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探讨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正文
1 特种设备的概念及其安全状况概述
所谓特种设备,它是指具有较高的运行危险性,可能对公众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设备。特种设备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承压型,二是机电型。承压特种设备包括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锅炉设备,而机电设备包括了起重机械、索道运输设备、各种电梯设备和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不同于一般设备,其危险性较大,关系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2012年,武汉某大型工业企业因压力容器发生爆炸,导致1人丧生,造成了上千万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特种设备的危险程度。因此,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2年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1955.25万台。其中:锅炉32.92万台、压力容器497.15万台、电梯964.46万台、起重机械279.24万台、客运索道1117条、大型游乐设施 2.52万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78.85万台。另有:气瓶2.35亿只、压力管道85.9万 km。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108起,死亡101人,与2021年相比,事故数量减少2起、降幅1.82%,死亡人数增加2人、增幅2.02%。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为 0.07。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从总体上看,我国特种设备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运行平稳,事故发生率下降。这是由于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制造、使用等各方面都制定了各类规定和管理制度,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并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和限制。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和严峻的形势。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和设施,如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其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生产和员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企业生产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维护保养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是保障特种设备稳定、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也与设备运行寿命的延长存在密切关联。
3常见问题
3.1安全主体缺乏责任意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主体缺乏安全责任意识,重要表现为企业不重视设备安全管理,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制度不完善,而且安全管理人员难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导致安全流程控制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特种设备安装后,相关安检部门没有及时进行验收,设备运行时安全监控措施匮乏,甚至质量不达标设备投入运行,管理、技术层面引导与服务不到位,使得企业特种设备运行中难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2 没有规范使用管理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运行中,企业没有严格依照要求指挥、操作与维修设备,操作人员综合素养较低,不能依照使用说明规范操作设备,也没有接受专业培训与实操考核,未获得操作资格证就上岗操作特种设备。现场作业中,相关人员违章指挥与操作,无法达到预期安全目标,操作不规范,作业环境、气候及突发恶劣气候等因素影响考虑不周,使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隐患。
3.3 监管单位管理缺失
企业标准化生产管理中,没有明确监管部门职能并落实各项安全责任,没有合理配置安全管理人才,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设备现场管理与过程控制不到位,也不能举一反三整改问题。项目监理人员综合素养不高,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设备运行潜在隐患,不重视设备安全监管,现场检查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安全监管效力大打折扣。
3.4 亟待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各行业领域与社会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发展,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更新缓慢,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明确安全问题职责,人员培训及安全技术文件管理等,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设备运行、维保及故障处理等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也没有配置全职安全管理员,或配置的管理与运行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甚至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兼职。
3.5 专业管理人才配置不足
大数据时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与一般管理工作不同,其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技术素养。现阶段,纵观特种设备实际管理情况,专业人才配置不足,人才素养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大数据技术,无法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设备管理工作,难以实现设备数据化管理目标,不利于企业加快建设数据化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6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日常维保也是不容忽视的。特种设备运行中,部分企业对设备维护、保养及检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重视设备细微问题处理,使得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有的企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不完善,甚至为了节省维修成本而降低设备维护保养的次数,这是造成企业特种设备维护保养意识淡薄的重要因素,无法及时处理设备小问题,不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
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4.1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当前,大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大数据的管理,是保障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效执行、降低企业安全风险、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必须做到:第一,加强对企业的重视,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只有把重点放在安全管理上,才能把精力,财力,技术支持,资料收集得更好 [3]。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保障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相关部门的业务培训,加强对相关部门的宣传,使其更加重视,才能保证其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安全管理效果,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增强安全管理的意识,并使其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
