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新闻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媒体融合;新闻节目;现状;创新
正文
前言:融媒体时代为新闻节目创新发展带来巨大优势,能够持续吸引大量的受众。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节目获得创新发展。但是从现有的新闻节目创新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导致新闻节目创新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为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形势,需要进一步探索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的策略。
1融媒体中心新闻传播变革
1.1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
在引进新的技术之后,新闻媒介传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媒介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会更加简化和完善。传统的工作流程很繁琐,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够成功地对新闻进行报道,不仅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且使新闻工作者增加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使用融合新闻的传播形式,可以直接在互联网平台上对新闻进行报道,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新闻具有实时性。
1.2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
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闻媒体的改革,为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新闻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加快传播速度。在此基础上,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能够将信息传播进行有机整合,为人们创造更好的新闻传播环境。并且能够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变革,能够很好地凸显融合新闻的优势和价值,提升新闻信息的加工和传播水平。
2融媒体中心新闻类节目的优势
2.1统一管理,增强新闻采编能力
融媒体中心能够统一管理各类新闻资源和人员,提供更加高效和有序的新闻采编工作。通过整合不同媒体平台和渠道的资源,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协同报道,提高报道质量和效率。融媒体中心可以整合不同媒体形式的优势,包括文字报道、图片、视频、音频等,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的新闻内容。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报道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升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融媒体中心可以利用创新技术支持新闻采编工作,例如人工智能辅助写稿、数据分析工具等,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和移动端应用,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和沟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传递。
2.2一个声音,提升新闻内容质量
融媒体中心具备报道地方新闻的优势,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提供真实客观地报道。这种报道风格可以增加观众对新闻的信任和认同感。融媒体中心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进行深度报道,对重要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调查和解读。这种深度报道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和深入分析,增强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融媒体中心能够密切关注本地区的民生和社区问题,通过新闻类节目呈现和探讨这些问题,提高观众对自身利益和社区发展的关注度。这种关注可以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融媒体中心可以拥有一支专业的报道团队,包括资深记者、主持人、编辑等,他们具备丰富的新闻报道经验和专业知识。这样的团队能够保证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
1.3多个出口,强化整合传播效果
融媒体中心可以利用多个平台进行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通过在不同平台上播出节目内容,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高节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融媒体中心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结合不同形式的媒体素材,可以丰富节目内容,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多样化的报道,增强传播效果。融媒体中心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节目内容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新闻链接、发布互动内容,可以引发观众的讨论和参与,扩大节目的影响范围和传播效果。融媒体中心可以与地方媒体、社区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新闻资源和报道渠道。通过与多方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道资源和支持,扩大节目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增强整体传播效果。强化整合传播效果可以让融媒体中心的新闻类节目更好地触达目标受众,提高节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通过多个出口的传播方式,以及不同媒体形式的运用,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3融媒体中心新闻类节目创新的必要性
满足受众需求:随着受众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创新的新闻类节目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互动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和留住观众。
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媒体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创新,新闻类节目能够提供独特的视角、深入的分析和高质量的内容,从而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
适应技术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新闻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实时互动等功能,提升节目的科技感和用户体验。
4以《新闻联播》为例谈融媒体中心时代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4.1《新闻联播》节目发展概述
《新闻联播》作为主流新闻节目,引领着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在中国最权威的新闻节目当属《新闻联播》,该节目从开播到如今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从新闻内容到播报的方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1976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进行第一次试播;197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播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并逐渐成为我国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新闻节目;1982年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之后,中央政府将重大时政新闻的发布时间从晚上八点提前到了晚上七点,将重大新闻在《新闻联播》节目中首先播出,使得《新闻联播》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流新闻节目;1988年成立了新闻中心,同时建立了采访、编辑和播出的一站管理体制;1996年将《新闻联播》从录播节目改为了直播节目,新闻进入了一个争取时效性的新时代;2011年以后,《新闻联播》加快了改版的速度,领导人会议的报道逐渐减少,民生新闻中也出现了演艺新闻和电影明星,而形式上也开始出现了图表、动画等一些传播符号,播音员们穿着时尚的服装,播报风格也越发具有亲和力。
