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控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翟恩佳

恒诚信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

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控制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工程造价失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着前期估算不准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不足、施工过程变更频繁、竣工结算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管理;控制措施

正文


1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是从项目策划阶段开始,经过设计、施工,直至竣工结算和后期运营维护的全周期控制,旨在实现工程成本的最优化。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对工程造价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以应对工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波动、设计变更、施工难题等,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当前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前期估算不精确

在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由于信息不全或预测方法的局限,往往导致工程造价估算的偏差,为后期的工程成本控制带来困难。

2.2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薄弱

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但目前很多项目对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导致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不足。

2.3施工过程变更频繁

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设计变更、材料价格上涨等,往往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度增加。

2.4竣工结算滞后

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造价调整,导致竣工结算时发现实际造价与预算造价存在较大差距。

 

3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控制

3.1提高前期估算的准确性

在项目策划和决策的初期阶段,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是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这不仅涉及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全面了解,也包括对潜在风险、竞争对手、客户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精确分析。只有通过这样的调研,才能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因信息不全或理解偏差导致的决策失误。

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是提高工程造价估算精确度的关键。例如,类似工程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比分析已建成的类似项目,提取出可以作为估算依据的参数,以此来预测新项目的成本。这种方法基于实际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参数估算法则依赖于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输入影响工程成本的各种因素,如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工程规模等,计算出预估的造价。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或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更精确地反映成本的变化趋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估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排除误差。因此,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相互验证,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如政策调整、经济波动等,定期更新和调整的估算模型,以确保其时效性和适应性。

通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可以为后期的成本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精确的工程造价估算不仅可以帮助在项目实施阶段有效地管理资源,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决策信心,提升项目的整体成功率。因此,无论是对于项目管理者,还是对于整个组织,都应该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和科学估算在项目策划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3.2强化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中,成本控制已经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有效地管理成本,需要将成本控制理念深入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是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

限额设计,就是在设计阶段就设定一个明确的成本上限,要求设计团队在满足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控制设计成本不超过这个限额。这需要设计师具备全面的成本意识,能够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材料成本、施工成本、运营维护成本等多个维度,以实现整体成本的最优化。

价值工程,另一方面,是一种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以提高价值的方法。价值工程强调的是“功能对成本”的比例,即在满足同样功能的前提下,寻找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这通常需要设计团队与项目管理、采购、施工等多个部门紧密合作,通过多方案比较、价值分析、创新思维等方式,不断优化设计,提高项目的性价比。

然而,推行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并非易事,它需要设计团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管理机制,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以确保设计过程的高效运行。

3.3建立施工过程变更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工程变更的控制。这不仅涉及项目的进度,更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本和质量。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变更审批流程是必要的,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这个流程应包括对设计变更、材料价格变动等可能影响造价的因素的实时监控,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问题。

设计变更往往是工程变更中最常见的情况。设计师可能因为功能需求、使用效果或结构安全等因素提出修改设计方案,这些变更可能会导致工程量的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造价。例如,增加一个房间的面积可能需要重新调整结构,增加钢筋和混凝土的使用量,这将直接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对于设计变更,需要有专门的团队进行评估,分析其对造价的影响,并在得到批准后才能执行。

另一方面,材料价格的波动也是影响造价的重要因素。建筑材料的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例如,钢材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影响结构工程的成本。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定期跟踪材料价格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波动,应及时调整预算,并在必要时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建立变更控制委员会,由项目经理、设计师、造价工程师等多方面人员组成,共同决策变更是否可行,以及如何调整造价。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变更记录,包括变更原因、影响分析、审批结果等,以便于后期的审计和项目总结。

