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毛竹;发展前景;太湖县
正文
Summary:Moso bamboo is a kind of renewable resources, which is widely cultivated in China and has a long history. Bamboo grows fast and finishes early. Bamboo is a good raw material for papermaking,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for artificial silk, artificial wool, cellulose acetate, nitrocellulose and electrical materials. Bamboo shoots are delicious food, bamboo and bamboo whip, bamboo sheaths, bamboo stump can also be made into a variety of arts and crafts. The development of moso bamboo in Taihu County has reached a certain scale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so bamboo in this coun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so bamboo, with a view to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promote bamboo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can play its due role.
Keywords:Moso bamboo; prospects; Taihu County
1.太湖县自然地理条件和毛竹发展现状
太湖县位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日照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和黄棕壤,土壤呈酸性或略微酸性,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适宜毛竹生长。全县毛竹面积为13.39万亩,其中天然毛竹林约占一半,2013年以来实施毛竹造林6.76万亩。太湖县竹材加工企业主要以竹签、竹香棒、竹筷、竹子半成品、竹炭、竹碎片生产为主,目前境内有竹签、竹香棒加工企业1家,竹子半成品加工厂4家,竹炭加工企业2家,竹碎片加工企业1家,小规模竹笋加工企业2家。
2.目前毛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抚育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直以来,林区经营作业道数量少、质量差,砍伐竹材、采挖竹笋极为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了竹林的管理与经营。过去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少,农村闲置劳动力较多,每年还能在林间进行砍灌清理,但也达不到抚育管理规范要求。近年来,由于林间人为活动少,原有的一些人行小道也已经郁闭或损毁,更给每年的抚育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之农村劳动能力强的人员基本外出打工,一方面竹产品市场价格增幅不大,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工资上涨,人工及物资成本增加,导致毛竹抚育管理工作弱化,原有的天然毛竹林基本是任其自生自灭,竹林杂灌根株盘结,母竹生长衰弱,竹鞭生长不良,毛竹林退化、自然死亡现象较为普遍。
2.2经营模式不科学
就太湖县而言,除新发展的毛竹进行了土地流转由造林户或合作社经营外,原有的老竹林基本分到各家各户所有,农户经营模式简单粗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出竹时地势方便的地方随意砍伐,砍伐难度大的地方基本不动,更谈不上“存三去四”的采伐要求,基本选择大的毛竹采伐,病竹、老竹依然留在竹林内,导致竹林立竹度、年龄结构不合理,竹林整齐度变差;出笋时就只管挖笋销售,不考虑合理保留;毛竹有害生物发生年间,除政府出资统一除治外,农户基本不实施预防工作。以上不科学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竹林的自身平衡和发展。
2.3毛竹产业链不健全
一是毛竹一产不稳定。由于对毛竹的抚育和经营管理不善,毛竹产量不能持续平稳满足产业链发展需要,加之毛竹质量不均衡,导致本地的毛竹制品加工企业还需要从周边地区进购原材料,增加了产业链的投资成本;反之毛竹收入不稳定,也限制了毛竹一产的发展;二是毛竹二产不精细。从太湖县目前毛竹二产情况看,竹材制品加工企业整体经营规模不大,目前仅有规模较大以生产竹签、竹香棒的加工企业1家和竹炭加工企业1家,其他基本是以加工竹制半成品为主的小规模经营企业,毛竹二产处于竹产业链中、低端,附加值不高;竹笋加工还是起步阶段,仅有2家小规模企业,目前由于加工技术不成熟,其笋干制作过程仅包括切片、蒸煮、烘干几个简单流程,技术含量不高,属于初级生产工艺,导致竹笋产品种类不多,未实施规模化发展,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毛竹三产效果低。太湖县是安徽首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2020年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境内山高岭峻,涧深溪多,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是康养旅游的理想之地。但全县在开发毛竹特色文旅产品,推动康养旅游和毛竹文化发展方面,还处于探索和谋划阶段[]。
3.毛竹发展前景
3.1生态效益明显
毛竹对快速恢复森林生态和净化、美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据专家研究表明: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优于许多针叶林,并具有较强的防治污染功能,一片3万公顷的竹林,每年仅废气吸收可达到3860万吨 []。毛竹还因其特有的生长习性,具有独特的生态作用。其一是毛竹生长快,周期短,其根系生长迅速且相互交错,能在短时间固定土壤表土,保持水土流失;毛竹成林一般只需4-8年,能快速恢复被破坏后的森林植被。其二目前在我国木材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毛竹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木材的消耗,直接减少了对其它树木的采伐利用,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具有调节作用。其三是对森林生态作用有相互促进作用。毛竹与其它针叶林或阔叶林混交后,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显著增加,截留降水和保持雨水的功能显著加大,林地土壤贮水能力较各自的纯林贮水能力强。同时,毛竹混交林能改善林地土壤结构,疏松土壤,有利于林木生长繁盛。
3.2经济效益快捷
与其它树种相比,毛竹不但生长期短,还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竹材、竹笋都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发展一产见效快。据太湖县林业部门调研,竹林年均亩产值500元以上,每年竹农通过出售原材料可获益700余万元,销售鲜笋收入达1200余万元;毛竹二产产业链广。以太湖县竹材加工业为例,竹签、竹香棒、竹筷、竹炭、竹编、竹碎片、竹猫砂等产品,年产值达3700万元左右[]。竹子加工产品和加工废弃竹料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初步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基本实现“全竹利用”,同时这些产业具有低设备投入、低资金投入、适度技术要求等优势,能保证毛竹产业稳定适度的经济效益;毛竹三产潜力大。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人们追求有益身心健康,渴求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生活需要和康养心态日益增强,推动毛竹文化和竹区康养旅游前景可观。
