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项目化课程体系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探索与应用——以威海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
正文
2024年1月12日,在海关总署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发布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达到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1】,跨境电子商务已经逐步开始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凸显——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2024年5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显示:据第三机构测算,我国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缺口已经超过400万,并将持续扩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100万,无法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据阿里国际站测算,我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缺口已经达600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未来,随着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带” 模式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多元更复合,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2】。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就成为其不得不直面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自从2019年在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目录中出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后,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探索专业的开设,截止到2023年,全国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有394所,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高校培养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经过调研,不难发现,高校,特别是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的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仍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人才供给复合型技能不足
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之所以面临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很大方面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该行业对于人才的复合型要求程度比较高。
根据我校对威海市跨境电商企业进行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跨境电商企业要求人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仅为36.36%,但是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高达63.64%,对团队配合的能力要求为54.55%。
从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来看,我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大部分专业课程,特别是核心课程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导致学生的实操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以及视野狭窄等问题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我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跨境电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问题二:师资队伍质量严重不高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我校的专任教师团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专任教师团队中没有原来专职学习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教师是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等专业转型过来的,教师本身其实是缺乏系统全面的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无实际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相关工作经验,即使参与过与跨境电商相关的技能培训,但是也只是理论上掌握了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能,无实训操作经验,从而缺乏对行业实践能力的整体把握,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实践操作技能与企业实践需求脱节。
问题三: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深化
作为一个对学生复合实战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仅仅依靠学生实习实训的方式,或者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的方式,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我校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引入企业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战实训之中,但是,就目前来看,我校的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校企合作的内容单一,各个项目之间各自为战,项目之间难以形成资源共享,如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虽然内容相差不大,但不能在企业间分享,导致资源浪费,难以形成高效机制;第二,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企业与学校之间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合作项目暂停或者调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长期投入;第三,校企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深度和影响力,很多的项目引入实施过程中就是学生参与企业布置任务,企业不会全程参与,学生的教育力度不足,难以达成全面的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第四,校企合作没有规范的标准和制度,整体发展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化教学实践路径探索
威海职业学院通过调研威海市跨境电商企业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将企业实际工作引入课程体系,以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为目标开展实践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把岗位技能的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操作融合,将企业的实际岗位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让课程内容体现实际岗位实战技能,构建校企共育人才机制,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机制。
探索一:重构课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创新课程体系的设置,改变原有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构建围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典型岗位群的基本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技能和学生今后职业迁徙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校企双导师合作教学,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的“真岗实作”的实践项目化教学体系。
通过校企共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式,对学生而言,通过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行业岗位实战之中,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自我实战技能水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加深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对企业而言,招收没有实战经验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很难直接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就需要在正式上岗之前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培养,同时,因为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也导致企业在付出了沉重的培训成本之后往往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但通过引企入校,企业对遴选参与到项目化课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有效的降低培训成本,减少人员的流动,通过有效的利用学生的人力资源,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为我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模式;对学校而言,在项目化课程开展过程中,企业会提供一线兼职教师会充实整个教师教育的团队,也会将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资讯带到课程之中,加深学生和校内专任教师们对岗位的了解,提升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校助力地方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人才供给的能力。
探索二:融合并创新师资队伍培养管理体制,共建校企合作“双师型多技能”教师团队
作为一个技能实战能力比较强的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行业不断变化的规则制度,更需要掌握行业实战操作技能,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指导,是很难完成对学生全面实战能力的指导,所以,在引企入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全力打造校企双方教师“校企双能、专兼结合、互聘共培”的“双师型多技能”教师团队,实现校企双方教师队伍人才资源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师团队的培养培训体系,制定完善的“双师型多技能”教师继续教育机制、企业顶岗机制等,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通过到企业进行顶岗挂职锻炼,可以让教师们深入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顶岗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提升个人实战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并且可以将这些所学所得转化融合到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要引入一线行业企业工作人员为校内兼任教师,根据专业课程实际需求承担部分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同学们在校内就能了解行业最新变化趋势和资讯,深入对行业专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探索三:共建共享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
短期的教学模拟软件的实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是很大,甚至因为软件的滞后性,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整个行业的认知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的建立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专业通过与引入的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由引入企业提供真实的实践实训岗位,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借此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完成真实的工作流程,参与到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方面,通过引入更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企业进入学校,将企业实际工作引入到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参与到行业的实际环境之中,参与到行业所涉及到到的具体岗位的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让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实践,同时,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实习岗位,让学生实践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行业的就业现状和趋势,了解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可以增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校企的深度融合,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开设、课程大纲制定、教材选用、课程内容设置等,可以让我校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对人才的需求点,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使得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更加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我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能更好适应行业企业需求。
三、结语
人才促进企业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高效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也离不开高质量技能型的行业人才的供应,而作为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探索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行业需求的人才,就离不开企业真实业务的支持,就脱离不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这就使得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会有利于将高职院校和企业两方的优势资源和前沿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基地打造等多角度不断完善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结构体系,为培养出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主力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海关总署.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2024-01-12).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302330/5625690/index.html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报告》[R].(2024-05-1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2KJP5V0553GJGJ.html
[3]翟承宇,张正.应用型经管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0):99-101.
[4]王志明,李晨阳,李飞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3):137-139.
[5]李雪威.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包装,2024(3):111-113.
[6]陆春江.产教融合角度下物流专业项目化教学实践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18):61-62.
[7]李琳,顾彤彤,卢静,李伟伟.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24(3):141-143.
[8]陈娟.产教融合生态圈视角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之窗,2023(3):146-148.
[9]刘永伟.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高职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5):212-215.
[10]李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专业教学探讨[J].科学导报,2024(3):1-3.
作者信息:卫玮(1983.11-),女,汉族,山东威海,硕士研究生,威海职业学院电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商
项目基金:启缘跨境电商运营技术服务(WZH2023-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