3.4实施动态的造价跟踪与调整

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有效管理工程造价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不仅需要精确的预算制定,更需要实时的成本跟踪和调整。而在这个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软件通过集成的计算和分析功能,允许项目管理者定期进行工程量的详细核算。这包括对材料、人力、设备等各项成本的精确计算,以全面了解工程的“实时成本”。例如,当新的设计变更或突发情况导致成本增加时,软件可以迅速反映出这些变化,使管理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同时,工程造价管理软件还能进行价格的动态更新。在建筑行业中,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经常会发生波动,软件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更新成本数据,确保成本估算的准确性。这样,管理者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任何可能导致预算超支的因素,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此外,这种软件还提供了决策支持功能。它能够根据成本数据生成各种报告,如成本分析报告、预算对比报告等,帮助管理者深入理解工程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分项工程的成本超出预期,管理者可以根据报告进行深入调查,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决定是否调整施工计划,或者寻找更经济的替代方案。

3.5优化竣工结算流程

在建筑行业中,竣工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竣工结算,是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和合同约定的价格,对工程造价进行最后的核算。这个过程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计算,包括材料费用、人工成本、变更订单、索赔等众多因素。如果结算速度缓慢,可能会导致工程资金的积压,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甚至可能因为市场变化而造成成本的增加。

因此,确保竣工结算与工程进度同步至关重要。这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动态的造价管理机制,实时跟踪和调整工程成本,以便在工程进行中就能发现并处理可能的造价差异。例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某部分工程的费用超出预算,可以立即进行调整,避免在结算时出现大的偏差。

同时,结算滞后也可能带来经济风险。在建筑市场中,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的波动性较大。如果结算延误,可能会使项目暴露在这些风险中,导致实际成本高于预期,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企业需要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加强内部审计,利用先进的工程管理软件,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加强与承包商、供应商等各方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处理。

 

4强化全过程动态管理质量的措施

4.1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理解工程经济。这不仅包括基本的工程成本计算、预算编制,更涉及经济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高级技能。例如,需要能够准确预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最有利的决策。这就要求在培训中,引入更多的经济理论和实践案例,建立起系统的经济思维。

其熟悉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也是造价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繁多,如合同法、建筑法、环保法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纠纷。因此,培训中应强化法律知识的教育,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对市场动态的敏感度是造价管理人员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需要了解最新的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行业政策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造价策略。因此,应定期组织市场分析研讨会,提供最新的行业报告,培养市场洞察力。

4.2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构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繁琐的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实时更新。这个系统可以集成各种工程造价软件,如预算编制软件、成本控制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所有的工程量清单、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信息都能在系统中实时更新,确保造价估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工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预测,帮助决策者及时发现潜在的成本风险,制定更科学的造价控制策略。

此外,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还能促进项目团队之间的协作。例如,设计师可以在系统中上传最新的设计图纸,施工团队可以实时查看并据此调整施工计划,而项目经理则可以全面掌握项目的成本状况,及时调整资源分配。这种无缝协作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失误。

4.3强化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机制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合同是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工具。因此,强化合同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造价风险至关重要。这包括在合同起草阶段就充分考虑可能的经济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设定合理的调价机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严格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处理违约行为,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的额外成本。

同时,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对于可能出现的材料价格波动,可以设定风险储备金,以应对可能的成本增加;对于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可以建立政策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4.4实施动态成本控制与审计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实施动态成本控制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这意味着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跟踪和分析成本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超支问题。这可能涉及定期进行成本与预算的对比分析,对超出预算的部分进行深入调查,找出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内部审计也是控制成本、防止浪费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可以检查造价管理的合规性,发现管理漏洞,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审计结果应作为改进管理、优化流程的重要参考,以实现持续的管理提升。

4.5促进企业与外部合作方的协同

在建筑工程中,企业往往需要与承包商、供应商、设计院等众多外部合作方进行协作。因此,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方的协同工作,对于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这可能包括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议,共享信息,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建立公平、透明的评价体系,激励合作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动态性极强的工作,它涉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通过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强化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机制,实施动态成本控制与审计,以及促进企业与外部合作方的协同,可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造价管理体系。这不仅能有效防止结算滞后带来的经济风险,也能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淑钰.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38(8):233-234.

[2]李萌.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J].居舍,2021,41(3):130-131.

[3]孟祥欣.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21(3):121-122.

[4]林磊.浅谈BIM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21,36(2):98-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