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覃泽快

​来宾市兴宾生态环境局 546100

摘要

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淡水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可持续发展角度,故而对于可用淡水资源的利用要做到合理科学,否则将进一步加大淡水资源的稀缺匮乏。虽然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人均分配严重不足,且各地区淡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均存在着用水困难、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资源,即便水资源再丰富,如果不加以保护,也将迎来枯竭的一天。鉴于此,本文将深入剖析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期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以期能全面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效果。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对策

正文


前言:随着人们逐渐增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同时出台了很多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但是实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坐视不管,将会进一步加重水资源匮乏问题。近几年,南水北调、农村饮水安全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足的问题,并且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明显提升了节水效果。新时期背景下,水资源问题进一步加重,亟需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积极探索可行措施进行解决,这样创造更好的水环境。

1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特点

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在限制水资源量的基础上,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水需要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即对资源实施科学合理运用,达到合理节约与环境保护,永续利用资源的各种功能,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得以合理满足与保证。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而言,应该在资源总体设计上全方位策划,协调平衡和整合使用,以充分体现资源的多样用途,从而使人民生活、生产经营和城市环境用水进行合理协调。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水资源共享、连续化使用、有偿利用、社会效益第上原则,发挥水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作用,统筹生活、工业经营和生态环境使用。目前,农村、工业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等用水量分别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7.2%、10.3%和2.5%,而农村水已成为全国各种使用中的最主要使用者,但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仍大多集中在城市与工业生活用水等领域,怎样做好农村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工作,增进人们和大自然的和睦共处,已成为摆在人类眼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2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2.1水资源匮乏

当前,我国有近300多个城市和地区面临着严重缺水,每年有近7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存在用水不足的问题,虽然当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旧不能解决水资源稀缺问题,按国际水资源支配标准衡量,国家用水量大于其水资源可用量的20%则为水资源利用危机,而我国的总用水量已经远超可用量的20%,从侧面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紧急性。

2.2水资源污染严重

工业的高水平发展使得总用水量明显提升,用水量的增加自然也会加大污水的排放量,要减少污染,就要加大污水的处理力度,而部分工厂无视水环境建设,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不重视污水的处理,未构建有效的污水处理体系,没有关注污水的回收利用,一方面会加大污染,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故而,要想保护水环境,提升水质质量,就必须加大治理力度,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2.3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在人口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工业发展迅速,局部地区一味发展经济,忽视了水环境生态的建设,大量砍伐森林,开荒垦荒,破坏了涵养土地的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进而破坏了水生态环境。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50亿t的土壤被水侵蚀,这表示地面的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水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循环受到直接影响,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生态结构。

2.4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极大的浪费问题,尤其是城市地区,浪费问题最为严重,由于用水量大,公共用水设施多,存在肆意浪费的问题,农村地区也是如此。

2.5水资源开发利用法规不全

水资源开发利用依赖一定的法律法规,针对实际污染事例,要依法办事,加大惩治力度,才能缓解污染问题,我国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法规还不够健全,各项法规制度相互独立,缺少有机联系,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难以落实。

2.6地下水开发过度

地下水是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之一,在城市化进程加剧、人口增多的背景下,对地下水的需求也明显提升,地下水的无度开发,导致很多地区地下水接近枯竭,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3水环境保护策略

3.1树立全局意识,树立节约用水的理念

要保证各项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的落实,就要积极转变发展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建设,贯彻“节水”观念。首先,要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水资源意识,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落实。其次,水资源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利用多媒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宣传,借助不同渠道提升宣传效果,呼吁公众参与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倡导公众循环用水,例如,可以用洗菜、淘米水冲马桶、浇菜,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2重视工业污水的治理

首先,建立明确的污水排放标准,督促企业科学处理工业废水,在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同时,加大违规企业的惩治,督促企业升级或者引入污水治理设施。明文要求工厂按照排污标准处理污水,一旦发现违规企业,按照违法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处罚,勒令整改,对严重者直接吊销营业执照;第二,加大对工业聚集区的污水治理,采用集中治理的方式强化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提升污染治理效果。

3.3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水环境建设

如果治水体制失去效果,再怎么保护都没有用,水环境也会得到更严重的破坏,所以建立长效的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而言十分关键。通过有效的管理体制,促进水环境建设,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以水资源开发利用部门为主体,强化不同部门的联系,明确不同部门的责任,保证各部门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避免各自为政,推诿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体制结合在一起,利用市场经济杠杆强化水资源调控。

3.4加强污染源监督

有关单位应发挥监督管理功能,对水资源评价、合理利用程度、控制风险全面掌握,及时评估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开发中的合理使用情况,对出现的潜在危机做好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予以应对。首先,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通过有效监督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监督部门应该负起责任,深入展开水资源污染调研工作,深入实地,了解不同区域的水污染问题。其次,重视对水文水质的调研监测,掌握污染源头,不断加强对流域各大排污口的检查,采用不定期突击检查、日常巡检等形式,合理利用先进电子监测仪器,对污染源进行动态化的监督。最后,对重点排污企业,适当加大监督,利用在线监测装置,加强实时监控,严控污染源,从而加大对违法违规排污企业的监管。

3.5建立保护方案

江河湖的功能是多样的,航运、发电、养殖、旅游、防洪、排涝等,这些功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旦水环境遭到破坏,其各项功能也会受到限制。故而,应结合不同水环境的特点和污染情况,建立保护方案,一方面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水环境建设效果,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内容可能涉及河流生态物种情况、河流植被分布、水质数据、要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如生物保护措施、化学治理措施)等,通过加强对河流湖泊的治理,构建和谐干净的水环境,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效果。

3.6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

第一,结合多年采集的地下水数据,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提升对地下水的监管效果,为农业林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根据地下水量,调整农作物种类和结构,加大节水性作物的种植,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第二,结合国家水质标准,严格检监测地下水的水质,严防地下水污染问题,将水质不达标问题加以合理控制。

3.7多部门联动,优化水资源配置

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多部门可以联动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推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第一,结合工农业用水,制定不同的用水法规,加大对偷用、偷排行为的监督和惩罚;第二,在积极建设用水设施,保证生活用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水价,确保水的合理协调;第三,控制好水质。

3.8对地下水开采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

首先,在资源开采的期间,城市内部需要根据实际水务情况,对自备水井进行调查,避免私自开采问题的出现。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供水问题进行管理,加强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对地区农业灌溉形式进行创新,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实现对地下水的补给工作。最后,部门工作人员要科学合理地对地下水功能区进行规划。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质量都会存在差异性,并且不同地下水的用途也会存在差异,根据实际评估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地区地下水的质量,根据标准要求,对开采区、调减区、保护区、限制开采等区域进行划分,进而确保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3.9加强国家水资源信息系统建立和管理人员培训

纵观水文信息管理,属于一项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在具体管理中,有关部门必须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坚持严格遵守有关水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原则和规定,对当前水资源动态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监测和分析。同时,所有从事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水文和水资源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本次调查范围内的水资源异常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积极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水资源监督管理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实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故为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效果,就必须控制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度开发地下水,才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余薇薇,毕生兰,陈垚,等.基于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130-131.

[2]王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阈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9(6):96-97.

[3]蒋彪.生态环境保护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0):39-40.

[4]杨斌.可步行性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策略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40(8):17-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