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废水排放对于中国消费者购买海产品的意愿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日本核废水排放;消费者购买意愿;感知风险;信任度
正文
Abstract
Following the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decided to discharge treated nuclear wastewater into the Pacific Ocean. This move has sparked widespread global attention and controversy. As a major consumer of seafood, the response of Chinese consumers to this event is particularly worth studying.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Japan's nuclear wastewater discharge on the willingness of Chinese consumers to purchase seafoo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study examine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factors such as perceived risk, trust, and public opinion orientation affect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ischarge of nuclear wastewat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consumers' perceived risk and reduces their trust in seafood, thereby affecting their purchase intentions. Additionally, public opinion orien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consumer trust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By constructing a hypothetical model and conduct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tudy verifie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public opinion orientation, perceived risk, and consumer trust in influencing purchase intentions. This research not only fills the gap in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nuclear wastewater discharge on consumer behavior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but also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arket strategies by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governments enhance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enterprises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services, and media actively guide public opinion to mitigate consumers' perceived risk and enhance their purchase intentions. Future research can further expand the sample range, adopt variou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explore 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afood market.
Keywords:Japan nuclear wastewater discharge;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perceived risk; trus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福岛核电站事故是21世纪以来最大的核灾难之一。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决定将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入太平洋,这一举措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核废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尽管经过处理,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作为海产品消费大国,中国消费者对核废水排放的反应和购买意愿的变化,对于海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日本核废水排放对中国消费者购买海产品意愿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中国消费者对日本核废水排放的认知和态度。
2. 核废水排放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和信任度的影响。
3. 影响消费者购买海产品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1.2.2 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本研究将丰富消费者行为理论,特别是在风险感知和信任度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本研究将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帮助其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提升消费者对海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保障海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梳理核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3. 研究设计与假设:描述问卷选择与设计,提出研究假设和假设模型。
4. 实证分析:进行样本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6. 不足与展望:指出研究局限,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建立理论框架;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
1.4.2 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
1. 理论框架构建:基于文献综述,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消费者对核废水排放和购买海产品意愿的态度数据。
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4. 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总结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核废水排放的法律与国际法规制
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了关于核废水排放的广泛讨论和研究,特别是在法律与国际法规制方面。潘坤(2021)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4条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核废水排放的国际违法性,认为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3]。徐亚星和刘雨宵(2022)则探讨了核电安全的国际法规制,指出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暴露了现行国际法规制的不足,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与监管[9]。此外,任虎和牛子薇(2022)讨论了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国际责任和预期违约责任,强调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1]。