4.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程。同时,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合理而科学的工作制度是工作质量提高的保障。大数据时代,企业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与特种设备实际安全管理情况,科学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4.3提高人员素质和培训力度
人员素质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企业应加强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此外,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在特种设备运行中,应用大数据实现数据化安全管理,综合素养高的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必要的。管理人员招聘过程中,企业可适当抬高招聘标准选聘专业管理人才,抑或是聘请国外专业管理人才为企业员工传授工作经验。员工正式上岗前,要为管理人员统一组织岗前培训,便于管理人员深入了解特种设备数据化安全管理,全面掌握特种设备情况,提高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增强数据化设备安全管理意识;同时,要积极学习数据化安全管理技巧与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大数据安全管理效率。此外,管理人员也要养成良好管理意识,积累丰富经验,树立终身学习观,正确理解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提升实际工作效率。
4.4加强设备检测和维护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得到及时、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防止设备带病运行。特种设备安全性与设备采购质量把控联系紧密,日常设备管理与维护也有很大的影响。新引入的特种设备,首先,企业要严格做好注册登记,设备正式使用前,到安监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与检验合格证。其次,设备运行中,要重视管理台账机制的完善,安排专业操作与安全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定期维护并检测设备运行情况,真实而有效地记录管理台账。设备日常运行中,运行与巡检记录也是不容忽视的,以此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全面详细地了解并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情况,保障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另外,对设备使用情况做好日常记录,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增强安全防护,特种设备运行时,要确保快速采取抢救措施处理设备意外事故,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电梯与锅炉等相关特种设备运行中,定期维护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长期年检与季度检查,以保障设备使用寿命及安全。设备运行过程中,做好日常与月度检修,以防因安全隐患设备出现故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5 落实设备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与企业效益创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而纵观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开展,受到环境复杂、底数不清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特种设备管控不到位,无法在隐患故障发生时得到快速处理。鉴于此,为实现对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的明确与落实,并对特种设备管理进行规范控制,可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以促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以某企业为例,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开展符合特种设备实际使用需求,将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全面落实于设备安全管控中,具体包括:
(1)日管控。一是要求人员在开展日管控工作时,需以《风险管控清单》为参照对各类特种设备风险进行管控。二是以《风险管控》清单为参照,安全员需每日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对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强化管控,并在《每日 XX 安全检查记录》表格中翔实、准确记录检查结果。若每日管控未发现隐患问题,需按照“零报告”要求进行记录。以起重机械为例,要求人员开展以下内容的检查:①人员。对现场人员是否违章作业、是否持有资格证件进行检查。②管理。检查事故处理是否定期演练、是否预案;检查安全技术档案构建是否合格;对维护保养工作是否定期开展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登高作业等。③设备本体。检查是否对防吊物意外脱钩的安全装置合理设置,吊索是否存在扭转变形、裂纹、塑性变形等情况;日常开展钢丝绳检查工作,判断是否存在钢丝绳脱槽、压扁、断丝、扭结等现象;检查金属结构件是否存在螺栓脱落、松动等问题;检查表面是否存在锈蚀、腐蚀问题等。④安全附件或安全装置保护。检查上限位装置、制动器、漏电保护器、行程限位等是否存在破损故障问题;检查急停开关功能是否正常等。三是对存在问题、隐患进行责任人的确定,上报后安全总监需结合实际情况快速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若个别特种设备在多种因素的限制下无法当即完成整改,则需在确定整改期限的同时,对后续设备整改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2)周排查。一是管理期间,需将风险隐患排查控制在每周至少1次,对设备运行期间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分析。二是要求人员在排查时综合考虑各种信息,包括现场自查情况、日管控情况、设备状态信息等,对日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总结,并针对易出现问题的特殊设备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特种设备管理整改工作进行跟踪分析。三是根据周排查情况形成《每周 XX安全排查治理报告》,并第一时间将报告提交至上级部门。(3)月调度。安全总监需对月调度工作的落实进行管控,并以月为周期开展特种设备会议。同时,需对每个月企业特种设备使用中存在问题,或者是在日管控、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报告汇总。对当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隐患排查等工作的实施进行总结分析。
4.6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处置程序、救援措施和人员疏散方案等,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同时,应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稳定运行和员工安全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和维护计划,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继军.石油系统特种设备车辆安全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研究[J]. 信息周刊,2019,000(010):1-2.
[2] 张海峰.探讨化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 [J]. 中国化工贸易,2019,011(025):55.
[3] 王文涛,王戈 .AHP 风险评估技术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J].IT 经理世界,202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