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吴昊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风力发电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研究,是确保风力发电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分析方法,以期为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稳定性分析

正文


1. 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概述

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指的是风力发电机在受到风力作用时,其基础结构所产生的振动、位移等动态行为。这一响应不仅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更是评估风力发电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研究愈发深入,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首先,动态响应的研究对于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风力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风力、风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基础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和位移。如果动态响应过大,不仅会导致风力发电机叶片、塔架等部件的疲劳损伤,还会影响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其次,动态响应的研究对于保障风力发电机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风力发电机通常安装在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高山、海岛等。这些地区的风力条件复杂多变,对风力发电机基础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过大,可能会导致基础结构的破坏或失效,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2. 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影响因素

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是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动态响应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地质条件尤为关键。地质条件中的土壤类型对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具有显著影响。例如,在软土地区,土壤的压缩性和剪切强度较低,这可能导致风力发电机在强风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振动。相比之下,在硬岩地区,土壤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显著减少风力发电机的动态响应。因此,在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选址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对动态响应的影响,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的稳定运行。

除了土壤类型,地下水位也是影响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土壤的力学性质,进而影响风力发电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壤的湿度增加,可能导致土壤软化,降低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可能导致风力发电机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更大的位移和振动。因此,在设计和评估风力发电机基础时,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其对动态响应的不利影响。

 

3. 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建模与分析

3.1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1.1力学模型

在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研究中,力学模型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力学模型主要关注风力发电机基础结构的力学特性,如刚度、阻尼、质量分布等。这些特性直接决定了风力发电机在受到风力作用时的动态响应行为。因此,建立一个准确、可靠的力学模型是分析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基础。

首先,需要对风力发电机基础结构进行详细的几何建模。这包括塔架、基础桩、土壤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和位置关系的准确描述。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材料属性的影响,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其次,根据风力发电机基础结构的几何模型和材料属性,建立其力学方程。这些方程将描述风力发电机基础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通过求解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风力发电机基础结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动态响应参数。

在建立力学模型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的非线性特性、风力发电机基础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这些因素可能会使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建立力学模型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考虑这些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2控制模型

在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研究中,控制模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控制模型不仅决定了风力发电机在复杂风况下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还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一个高效的控制模型能够实时调整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应对风速、风向等外部条件的变化,确保风力发电机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在构建控制模型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仿真技术。通过引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构建一个能够自适应调整参数的控制模型,根据风速、风向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风力发电机的最优控制。

以某型风力发电机为例,鉴于其海上环境的特殊性,经常遭受脉动风的影响。脉动风系风中周期较短之部分,其周期往往仅在数秒至数十秒之间,与建筑结构自身的周期颇为相近。因此,其所产生的作用力具备动力性质,且属于随机的动力载荷范畴。我们利用该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仿真过程中,50m 处脉动风速时程曲线、风功率谱对比曲线以及脉动风压时程曲线如图1-3所示。

 

1 脉动风速时程曲线

 

2 功率谱密度曲线对比

 

3 脉动风压时程曲线

3.2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

3.2.1仿真软件的选择

在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中,仿真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动态响应仿真的软件,如ANSYS、MATLAB/Simulink、ADAMS等。这些软件各具特色,能够模拟风力发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以ANSYS为例,它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能够建立复杂的风力发电机基础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ANSYS的仿真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风力发电机基础在风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分布以及振动特性等关键参数。此外,MATLAB/Simulink作为一款强大的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也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动态响应仿真中。通过Simulink模块,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搭建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以评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选择仿真软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易用性、计算精度以及成本等因素。

3.2.2仿真参数的设置

在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中,仿真参数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环境和设计要求,确定仿真参数的范围和取值。例如,风速、风向、湍流强度等气象参数,以及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转速、控制策略等机械参数,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设置。

在仿真软件的选择上,我们通常会采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NSYS、MATLAB/Simulink等,这些软件具有丰富的仿真功能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我们对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仿真需求。

在仿真参数的设置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参数的合理性和一致性。例如,风速参数的设置应该符合实际气象条件,并且要与风力发电机的设计风速相匹配。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MATLAB/Simulink为例,我们可以建立风力发电机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模型,并通过设置仿真参数来模拟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可以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表现,并根据仿真结果对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验数据和现场测试数据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我们可以将仿真结果与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估仿真参数的合理性和仿真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不断的迭代和优化,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仿真结果,为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4. 稳定性评估方法

4.1频域分析法

在风力发电机稳定性评估中,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具,它通过分析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来评估其稳定性。频域分析法基于傅里叶变换原理,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在风力发电机基础动态响应的研究中,频域分析法被用于分析风力发电机在受到不同频率风载荷作用下的响应,进而评估其稳定性。

具体而言,频域分析法通过构建风力发电机的传递函数或频率响应函数,来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传递函数或频率响应函数描述了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和相位变化,从而揭示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在风力发电机稳定性评估中,频域分析法可以揭示风力发电机在受到不同频率风载荷作用下的振动响应,进而评估其结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

例如,针对某漂浮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评估中,研究人员采用了频域分析法。给出了初始平台和垂荡架平台的频域 RAO 运动响应,见图1。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垂荡架平台在垂荡、纵荡、纵摇 3 个方向上的响应均比传统平台有所减小,其稳定性更好。

 

1 两种平台 RAO 频域曲线

4.2时域分析法

在风力发电机稳定性评估中,时域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通过对系统响应随时间变化的观察和分析,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风力发电机在受到各种扰动时的动态行为,为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时域分析法通常涉及对风力发电机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或仿真软件来模拟系统的动态响应。在模拟过程中,可以设定不同的风速、风向、地质条件等参数,以观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通过对比不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可以分析出哪些因素对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例如,在某一具体案例中,我们采用时域分析法对一台风力发电机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模拟过程中,我们设定了不同的风速和风向条件,并观察了风力发电机塔筒和基础结构的动态响应。通过对比不同风速下的仿真结果,我们发现当风速超过一定阈值时,风力发电机的振动幅度会显著增加,从而影响其稳定性。为了降低振动幅度,我们采用了优化控制策略,并再次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控制策略能够显著降低风力发电机的振动幅度,提高其稳定性。

此外,时域分析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如频域分析法,来更全面地评估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频域分析法主要关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而时域分析法则关注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通过结合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特性,并为其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是确保其长期、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发电机基础的动态响应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频域分析法和时域分析法等多种稳定性评估方法,我们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风力发电机类型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并参照国际与国内标准,确保风力发电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不断完善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评估体系,提高风电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 刘利琴,郭颖,赵海祥,等. 浮式垂直轴风机的动力学建模 仿真与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2017,49(2):299-307.

[2] 丁勤卫,李春,王东华,等. 螺旋侧板对漂浮式风力机平台动态响应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6,36(8):629-637.

[3] 张晓蕊,刘利琴,王凤东,等.海上浮式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特性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7,38(06):859-8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