2.2 核废水排放的生态与经济影响
从生态和经济角度来看,核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和相关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Qiuwen等(2022)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核废水排放对海洋污染和跨界救济的潜在影响,强调了加强跨国合作和建立有效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7]。Yuan等(2024)通过新闻报道,研究了日本核废水排放对韩国渔业的影响,发现此事件显著影响了韩国渔民的生计和渔业经济[3]。卢柳匣等(2024)则探讨了日本核废水排海对中国水产品进出口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保障中国水产品市场的稳定[2]。
2.3 消费者行为与公众舆论
核废水排放事件对消费者行为和公众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Qiujie(2024)通过评价理论,分析了《China Daily》关于日本核废水排放的新闻报道,揭示了媒体报道对公众态度的影响[1]。Wei等(2023)基于SOR模型,研究了日本核废水事件的在线公众舆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公众舆论显著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行为[5]。梅宏等(2023)通过讨论福岛核污水相关的法律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公众对核废水排放的认知和态度[4]。
2.4 政府与企业应对措施
面对核废水排放的挑战,政府和企业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胡正良和李雯雯(2022)研究了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的违法性及周边国家的危机应对,指出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立紧急应对机制[6]。吕德胜(2022)则批评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批准核废水排海计划,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应对日本的行为[8]。付本超(2022)从国内司法程序的角度,讨论了司法应对措施,强调了法律手段在应对核废水排放中的重要性[15]。
2.5 法律与经济视角的综合分析
从法律与经济的综合视角来看,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揭示了国际法的现实障碍和未来走向。沙秦南(2022)从国际法经济视野分析了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的处理,提出了多边合作和国际治理的必要性[10]。程功舜和林赟(2021)从海洋倾废的视角,探讨了日本核废水排海决定的法律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国际法框架和提高法律执行力来应对这一挑战[14]。郭冉(2021)则通过福岛核废水排海事件,分析了国际法的现实障碍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法律体系,以应对跨国环境问题[16]。
2.6 综合评价与研究空白
综合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在法律、生态、经济、消费者行为和政府应对等方面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研究。然而,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涉及核废水排放的多方面影响,但关于其对中国消费者购买海产品意愿的具体影响机制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试图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提供实证依据,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3 研究设计与假设
3.1 问卷选择与设计
3.1.1 研究对象选择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的海产品消费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60岁之间。通过随机抽样方法,确保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1.2 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
2. 核废水认知和态度:消费者对日本核废水排放的认知程度和态度。
3. 感知风险和信任度:消费者对海产品的风险感知和市场信任度。
4. 购买意愿:消费者购买海产品的意愿和行为。
3.2 研究假设
基于前述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 舆论导向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信任。
2. 感知风险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信任。
3. 消费者信任正向显著影响购买意愿。
4. 舆论导向正向显著影响购买意愿。
5. 感知风险负向显著影响购买意愿。
6. 消费者信任在舆论导向、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3.3 假设模型
本研究构建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舆论导向、感知风险为自变量,消费者信任为中介变量,购买意愿为因变量。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描述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本特征和总体分布情况。
表1 样本基本特征
特征 | 频次 | 百分比 |
性别 | ||
男性 | 212 | 53.0% |
女性 | 188 | 47.0% |
年龄 | ||
18-30岁 | 154 | 38.5% |
31-45岁 | 168 | 42.0% |
46-60岁 | 78 | 19.5% |
收入水平 | ||
<5000元 | 130 | 32.5% |
5000-10000元 | 150 | 37.5% |
>10000元 | 120 | 30.0% |
教育程度 | ||
高中及以下 | 96 | 24.0% |
本科 | 212 | 53.0% |
研究生及以上 | 92 | 23.0% |
4.2 信度分析
使用Cronbach's α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通常,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表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2 信度分析结果
量表 | Cronbach's α |
感知风险 | 0.84 |
消费者信任 | 0.81 |
购买意愿 | 0.86 |
4.3 效度分析
4.3.1 每个量表效度分析
使用因子分析法检验各量表的构建效度,确保量表能够有效测量目标变量。KMO值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用于评价因子分析的适用性。
表3 量表效度分析结果
量表 | KMO值 |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感知风险 | 0.78 | χ²= 456.78, p<0.001 |
消费者信任 | 0.76 | χ²= 402.65, p<0.001 |
购买意愿 | 0.79 | χ²= 489.34, p<0.001 |
4.3.2 因子载荷
表4 因子载荷
题项 | 因子1 | 因子2 | 因子3 |
感知风险题项1 | 0.78 | ||
感知风险题项2 | 0.81 | ||
感知风险题项3 | 0.84 | ||
消费者信任题项1 | 0.72 | ||
消费者信任题项2 | 0.76 | ||
消费者信任题项3 | 0.79 | ||
购买意愿题项1 | 0.80 | ||
购买意愿题项2 | 0.85 | ||
购买意愿题项3 | 0.88 |
4.4 单因素方差分析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不同人口特征对各变量的影响,了解样本内部的异质性。
