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周 均

四川省蓬溪县高升乡小学校 629129

摘要

本文以“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策略为研究主题,旨在探索打造信息化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文章将分析“双减”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分析“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意义和现状,最后探索“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策略,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例给出教学案例,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减”;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运用

正文


一、“双减”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双减”即减轻学生的课内学习负担和课外辅导压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降低学生理解负担和提升教学效率的要求。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很多语文知识都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语文学科理论知识的应用案例。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升教学直观性并积极搭建连接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则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并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显著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注意到,“双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策,除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降低学生理解负担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直接要求,还蕴含着培养学生形成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间接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和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理解和吸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助力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文学审美素质高质量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意义

(一)提升课堂教学直观性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直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广告语、宣传标语、商店招牌、通知公告等,令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各类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找出差距和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字形相近的汉字,将两个汉字的区别用红圈标注出来或将两个汉字的不同笔画做异色处理,帮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两个字形相近汉字之间的区别,从而快速区分汉字。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更高效搜集教学资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象形字时,可以为学生搜集更多象形字,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和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当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教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计算机现场搜索问题答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二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类型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传统的非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口述和为学生发放纸质材料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色彩丰富的图片、动态的动画、动听的音乐和图文声像并茂的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师生互动为例,在传统的非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提问、评价等方式与学生实现互动,互动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以教师、学生和教学设备为主体的多维互动,这不仅显著提升师生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从而打造氛围轻松、活泼的愉悦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地学习行为[1]

三、“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应用路径比较单一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路径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教学素材的方式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分析功能、整合功能和设计功能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素养较低,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比较片面,缺乏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过度应用分散学生注意力

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路径比较单一信息技术过度应用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存在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问题,绝大多数课堂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创新性有余但是教育性不足。例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设计教学课件,利用花体字、动画、动图等丰富教学课件,但是上述元素过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导致学生走神。

(三)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完善

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存在部分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和乡镇学校。学校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令信息化教学如同“空中楼阁”。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投入力度不足和资金缺乏。

四、“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学情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学情,根据学生学情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重要性,为学生布置明确且具体的课前预习任务,课前组织入门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精讲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尚未掌握的知识,略讲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提升教学效率,留出更多课堂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理解、吸收教学内容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在传统的非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入门测进行批改才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批改入门测和统计学生错题情况、分析学生学情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将入门测批改工作放在课中或课后进行,入门测存在形式化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智能教学软件实现对学生入门测的一键批改和快速分析,智能教学软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收集、处理和分析学生的入门测数据,形成数据分析结果和教学建议。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观潮》的教学前,为学生布置查字典学习生字读音、在微课教学视频指导下明确重点字的笔顺和结构等预习任务,根据预习任务设计入门测,通过利用智能教学软件分析学生的入门测数据,发现只有学生A在“薄”的笔顺题中出错,则完成该字的笔顺讲解后要求学生A到讲台默写该字。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感染性,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激励、调节等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3]。在传统的非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口述或为学生发放纸质材料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由于小学学段学生言语理解能力相对不强,所以教学情境创设效果不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题西林壁》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地各不同”所描述的场景,引导学生自主生成“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首先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图片或视频,利用图片或视频为学生讲解岭、峰的定义,岭是相连的山,峰是高而尖的山头,为学生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岵、崮、峤等定义,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和积累知识;然后利用互联网搜索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或庐山的三维实景动画,引导学生扮演游客角色,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并将自己看到的轮廓简单画下来;最后要求学生查看自己画下来的山体轮廓,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什么道理。如果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则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ARVR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创设更具真实性的教学情境。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和开阔视野[4]。短期看来,小学语文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必然占用更多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活动时长减少。但是长远来看,丰富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培养学生形成爱学习的好品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语文知识等,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音乐、视频等类型的课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令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麻雀》的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补充有关麻雀、父母之爱的歌曲、视频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老麻雀的勇气,小学语文教师搜集麻雀和猎狗体型对比的图片或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帮助学生认识到麻雀在与猎狗的斗争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从而更好体会老麻雀的勇敢。为了引导学生产生情感波动,令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真挚,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父母、热爱父母的态度和品质,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播放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幼崽和父母之爱主题的视频,令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实现成长。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回馈父母给予自己的爱,小学语文教师收集“如何回报父母”的采访视频,帮助学生储备经验,助力学生发展为懂得感恩的人。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过程的新颖有趣程度。以追问式教学方式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追问”赋能增效,一方面,提升“追问”的紧迫性和刺激性,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提升“追问”过程的趣味性,令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形成爱学习、爱思考的品质,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七律·长征》的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为连锁性追问赋能增效,将比较复杂的问题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利用被拆解而成的小问题制作为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每一页有一个问题,根据问题难度设置翻页时间,将翻页时间倒计时动画放在每一页教学课件的右上角,营造紧迫的氛围,“逼迫”学生快速思考[5]。为了帮助学生更好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以下问题:(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写了红军什么样的英雄气概?(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有两组大小对比,是什么,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为什么有“暖”有“寒”,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更喜”和“开颜”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五)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师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读写能力,还应该重视学生朗读、交流等能力的发展[6]。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升课文朗读、情景对话等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努力获得较好实践效果的积极性。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短诗三首》的教学时,组织诗歌朗读活动,即为学生提前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背景音乐,鼓励学生挑战朗读短诗并现场制作朗读短视频。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引导朗读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图片和背景音乐,将学生选择的图片和背景音乐导入爱剪辑软件后,为学生提供耳机或话筒作为收音设备,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短诗。学生朗读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一键导出朗读视频,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放映朗读视频,令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形成正反馈效应,激励学生更积极参与各类课堂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将朗读视频上传至家长群或班级微信公众号,实现家校互动,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重要作用。

(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学评价主体,为学生带来新颖有趣的被评价体验,提升教学评价环节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在传统的非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教学评价主体,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展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更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指导学生改正不足和巩固优势;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评价和组内、组间评价,提升学生在教学评价环节的参与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评价,即利用智能教学软件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评价,相比于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以教学设备为主体的评价客观性、公正性更强,学生对教学设备给出的评价更加认可,很多学生非常期待教学设备对自己展开评价。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前设置智能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诙谐幽默的评价,进一步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小学语文教师提前设置教学评价模式,将学生表现分为差、良、优秀三个级别,为不同级别的教学评价提供35条内容,设定随机模式,保证每个被评价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超出其预期的评价。

五、结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直观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路径比较单一、信息技术过度应用分散学生注意力、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个人信息化素养,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赋能增效的具体策略,并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收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兰峰.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J]. 中小学电教, 2024, (03): 46-48.

[2]段玉雯.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3, (03): 82-84.

[3]马盼盼.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J]. 天津教育, 2022, (36): 112-114.

[4]李红荣.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策略 [J]. 新课程, 2022, (38): 13-15.

[5]邓进秀.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追问式课堂中的运用 [J]. 新教育, 2022, (17): 4-6.

[6]张玉芳.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 [J]. 数据, 2021, (12): 149-1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