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摘要
关键词
国企改革;新质生产力;推动策略
正文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资国企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这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鲜明导向。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不仅为国有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其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化国企改革,有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1.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传统生产力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具有更高效率、更强创新能力和更广适用范围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它要求国有企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同时,新质生产力也强调绿色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低排放,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此外,新质生产力还强调开放合作,要求国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2.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2.1内涵一致性
新质生产力的“新”之特质,鲜明地展现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赛道、新动能与新优势的全面革新。当前,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正聚焦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旨在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控制强化及安全支撑的关键作用。这两项重要举措均旨在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以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未来主动权。
2.2战略同向性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科技创新加速,国企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显战略同向。这种同向性宏观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微观上改善企业运营、创新技术、培养人才。深化国企改革,能更好地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实现自身转型,同时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2.3 目标整体性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目标上具整体性,均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国企改革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增强创新,推动国有企业向现代“四新”方向迈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则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两者相互促进、支持,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3. 当前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发展现状
3.1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国有企业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国有企业还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了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新兴产业则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快速崛起,成为国有企业新的增长点。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也为国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3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低排放。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国有企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了绿色发展的显著成效。
然而,尽管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部分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部分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技术瓶颈和市场压力等困难;绿色发展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等。针对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 案例分析
以杭钢集团为例,其作为省属国企,致力于新生产力的发展,始终秉持着产业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发展命题,也是一个改革命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杭钢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来适应和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数字科技产业。聚焦于环保集团的全产业链建设,扩大节能环保业务,同时利用闲置土地资源,规划数字科技产业布局,推进“云计算、云服务、云智造”集群发展,力争成为数字经济先锋。
其次,提升和转型钢铁智造和现代流通产业。注重提升产品高端化,实现创新驱动力,通过5G等技术改造高炉,推进产业升级。优化流通产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数字贸易,创新融合模式,目标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确保关键领域的安全。利用杭钢在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势,建设“杭钢云”和“浙江云”数据中心,支持数字经济。拓宽数字应用,构建公共服务业云集群,提供安全数据服务。加强数字安全,构建全国产化信创云平台,保障国家信息技术安全可控。
从杭钢集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国企的积极参与和引领。国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国企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5. 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
5.1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
国企需明确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战略角色,巩固和增强其在全球的科技领先地位。方案强调战略导向和长期发展,将建立支持原创技术的政策,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参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企业应开放创新资源,推动技术转化,促进首台(套)装备等的应用。此外,参与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建设,加速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5.2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是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关键环节。这要求国有企业摒弃传统的行政化、官僚化管理模式,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应主动寻求与产业链上下游、横向关联企业的合作与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僵尸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化整合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还应注重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通过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国有企业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将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3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国有企业应积极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刻变革。这需要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传统产业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通过提前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新兴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5.4 强化绿色发展责任,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责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包括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降低碳排放,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低碳化。同时,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项目,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5.5 完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权责利边界,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同时,要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打造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
5.6 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市场版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主动拥抱国际市场,深化国际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国有企业能够迅速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可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推动产能合作与项目落地,促进贸易畅通与投资便利化。同时,应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与利用,提升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深化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版图,还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融合,提升企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5.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内在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内在动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弘扬企业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文化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应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举措,国有企业将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产业结构的优化、绿色发展的深化,以及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结 语:
国企深化改革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加速上,更深层次地,它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正逐步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国企积极投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浪潮中,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提升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政,周希禛,尹西明.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新国企:内涵特征、功能目标与打造路径[J].创新科技,2024(2):1-13.
[2] 胡迟.以新质生产力深化提升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24(4):24-26.
[3] 王玉生.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生产方式变革[J].施工企业管理,2024(3):50.
[4] 李伟.以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国企“三个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2024(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