表5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变量 | F值 | 显著性 |
性别 | 2.34 | 0.10 |
年龄 | 4.56 | 0.01 |
收入水平 | 3.21 | 0.03 |
教育程度 | 5.12 | 0.00 |
4.5 相关性分析
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验证研究假设。
表6 相关性分析结果
变量 | 感知风险 | 消费者信任 | 购买意愿 |
感知风险 | 1 | -0.52** | -0.47** |
消费者信任 | -0.52** | 1 | 0.65** |
购买意愿 | -0.47** | 0.65** | 1 |
注:** p < 0.01
4.6 回归分析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7 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 | 依变量 | β | t值 | p值 |
舆论导向 | 消费者信任 | 0.45 | 6.78 | 0.00 |
感知风险 | 消费者信任 | -0.39 | -5.23 | 0.00 |
消费者信任 | 购买意愿 | 0.52 | 8.67 | 0.00 |
舆论导向 | 购买意愿 | 0.34 | 5.10 | 0.00 |
感知风险 | 购买意愿 | -0.28 | -4.45 | 0.00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1. 日本核废水排放对中国消费者购买海产品的意愿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感知风险和消费者信任来传导。
2. 感知风险和消费者信任在消费者购买意愿中起重要作用。感知风险增加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消费者信任增加则会显著提高购买意愿。
3. 舆论导向对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良好的舆论导向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海产品的信任,从而提升其购买意愿。
5.2 策略和建议
1.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及时发布核废水处理和海产品安全性的权威信息,减轻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2. 企业应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3. 媒体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引导舆论,传播科学、客观的信息,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
6 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局限
1.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全球消费者的态度和意愿。
2. 问卷调查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由于研究时间和经费限制,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适性。
6.2 研究展望
1. 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涵盖更多地区和国家,以提高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2. 可以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深度访谈、实验研究等,以提高数据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3.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为海产品市场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Qiujie H . Analysis of Attitude Resources in "China Daily" News Reports on Japan's Nuclear Wastewater Dischar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J]. Academ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2024, 7 (5):
[2]卢柳匣,杨文华,黄昭莹. 日本核废水排海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 中国商论, 2024, (09): 57-61.
[3]Yuan Y ,Xie T ,Dong X , et 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Japan's nuclear waste water release on South Korean fishery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s reports [J]. Marine Policy, 2024, 163 106125-.
[4]梅宏,邹克渊,张晏瑲,等. “福岛核污水有关的法律问题”笔谈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4): 1-11.
[5]Wei H ,Yiting G ,Linhai W , et al. Impact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regarding the Japanese nuclear wastewater incident on stock market based on the SOR model. [J].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MBE, 2023, 20 (5): 9305-9326.
[6]胡正良,李雯雯.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的违法性与周边国家的危机应对 [J]. 学术交流, 2022, (10): 65-80+192.
[7]Qiuwen W ,Hu Z ,Jiabei H . Japan's nuclear wastewater discharge: Marine pollution, transboundary relief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rom 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2022, 228
[8]吕德胜. 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正式批准核废水排海计划 [J]. 雷锋, 2022, (08): 68.
[9]徐亚星,刘雨宵. 论核电安全的国际法规制——以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为视角 [J]. 河
[10]沙秦南. 国际法经济视野下的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处理 [J]. 财富时代, 2022, (02): 217-218.
[11]任虎,牛子薇. 日本核废水排海的责任:国际责任与预期违约责任 [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2, 12 (01): 55-68.
[12]张进. 日本倾倒核废水入海的国家责任探析 [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2, (01): 28-32.
[13]潘坤. 日本排放核废水的国际违法性分析——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4条为中心 [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1, (06): 77-81.
[14]程功舜,林赟. 海洋倾废视角下日本核废水排海决定的法律问题研究 [J]. 未来与发展, 2021, 45 (12): 53-56+84.
[15]付本超. 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司法应对——基于国内司法程序的视角 [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0 (04): 14-20.
[16]郭冉. 从福岛核废水排海事件看国际法的现实障碍与未来走向 [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9 (05): 111-115+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