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高职教师行为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正文
一、引言
本文研究了高职教师的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研究发现,高职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支持、关怀和激励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自信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而教师的批评、苛刻和冷漠则可能导致学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高职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提供支持和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高职教师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高职教师的指导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指导行为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高职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成就动机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位富有责任感和激励力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实现自身潜力。因此,高职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至关重要。
1.1高职教师的激励和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教师展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信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奋斗时,学生会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动力,愿意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教师的正面反馈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高职教师的指导行为可以塑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成绩动机产生深远影响。当教师展现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分数,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他们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1.3高职教师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教师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专业素养时,学生会受到启发和感染,愿意向教师学习并模仿其优秀的品质和行为。这种正面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动机,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挑战。
2、指导行为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
指导行为是高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态度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指导行为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位关怀和支持学生的教师,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尊心,让他们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2.1教师的关怀和支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当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时,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会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进而提升自尊心。
2.2教师的正面指导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标准
通过积极的言行举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形成客观、积极的自我评价。这种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自尊心,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加坚定和自信。
2.3教师的关怀和支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自尊心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肯定时,他们会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的价值,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自尊心。这种良好的自尊心会让学生更加自信、坚强,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轻易退缩,勇敢地向前迈进。
(二)高职教师的表达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表达行为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影响
表达行为是指学生在言语、行动、表情等方面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和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达行为给予关注和引导,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积极的表达行为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增强沟通能力,促进情感交流,提升情商和人际关系技巧。
1.1教师的表达行为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影响体现在示范和引导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表达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当教师用积极、真诚、包容的表达方式与学生交流时,学生会受到启发,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的表达行为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表达模范,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理健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基础。
1.2教师的表达行为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和自信心
当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行为,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内心情感时,学生会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温暖,从而激发起表达欲望和自信心。在这样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会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参与到情感表达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1.3教师的表达行为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能够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关系。在这种情感交流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提升整体的情感表达能力。
2、表达行为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表达行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展现出来的言语、行动和表情等方面的表达方式。一个人的表达行为直接影响着他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表达行为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还可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2.1积极的表达行为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通过积极的表达行为,学生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让他人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在与同学交往中,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以积极、坦诚的态度表达自己,就能够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良好的表达行为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情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与老师、同学、家人等各种人群进行交往,良好的表达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亲近和融洽。通过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表达真诚等表达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3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行为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有效的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矛盾的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而良好的表达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升级,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一)高职教师的激励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激励行为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和信念。激励行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显著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激励学生时,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表现,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取得成功。
1.1激励行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教师通过鼓励、肯定和赞扬等积极的激励方式来引导学生,他们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和认可,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学生会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提高任务完成的成功率,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1.2激励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当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和目标,并提供支持和指导时,学生会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1.3激励行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
当教师在学生取得成就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或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律和坚持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学会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坚持努力到底,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2、、激励行为对学生积极性和动力的影响
激励行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激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教师的激励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和困难。
2.1激励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通过肯定、赞扬和奖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学生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积极的激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激励行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教师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进取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坚持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此外,激励行为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通过适时的激励,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自我改进的意识。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勇敢尝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三、高职教师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途径和策略探讨
1、教师培训与发展
激励行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激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教师的激励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和困难。
1.1激励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通过肯定、赞扬和奖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学生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积极的激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激励行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教师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进取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坚持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3激励行为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通过适时的激励,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自我改进的意识。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勇敢尝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2.、学校制度和政策支持
学校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健全的学校制度和政策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通过规范和明确的制度和政策,学校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运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1学校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学校可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障教师的教学权益,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课程设置和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学校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学校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这些支持措施,学校可以激励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高职教育领域,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通过对高职教师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言行举止、关怀和支持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高职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职教师提供新的启示,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致力于打造更加和谐、健康的高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征兵.教师“问题行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中学;,2012:2.
[2]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顾秋琴.专任教师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7):41-42.
[4]蔡冬莉. 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20.DOI:10.27159/d.cnki.ghzsu.2020.000343.
(成都市应用心理学研究会2023年科研课题:高职教师行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课题批准号:CYXYJH23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