4.2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联播》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4.2.1拥抱技术,引领分享
新媒体运作的方式以及其内部机制的灵活程度,使得新媒体在发展的程度上要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因此,主流新闻节目转变发展思路、借力新媒体平台、积极整合资源是必然选择。《新闻联播》随着媒体时代的进步先后采取了多种创新方式,并于2019年开始在短视频APP中投放《新闻联播》的衍生节目《主播说联播》,得到了广泛好评。新闻播音员作为新闻节目的重要一环,在节目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播音员应当实时跟随媒体时代的潮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对节目进行改革创新。
(1)微博、微信公众平台
“央视新闻”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是在2012年开通的,《央视新闻》《央视财经》等官方账号的开通顺应了媒体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但由于内容和形式上仍然缺乏创新。因此,从目前的媒体时代来看,“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为手机用户浏览新闻资讯提供了便利,但仍然无法稳定大量受众群体,受众中尤其缺乏年轻群体。
(2)视频客户端
“央视影音”的视频客户端是央视新闻在新媒体上又一次进行创新的产物。“央视影音”在电视内容与网络技术以及对于用户体验的创新和融合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在模式品质方面虽然有需要继续改善的内容,但其推动了中国大众文化消费的转型,成为主流媒体融合产业的标准是毋庸置疑的。“央视影音”视频客户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央视在互联网领域存在的一些短板,为央视未来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技术层面上看,节目的清晰度较低、网速过慢,以及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极易导致受众体验感差。而从内容层面上来看,以新闻节目为优势的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影音”视频客户端,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环境下用户黏性并不强,主流新闻节目很难获得足够的关注。
(3)短视频
APP2019年7月29日,总台的新闻新媒体中心开始推出了《主播说联播》栏目。《主播说联播》节目是《新闻联播》设立的特别评论区,它利用“竖屏”的模式,通过年轻人喜欢的语言,传达主流新闻节目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语言的变革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主播说联播》深受受众的喜爱。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内容的传播符合受众需求。目前,比较受欢迎的短视频APP,例如“抖音”APP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受众群体。《新闻联播》也在“抖音”APP平台上开通了《新闻联播》节目官方抖音号,并在平台上发布《主播说联播》短视频节目,以其年轻化的语言样态以及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受到了一致好评。当然,这与新闻播音员对语言样态以及风格的把控是息息相关的。
4.2.2直击受众,搭建关系
受众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档主流新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即便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发展,但是内容依然是新闻节目的“根”,因此节目内容必须在保证舆论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对主流新闻节目和播音员的风格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具有直击受众的语言风格和亲切、亲民的语态,选择大多数受众能够接受的风格和内容,才能在融媒体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
(1)内容碎片化
在快节奏的时代中,受众更倾向于浏览碎片化的内容资讯。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互联网也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碎片化”。受众可以通过报纸、博客、广播电视、搜索引擎等方式每天获取信息,也就是说受众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去获取信息,例如,在上班路上登录微博、在吃饭时间收听广播等,这种“碎片化”获取信息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受众提供便利。因此,主流新闻节目将新闻内容缩略或分解成“碎片化”的信息有利于积累受众,为受众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以用非常快的速度向受众发布信息,或者随时关注当前的时政内容。因此,《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衍生节目,是新闻播音员将《新闻联播》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缩略,通过更加亲民的语言表达转述出来,与受众搭建更加亲切的关系,增强用户黏性。
(2)“竖屏”模式的应用
“横屏”的模式是包括目前电视和电影等形式在内的主流视频格式,从一开始形成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网络视频内容发布的最普遍的格式。而“竖屏”模式的衍生牢牢抓住了用户对于操作手机的心理过程,而且在当今碎片化时代,用户在使用手机的同时,对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有了更多样的要求。当受众观看“横屏”图像时,手机必须旋转,而“竖屏”图像能够使受众对于手机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和智能。与传统的“横屏”模式相比,“竖屏”模式更强调信息的轻量级输出。换句话说,用户可以更直观、更快速地获取信息。
《主播说联播》大胆尝试了“竖屏”短视频模式,得到了受众的一致好评,在一夜之间,主流新闻节目成为全民关注的“网红”。从中可以得知,也许未来的媒体时代仍然会出现变革,作为主流新闻播音员,想要节目常青不能仅仅依靠节目常年积累下来的受众基础,只有更加了解技术、敢于创新,才能与时代共同进步。
结语
融合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便利吸引了大批受众,同时也为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更多创新尝试的可能性。对于受众而言,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必需品。因此,为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兴趣,挖掘主流新闻节目在信息传播中衍生的新价值,主流新闻节目的制作与编导必须考虑到这些挑战,挖掘更多媒体整合的可能性,对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进行严谨、理性的分析,从中找到适合主流新闻节目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钟辰.基于融媒体中心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研究[J].新闻世界,2019(12):81-83.
[2]邢仔芹.融媒体中心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J].新闻世界,2019(12):24-26.
[3]赵琳琳.融媒体中心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J].科技风,2020(34):87.
[4]郝昭.融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探析[J].声屏世界,2021(2):23-24.
[5]刘怡然.浅谈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J].传播力研究,2021,5(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