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余欢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开发区珍珠山小学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教育行政部门赋予了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新的使命——强化思政育人功能,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然而,这一重要转变在教育实践层面尚未全面深化,教育工作者对于农村小学数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内涵理解、价值认同及有效教学策略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显著的提升空间。本文深入剖析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四大核心教学模块,探索如何在这些传统数学领域内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及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正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1CJC041)的阶段研究成果


《新课标》强调,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坚持德育为先,以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提升学生对人生发展的深刻理解。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从而提升课程的思想深度。尽管教育部门已将思政育人纳入农村小学数学的新时期教学目标,但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其具体内涵、价值与教学策略仍缺乏全面而准确的认知。鉴于农村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的普及性,深入研究其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我国农村小学数学的课程思政质量与教学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与专门的思政课程之间的核心差异在于其渗透性与融合性。课程思政不是另起炉灶开设的新课程,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贯穿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巧妙地融入各类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这一过程并非简单地添加内容,而是在保持原有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提炼出各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即思政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数学的语境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敏锐地捕捉数学课程中隐含的课程思政价值。通过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等环节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数学课堂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农村小学数学与课程思政的双重育人目标,促进两者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内容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教育领域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六大关键维度,即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法治教育”的法治意识、“劳动教育”的实践精神、“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韧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根基。学术界亦将这些要点凝练为“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及“公民人格”的塑造。基于这一宏观指导,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核心提炼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聚焦于国家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培育。2)强化文化自信与法制观念。3)注重学生个人品德与公民素养的提升。

二、新时代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价值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从教师职责的角度出发,小学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而农村小学数学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其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锤炼教师的思想政治品质,为全面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推动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来看,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教育的全链条之中,非一朝一夕或单一课程所能成就。鉴于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广泛的课时覆盖,它成为了实施立德树人战略不可忽视的一环。因此,在强化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力度,通过深入挖掘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实践的重要抓手

从整体教育的视角出发,农村小学数学等多样化学科均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当教师能够敏锐捕捉并深入挖掘这些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而巧妙地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便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力量,实现教育的全面性与整体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同时在思想品德上得到滋养,达成全面育人的深远目标。从教育过程的全链条来看,课程思政以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体验的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与兴趣。若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还能在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持续发挥作用,实现“全程育人”,让课程思政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的心田。

(三)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是培育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有效手段

第一,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提供明确的方向标,助力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拓宽视野,理解世界的多元与广阔,从而培养其自主成长与独立发展的能力。第二,农村小学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联系,还着重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同时,这一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新时代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一)数与代数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数与代数》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涵盖了“数与运算”及“数量关系”两大板块,其核心聚焦于深化学生对数字本质的理解、量的把握、表达方式的掌握、运算技巧的精通以及估算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强化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能去发现、剖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遵循以下策略: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如从低年级的“认识20以内的数字”到高年级的“大数的认识”,每一阶段都巧妙地融入反映我国国情、展现国家实力的插图或案例,为思政教学提供直观而生动的素材。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反映国家建设成就、社会进步趋势的原创素材,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第二,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如“我们国家有哪些令你感到自豪的成就?”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表达,通过分享“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等具体事例,不仅加深了对国家成就的认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他们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图形与几何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领域内,围绕“图形的认知与度量”及“图形的空间位置与运动”两大主线,致力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空间与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性质分类及度量方法,同时解析图形在运动状态下的定位、平移、旋转等现象。课程思政在此领域的融入策略,可细化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将抽象的图形概念具象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通过“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以及“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的知识讲授,激发学生对图形相关对象的兴趣与好奇心,进而挖掘并融入与图形紧密相连的思政元素,使学习过程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情感价值。第二,采用“观察想象法”与“对比分析法”等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图形这一直观工具,进行与思想政治相关的逻辑推理与价值判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图形解析能力,还促进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的形成。第三,积极拓展上述逻辑和价值判断的适用情境。例如,在教授“角的认识”时,可借助红色围巾、旗帜等图像,引导学生联想到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通过提问如“看到红色围巾和旗帜,你会联想到什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在讲解“圆形”时,不仅介绍其在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强调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及为国争光的荣誉感,还通过汤圆、圆规等生活实例,传递合家团圆的温馨氛围及“规矩”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法治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在统计学与概率论的广阔领域中,其核心聚焦于三大板块:“数据分类”、“资料的搜集、整理与表示”以及“可能出现的随机事件”。这些内容不仅关乎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技巧,更深刻影响着我们对世界不确定性的理解。在将课程思政融入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通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包括我国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以及与国际社会的横向对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数字与图表”进行深度分析,进行理性的逻辑推理与价值判断。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与思考。

第二,应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统计学与概率论的教学体系之中,从 “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启蒙”,到 “复式统计表学习”,直至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每一阶段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特别是在教授《折线统计图表》时,教师可整理我国经济总量(GDP)的历史数据,绘制成直观的折线图,让学生在数据的起伏中感受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通过对比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总量的折线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经济发展为何能如此迅猛”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等角度寻找答案,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教学环节巧妙地将真实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这一环节以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基石,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策划与实施特定主题或任务,亲历从问题发现、提出、分析到解决的完整过程,旨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感,丰富其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同步提升其应用与创新能力。在“综合与实践”领域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可聚焦于以下几方面:首要之务是教师需精心策划蕴含思政元素的综合实践课题,确保这些课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其中,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同步成长。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度反思与总结,特别是在思政视角下,指导他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与正面的价值评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正确的价值导向。最后,教师需适时拓展逻辑与价值判断的应用场景,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 “植树问题”综合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间隔与排列原理,更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的理解。同时,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此外,引导学生参与其他农业活动,如耕种体验,让他们亲身体验食物生产的艰辛,从而树立“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优良品德,将课程思政的种子深植于心。

四、结语

总之,推进农村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的必要行动,更是高等教育体系内深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核心策略与关键环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们应当不忘初心,铭记肩上重任,深刻理解并珍视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价值,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以敏锐的洞察力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持续对其进行优化与创新,旨在显著提升学校的课程课程思政质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教育力量,培养出既有扎实数学基础又具备高尚品德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彭筠焱.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13).

[2]刘红霞.立德树人视域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16).

[3]白耀改.谈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J].亚太教育,2022(7).

[4]周正前.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数学量感培养路径[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

[5]梁言.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数学德育素材挖掘途径[J].学苑教育,2024,(18):73-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