产也包括主持人的风格和表现力的塑造,独特的主持风格和个人品牌有助于在众多主持人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2.2跨界合作与整合:与其他领域如艺术、科技、时尚的交叉融合

为了拓展创新空间,主持人可以积极进行跨界合作与整合,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融入节目中。与艺术、科技、时尚等领域的交叉合作可以为节目增添新的创意和视觉效果。例如,与艺术家合作进行舞台设计,与科技公司合作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时尚品牌合作进行形象打造等。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为节目带来新颖的内容,还可以扩大节目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不同领域的观众。跨界合作也有助于主持人拓展自身的人脉和资源,增强节目的资源支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传统媒体主持人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路径

3.1强化思想引领

为了应对新媒体与网络主播的挑战,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正确认识新媒体以及自媒体主播的工作内容,吸纳新媒体主播的优点并将其融入到传统媒体主持工作中。但目前,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存在一定的虚假性、低俗性,一些新媒体主播受利益驱使,在直播时无视法律与道德底线,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因此,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继续保持谨慎态度,不断强化自身思想道德意识以及职业道德品质,坚定党的领导,传播正能量。此外,加强传统媒体主持人的思想引导,可以有效遏制一些新媒体主播的不良行为,保持传统媒体主持人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受众认可主流媒体,从而帮助传统媒体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良性发展。

3.2掌握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的理解不仅包括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运营模式,还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新媒体环境包含各种形式的内容传播平台,如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博客等,内容类型涵盖新闻、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

2)即时性:信息传播速度快,观众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资讯和内容,新闻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报道和评论。

3)互动性:观众可以与内容创作者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成了更加开放和动态的传播模式。

4)视频化趋势:视频内容成为新媒体环境中的主流形式,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内容创作者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

5)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设备成为观众获取和分享内容的主要渠道,新媒体内容需要适应移动设备的特点,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用户体验。

综合来看,新媒体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即时化、互动化、视频化和移动化的特点,如微博、抖音、快手的优质短视频中,包含了众多内容板块,其中新闻焦点、文化旅行、生活记录等内容都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一些新兴的媒体平台如B站(哔哩哔哩)、知乎等也成为了用户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分析这些平台的特点和运营模式,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把握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为主持人的内容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示。然而,作为新媒体内容创作者,只有不断更新相应知识和适应新媒体环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3主持模式的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以及主持人都需要做出改变,与时俱进地转变固化的思维,结合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两者的融合,通过采访、调查等方法创新传统媒体节目的制作形式,激发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个性与创造力。针对新媒体主播在传播信息时能与受众互动的特点,传统媒体主持人也可以在线上开展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受众沟通,听取受众的意见,创新节目主持模式。同时,要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从新媒体中获取更多的节目创作想法,并将其运用在节目主持中,增强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主持效果。

3.4打造品牌形象

在新媒体环境中,不少主播已具有较强的用户黏性,对信息的传播与获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给传统媒体主持人带来了冲击。在应对新媒体主播的冲击时需要注意,传统媒体主持人应配合节目策划等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在全媒体平台中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主持形象,以此吸引广大粉丝。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微博等途径来打造健康的品牌形象,提升传统媒体节目的影响力。传统媒体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提升节目质量,维护节目形象。除此之外,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观看节目的方式更加便捷,且突破了时间限制。例如,综艺节目可以在线上视频播放平台与电视频道中同步播放。因此,创新播放渠道也是宣传节目品牌的有效手段。

3.5掌握多媒体技能

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掌握多种多媒体技能,以适应不同平台和形式的内容制作和传播需求。以目前的新媒体环境来看,学会视频编辑软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剪辑、合成和处理,以此来提高节目的质量和专业度是必备条件。另外,需要进行社交媒体的运营,熟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操作和管理,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与观众互动,增加节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提升摄影技巧也是作为一名新媒体主持人应具备的条件,了解基本的摄影知识和技巧,在有需要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摄影技巧对新闻现场进行捕捉,拍摄高质量的照片和视频素材,对于提升节目的视觉效果有极大的帮助。平面设计能力,日常工作中,有了完整节目的同时,还要有吸引眼球的封面设计,当熟练掌握平面设计软件后,以个人审美视角,制作简单的海报、视频封面,提升节目的品牌形象和宣传效果。

成功的新媒体主持人,通过创作各种类型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观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掌握这些多媒体技能,作为主持人,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媒体形式和观众需求,以个人能力去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

3.6建立粉丝黏性

与受众互动并建立和维护粉丝关系是提升新时代主持人形象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关键手段。在建立粉丝黏性时,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例如,与粉丝保持频繁互动是其中之一。主持人可以定期认真查看和回复粉丝的评论,与他们保持良性的互动。这种互动让粉丝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增加了他们与主持人的黏性。

此外,提供个性化内容也是吸引粉丝并增加黏性的重要方式。例如,旅行节目主持人,可以根据旅行的目的地,去指定旅行方案,在定制方案的过程中,以投票去哪、体验什么项目或了解什么美食的方式,让观众参与到节目当中,代替观众来一场别出心裁的“云旅行”。

同样,分享生活点滴和日常经历也是建立粉丝黏性的有效途径。时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和体验,与粉丝分享独特的日常故事,以普通人的身份来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增加粉丝与主持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总之,新媒体主持人通过与粉丝保持互动、提供个性化内容、分享生活点滴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建立粉丝的黏性,促进个人品牌的发展和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提升。

结束语:

概而言之,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之间的区别包括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个性与形象要求不同、控场艺术不同等。这些差异反映出新时期媒体工作形式的相关变化,体现了社会传媒的发展变革。基于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主持人要想重新取得竞争优势,顺应时代发展,提升自身播音主持能力,就需要积极学习借鉴新媒体主播的相关工作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独特形象。此外,传统媒体主播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守自身作为传媒从业者的使命与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既要学习新媒体和新媒体主播的优点,也要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赵朋.融媒视域下主持人在农业专题节目中的角色转变[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20):185-187+212.

[2]戚思阳.新媒体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与突破[J].新闻传播,2023,(19):109-111.

[3]许家乐.浅析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角色的转变和升级[J].记者观察,2023,(20):69-71.

[4]聂秀铭.辩论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转变——以《奇葩说》主持人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3,(03):76-78.

[5]丁晓娟.从本行到跨界——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角色转变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05):124-126.

[6]杨轶男.浅析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角色的转变和升级[J].新闻传播,2022,(14):143-144.

[7]高扬.广播主持人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新闻文化建设,2022,(04):119-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