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项目式学习;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此类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视域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视域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在深层次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突显了英语学科在新时代的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试技巧,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而项目式学习则不同,其鼓励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此类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挑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解决。此类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激发了其创新思维,使其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灵活应对,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1]。再次,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将知识点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英语学科的整体认知。而大单元教学则强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合,将知识串联成系统的网络,此类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对英语学科的全面认识。最后,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实践体验,在此类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者,亲身参与、体验项目过程,主动探索、发现知识,激发了对学习的兴趣、热情,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由此可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促进了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是推进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2]。
二、新课标视域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确定项目主题与目标
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确定合适的项目主题与目标至关重要。主题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同时涵盖所学的英语知识、技能;目标应具体、明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一来,教师明确的目标导向保证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对相关英语大单元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掌握能力等,提高知识点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3]。
例如:在《colorful life》一大单元教学项目,旨在为学生创造充满互动与探索的学习环境,设置“中西方丰富多彩生活对比”的相关主题项目,以中西方的生活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内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能够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还能提升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首先,教师需要设计关于“中西方生活习惯对比”的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惯。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选择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等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习惯组合进行对比研究。其次,在分组确定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生活的特点、方式等。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或请教专业人士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关注中西方生活习惯差异的文化内涵,思考不同生活习惯在各自文化中的重要性、意义。接下来,学生需要准备一份生活习惯特点、历史背景、主要习俗、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的介绍报告,用英语进行描述、讨论,以确保其在跨文化交流时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再次,完成报告后,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报告,清晰、准确地介绍所选生活习惯、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报告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向该小组提问,提问内容可以涉及生活习惯的细节、文化内涵或生活方式等方面,该小组的学生需要用英语回答此类问题,展示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此同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支持,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提供资料来源、解答疑难问题,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相互学习,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最后,在项目结束时,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语言表达、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使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改进、提高。
(二)创设真实情境与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模拟国际交流活动、社区服务等真实场景,使学生在此类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的任务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的实际应用,提高其英语实践能力[4]。
例如:在《crlture and hstory》这一大单元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师可以特别策划生动有趣的“国际文化交流日”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模拟国际环境的平台,使其能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特别是节日庆祝的传统与习俗。首先,在活动筹备阶段,教师需要首先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的、流程,并引导其选择自己想要代表的国家。每个学生都将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这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使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其次,学生需要开始准备关于自己所选国家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主要习俗以及庆祝方式,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力,还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活动的国际性,所有的介绍材料都需要用英文进行准备,以确保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流畅地传达信息。再次,在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支持,提供关于特定国家节日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介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制作手工品、准备特色食品等独特的方式展示传统节日文化。到了活动当天,学生们将齐聚一堂,扮演各自国家的代表,其可以在活动现场设置自己的“国家展区”,展示准备好的介绍材料,并邀请其他“国家”的学生前来参观交流;还可以组织表演舞蹈、唱歌曲、讲述节日故事等小型的节日庆祝活动,以更加生动地展现自己国家的文化魅力。最后,在交流互动环节,学生们可以互相提问、分享经验,甚至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真实的国际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能力。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学生可参与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活动共同完成任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使其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5]。
例如:《Ideas And Vicwpoints》大单元项目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家庭生活中的观点”、“朋友交流的观点”主题;对于“家庭生活中的观点”这个主题,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内容、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调查计划。其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资料查找,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也可以提供有关家庭生活、朋友交流观点的英文介绍、资料,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再次,在收集到相关资料后,学生需要将其整理成报告或PPT形式进行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中西方不同家庭生活习惯、朋友交流方式等,同时也可以涉及到有趣的故事,以增加展示的趣味性、吸引力。最后,除了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共同庆祝某个节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真实的交流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交流、互动。
(四)注重评价与反馈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作能力以及成果质量等方面,旨在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足,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鼓励,激发其学习动力、自信心,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促进其学习,教师可在《Social Communication》的大单元教学中,以“我们的社会交往”项目为主题,设计多个评价节点,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首先,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小组内部的讨论、分工是否明确、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否顺畅,观察、与学生交流了解其想法、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指导,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想法、创意,以激发其创新思维。其次,在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调查、收集资料、制作报告或PPT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理解、尊重其他文化的习俗、传统。再次,在展示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PPT制作水平、讲解技巧等方面展示效果进行评价,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生、老师进行评价,以获得更全面的反馈。最后,除了对单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表现,采用个人反馈、小组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既针对个人表现给出具体建议,又对整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其中个人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优点、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小组反馈则可以促进小组内部的交流、反思,提高整个小组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使其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激发其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五)整合跨学科知识,丰富项目内容
除了上述策略外,教师还可以尝试整合跨学科知识来丰富项目内容。在英语项目中融入历史、文化、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英语能力,还能够拓宽视野,增强跨学科素养。此类跨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例如:在《Science And Technology》课程教学中设置“科学与技术知识内容分析”项目,教师不仅应当聚焦于英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更应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视野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与历史、文化科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首先,在介绍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沪教牛津英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不同科学技术历史背景知识,除了使学生了解这个科学技术的形式,教师还可以讲述英语中科学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利用英语表达关于科学技术的知识,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其次,在比较不同国家科学技术文化差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贡献情况的异同,并探讨此类差异背后的文化、社会因素,促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全球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以英语报告、PPT展示或短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尝试。初中英语教师需要设定项目主题与目标、创设真实情境与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注重评价与反馈,积极整合跨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人员应积极探索、推广此类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崔丹丹.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开展路径[J]. 家长,2024(6):89-91.
[2] 张秀玲. 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与策略[J]. 全体育,2021(16):133-134.
[3] 周婧.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3(8):76-78.
[4] 徐明. 基于大单元主题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 好日子,2022(32):55-57.
[5] 俞聪妹.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4):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