3.3社会效益广泛
太湖县随着毛竹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毛竹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前期的脱贫攻坚和现在的乡村振兴工作发挥了助力作用,通过经营竹材、加工竹笋,部分家庭直接创收;竹区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给更多的农村闲置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全县全域旅游展业的不断推进,毛竹产业正在与乡村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竹海茶山初具规模,山水与人文日益交融;竹编工艺品、竹文化产品日益融于城市人群的生产生活,“湖山笔墨水墨情,竹林风景诗情画”,看竹影悠悠、听竹叶声声,享田园之乐,将毛竹融于造园布景的竹资源旅游的不断推广,生态宜居乡村更加完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乡风文明如竹鞭向四方延伸。
4.毛竹发展的几点建议
4.1进一步重视毛竹产业发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毛竹的生态效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毛竹发展,要因地制宜地改善毛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不断完善竹林区的施工作业道,提高竹林的抚育管理条件和经营能力;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采取以竹笋、竹材平衡发展,开发利用竹林旅游康养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推动毛竹产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要持续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在大力发展项目的同时,加大科学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确保毛竹产业的有效健康持续发展。
4.2科学发展毛竹产业。为保证毛竹产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要在经营管理模式、技术提升、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做好文章,按照“壮大二产、促进一产、创新三产”的发展思路,推动毛竹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4.2.1优化毛竹经营管理模式。在“三权分置”、“三变”改革中,通过积极引导林农以林地入股等形式,推进毛竹林使用权合理流转,改分散式、粗放式管理模式为集约式、科学式管理模式,对现有毛竹林实施低改措施,加大毛竹抚育采伐技术培训与示范林建设。采用“低投入、中产出”的笋材两用竹林生态型定向培育技术,选留出笋盛期粗大、健壮、分布均匀的竹笋,保留60-80新竹株/亩·度,做到立竹大小整齐、叶面积指数在7-10之间,实现竹材、竹笋的平衡发展,提供优质竹加工用材和无公害竹笋,提高竹材和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
4.2.2因区实策,合理分类经营。积极引导竹农分区发展竹材用林、笋用林和材笋两用林,通过科学的经营模式提高竹林竹材、竹笋产量和质量,促进竹林可持续发展,维持一产稳定。通过入股村级集体经济或成立农村经营合作社等方式,全面推动“公司+农户+生产基地”经营模式,积极开发多品味竹笋产品,延长竹笋产业链,打造绿色竹笋地方特色品牌,提升竹笋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销售鲜笋和竹笋产品共同发展。一是引进竹笋加工企业,积极与外地知名竹笋加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购基本设备,营建竹笋产品生产线;二是在以鲜笋、竹笋罐头为主的初加工竹笋产品基础上,扩大多味笋丝、酸辣笋等调味笋生产线,并升级相关设备;三是就近在笋材两用林生产基地或竹林集中分布区域,营建生态环保型竹笋、笋干初加工点,引导竹笋加工企业粗加工与精细加工分离,提高生产效率;四是在稳定发展现有的中等附加值毛竹加工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和技术,改善现有的加工机械设备和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能效益,同时根据市场行情需要,适度开发高附加值毛竹产品。
4.2.3因地制宜开展复合经营,发展竹林下经济。通过林下种植、养殖以及林下产品加工的协调发展,拓展毛竹林下发展空间,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可在山势较陡的材用毛竹林中仿生栽培太子参、石斛、结香、草珊瑚、白芨等中药材,形成竹-药复合经营模式,或在竹林下栽培竹荪、木耳等食用菌,形成竹-菌复合经营模式,并在适宜区域营造毛竹经营示范林,即能够充分利用竹林环境又可提高竹林经济效益。
4.2.4结合自身自然条件,开发毛竹林区康养旅游产业和碳汇价值。以太湖县为例,可以利用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优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探索推动“毛竹乡村”、“竹居农家乐”“竹林旅游步道”“竹林湿地垂钓”等生态旅游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增加康养旅游产值。进一步利用毛竹具有生长更新速度快、年生长量大、固碳能力强、成林后可隔年连续采伐等优势,研究推动竹碳汇产业发展,探索推进竹林碳汇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建设,在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上实现毛竹碳汇价值。
4.3培养专业人才,加深竹业科技研发。就太湖县目前毛竹发展现状看,因缺少规模化、高附加值竹产业发展的强力带动,致使竹材加工产业发展空间受限;从竹产业价值链而言,毛竹产业链的高端产品,附加值高,需要较高的工艺技术和科学管理经营模式,这就必须培养或引进毛竹产业发展高端专业人才,不断推动竹业科技研发,以竹资源形成特色深加工产品来不断推动毛竹的持续发展。以“好吃、便利、健康、有颜值”为标准,打造附加值高的毛竹产品,同时,设计好引流品和利润品,探索产品商业化模式,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点。在林业高质量发展时期,毛竹地区要抢抓机遇,招商引资高质量企业和科技人才,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动竹文化和康养旅游融合,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毛竹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毛竹发挥了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毛竹发展还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重视,深入研究其产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培育水平,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实现全链条发展,促进毛竹产业、涉竹企业同步壮大;加快技术创新,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推动竹文化和康养旅游产品,以毛竹三产的融合发展实现毛竹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