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水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以益阳市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水治理;水资源
正文
Abstract: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is a strong support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water security system is not only the key core of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strategic overall situation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Based on the Strategic Plan of water security in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security in Yiyang City, and carries out an overall stud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Starting from six dimensions such as water resources, water disasters,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ecology, water economy and water cultur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constructing a modern water security infrastructure system in Yiyang City through cross-departmental and multi-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aiming to solv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research focus and management direction of "water" caused by different competent departments. Thu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projects and "water governance" in the water disaster, water resources, water ecology,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n a coordinated and unified way.
Key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water security system; cope with polluted water; water resource
党的二十大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水安全方面体现为新时代人民对防洪、饮水、用水、河湖生态等安全的全新需求与殷切期待。益阳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的湘北洞庭湖区域,面积达12325平方公里,资水与湘江流经此地,洞庭湖的东北部地区,长江的“三口”水流经过这里,形成了一个“水袋子”和“锅底子”。全市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汛期易涝,枯期易旱。尽管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面临诸多严峻问题: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和城市化程度的显著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愈发凸显,水安全已成为益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因此,开展益阳市水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水安全新挑战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水安全面临全新挑战。安全乃发展之前提,发展为安全之保障,统筹发展与安全,乃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原则。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防止水旱灾害的防护系统,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新的问题和风险不断出现。郑州的““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城市的防洪排涝提供了警示。益阳市的西南部山区是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频繁发生暴雨山洪灾害;而东北部位于洞庭湖的内陆地带,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洪涝灾害频繁且影响巨大,是湖南省防汛形势最为严峻之地。
二、中国式现代化对保障益阳市水安全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与本质要求,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遵循五项重大原则,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现代化是“主战场”,水安全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
1.保障水安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新要求。
我国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防洪排涝、城乡供水网络和灌排设施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保障水安全,是达成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保障水安全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当下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处于超载或临界超载状态,缺水问题相当显著,改善空间均衡状况的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较为欠缺。推进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极为迫切地需要化解区域水安全难题,增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以及水安全风险防控的能力,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战略储备的水平。
3.保障水安全是提升应急调配能力的新要求。
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水安全问题涉及面广泛。我国在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保障水安全,提高相关能力,乃是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式现代化对保障益阳市水安全的总体思路
我国已然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新旅程,保障国家的水安全,需要以新发展阶段为基点,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兼顾发展和安全,全方位落实治水的思路,确切把控好“五个关系”,增强“七个思维”的能力,将全面增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设定为目标,坚持“六水同治”。着力提升相关能力,加快推动水利“四化”进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益阳市水利局将着力实施水安全战略,构建四大体系,推进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防洪安全体系,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强化短板弱项建设,推进各项工程,完善防洪安全体系布局,提高河道行洪、堤防抗洪和水库防洪能力,积极推进相关水库项目建设。 二是构建饮水安全体系,增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优化水源布局,实施第二水源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水优用。 三是构建用水安全体系,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引调水工程和灌区改造,提高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四是构建河湖生态安全体系,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加强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河湖保护与修复,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维护河湖健康。为实现上述建设思路,需跨部门、多专业协同合作,建立统一的水治理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1.明确共同目标
组织各部门和相关专业的代表进行深入研讨,不仅要明确保障水安全体系建立这一共同的长远目标,还需将其细化为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例如,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在一年内完成特定区域的水质监测和污染治理方案制定,中期目标可以是三年内实现该区域主要河流的水质达标,长期目标则是建立可持续的水生态系统。同时,制定详尽的目标达成指标和评估标准,让所有参与方清晰了解努力的方向和要达成的成果,并且明确各自在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2.建立高层领导团队
由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高层领导团队,赋予其充分的权力和资源。高层领导团队不仅要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制定总体策略和决策重大事项,还应建立定期的决策会议制度,确保在面对复杂问题和重大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此外,高层领导团队要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以确保工作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3. 设立专门协调机构
成立专门的水治理协调办公室,配备熟悉各部门业务和专业知识的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要负责日常的沟通协调、任务分配、进度跟踪和问题解决等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的工作台账制度,对各项工作的进展和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协调办公室要定期向高层领导团队和各部门汇报工作情况,及时反馈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
4.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明确信息共享的方式、频率和内容要求,规范资源整合的程序和标准,制定跨部门合作的工作流程,涵盖任务发起、执行、监督和评估等环节。例如,规定每周进行一次信息共享会议,每月提交一次资源整合报告,每季度进行一次跨部门合作工作的全面评估。在任务发起阶段,要明确任务的背景、目标和要求;执行阶段,要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和步骤;监督阶段,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评估阶段,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5.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发布和获取功能,还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水治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预测模型。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平台使用管理制度,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安全保护和操作权限设置等,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6.建立资源整合机制
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根据工作需求进行合理调配和优化配置。建立资源共享和互助机制,例如在人力方面,可以组建跨部门的工作小组,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重点问题;在物力方面,可以统一调配监测设备和治理设施;在财力方面,设立专项基金,统筹管理资金的使用。同时,建立资源使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持续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协调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周期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如半年或一年一次。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各部门的满意度、工作效率的提升情况、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目标的达成程度等。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持续跟踪改进效果,不断优化和完善协调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水治理工作需求。
四、结语
坚持流域系统观念,充分发挥相关机制和机构的作用,强化流域统一规划、治理、调度、管理。完善规划体系,统筹工程布局和项目实施,强化多目标高效耦合,建立健全调度体制机制,强化统一管理,开展排查整治,依法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推动建立涉水领域公益诉讼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进水利安全工作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水安全战略,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十四五”水利事业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晓涛.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超大城市水安全战略思考——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水利,2023(01):15-17+31.
[2] 李原园,赵钟楠,刘震.新时代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思路和重要举措[J].中国水利,2023(04):1-5.
[3] 李国英.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 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J].中国水利,2022(20):1.
[4] 马兴华,张云,崔国韬,等.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珠江流域水安全保障研究框架与展望[J].人民珠江,2024,45(05):1-9.
[5] 王宝恩.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 提升珠江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J].中国水利,2022(08):15-17.
[6] 王浩,左其亭,蒋云钟.关于国家水安全学的设立及学科体系构建的探讨[J].水科学进展,2022,33(06):859-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