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认知的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倪倩

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

摘要

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元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自主高效学习,从而促进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联系教学实际,从语文课堂、语文知识积累及语文练习三个方面探讨了元认知在高三语文教学方面的运用,从而全面促进高三语文教学有效性和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元认知;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促进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从高考来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要求,在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得到了全面落实。高考语文试题的“去套路化”,意味着高考将更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考察,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基于元认知的高三语文课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自主高效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元认知又称为反省认知,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认为元认知最本质的特征是以“认知”为对象,是人对个人认知的全面了解和调控。引导高三学生有意识地、逐渐独立地学会在合适的情况下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前瞻性地确定自己的已知和不足,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并将这些学习经验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成效。

一、创设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的高三语文课堂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和制定具体计划,帮助学生明确清晰的学习意图。一旦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便可以用元认知的方法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进展。

在进行小说专项复习之前,教师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同学们结合近阶段的小说练习题目,梳理出自己在小说阅读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整理出的问题例举如下:小说阅读整体得分不高;小说选择题错误较多;没有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没有能够全面把握小说主旨;没有能够审题清楚,等等。教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指导分析,哪些是属于阅读理解方向的,哪些是属于解题方向的,哪些是知识点积累掌握方向的。在分析个人问题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明确好自己在小说复习方面重点需要突破的方向。教师收集好学生的问题,整理分类,制订本专题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重难点,提升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掌握以知识网络图为基础的知识梳理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尤其是一轮复习内容庞杂,是学生夯实基础的关键。充分利用元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是更好地整理零散的知识点或知识片段,促进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体系化构建。

“赏析语言特色”专项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出相关的知识点,比如用语特点、用词特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再具体细化各个知识点的内容,比如用语特点可以思考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形成知识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赏析语言特色

(图1)

除了对于知识点的梳理,我们也可以对教材内容、重点题型进行分析整理。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一知识大点包含哪些方面?我有没有全部理解掌握?在教材中哪些文本可以充分体现这些知识点?有没有典型例题考查的这个知识点?怎么考查的?我的失分原因主要有哪些?

结合知识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零碎知识点,使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化,从而促进高三复习效果的提升。

三、构建以自我监控为核心的语文复习过程

对自我的监控学习可以说是元认知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追踪思考与行动的能力。要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就要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确保顺利完成任务。如何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体现这种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 以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擅长自我监控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并及时进行调整。但是大多数学生缺少自我监控的意识,在能力上也有不足。在高三语文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由被动反思向主动反思转化,从而形成自我监控的自觉。比如学生在完成小说阅读《流远的徒河》时,对这篇文本中“徒河”意象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打开思维,自主发现,从而不断深入了解文本。

问题1: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石门阵》为什么会选择物象“门”来作为题目的考查对象?

问题2:请大家试着回忆一下,我们高中阶段学习过的小说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物象?你能不能说出它的丰富内涵?

问题3:请你围绕徒河在文中圈画出相关情节,并概括相关内容。

问题4: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爷爷,为什么我们小说不以爷爷为题,而以物象徒河为题呢?

问题5:《石门阵》这篇文章,直接就以“石门阵”作为题目,我们这篇文章是不是也可以省略修饰词,直接用“徒河”这个物象来作为标题?

问题6:其实不仅仅在这篇文章中,河流作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意象在其他的小说作品中也高频地出现。请你结合今天的学习,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河流这个物象意蕴的感知。

教师在问题1和问题2中通过对高考真题和教材内容的思考,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已有知识积累启发新的阅读思考;在问题4和问题5中通过标题修改、与其他文本对比阅读等不同形式的比较,实现对文本的多角度思考;在问题6中,通过对其他作品中河流意象的思考认识,深化学生对文本中“徒河”意象的理解,反思总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教师通过问题,细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实现了对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文本的引导,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

2.以小组讨论反思思维不足

在高中语文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陷于知识框架整理的窠臼,而是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充分认识到在知识整理或者问题解答过程中应该如何思考,又该注意些什么。除了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之外,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思考的过程,优化自己的答案。

《给我一枝枪》在2024年模考卷中多次出现,在阅读这篇小说时,学生对“枪”的深层内涵的理解不够准确。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从文本中寻找与“枪”有关的内容,并梳理出“枪”的具体内涵。

问题2:你觉得除了“枪”之外,还有哪些意象值得我们关注?

问题3:这些意象是否和“枪”矛盾,为什么?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完善了枪的内涵的理解:①战斗的武器;②战斗的勇气;③军人的身份;④保家卫国精神的传承。在问题2中,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除了“枪”具有丰富的内涵之外,还有“柔和灯光的电灯”,“窗帘上的玫瑰花”,“窗外洁白的月光”,“花瓣被涂上不同颜色的花朵”等意象也同样值得关注。在问题3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同学认为是矛盾的:枪是和战争相关,而其余这些意象都是宁静美好的。也有同学认为不矛盾,因为在文本中两者的作用是有共同之处的。在彼此意见的碰撞中,学生深化了对于文本中意象的认识,这些意象的共同作用:正是有了这些意象,才更凸显出生活的宁静,也才更能体现和平生活的珍贵,需要我们去守卫。

小组讨论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完善思维过程的重要途径。进行小组讨论的前提,除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之外,还需要教师能够精选问题,确保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以下问题:别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什么?我的思考过程和他有没有异同处?我从他的观点中能获得哪些新的思考?……只有做到这些,学生们才能在小组讨论中更快地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3.以针对性练习检验思维过程

在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陷于题海之中,为做题而做题;无论是综合性练习,还是专项练习,都要精选题目,有意识地运用题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点掌握方面的不足。

高三语文复习离不开定期的综合练习,不能满足于试卷做完后知道一个得分就可以,要能通过对整张试卷的每一板块的分析和复盘,明确自己的失分主要原因以及自己的优劣势。以2024年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卷为例,全卷共23题,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在进行试卷的二次批改之后,从班级整体的情况对这张试卷呈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明确自己的授课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复盘整张试卷,具体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这张试卷我每一部分的得分是多少?班级均分是多少?最高分是多少?

问题2:我的主要失分点是在哪几部分?哪几题问题最大?

问题3: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4:这一部分我之前的完成情况怎样?

问题5:我该怎么做来提高总分?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学生不再只是对试卷的整体有一个模糊的了解,而是明晰了自己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进一步修正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将对总分的目标分解成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不仅提升了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也使学生在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更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高三语文的专项复习,离不开对于题目的讲解。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迁移和整合,提升高三语文复习的系统性。比如情境题的讲练。情境题的主要特点就是引文设题,如果只是就题目讲题目,不仅题目太多无法完成,而且效果也不好。教师可以对题目类型进行梳理,帮助学生从更高视角上把握此类题型。比如从引文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把情境类题目主要分为三类:①引入外部观点;②依据文学理论;③联系当下生活。

在专项复习,尤其是重点题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能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近几年高中语文试卷更倾向对底层逻辑思维的考察,如果仅仅是呈现答案,学生很难在答案中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思维过程的模仿,也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讲题,在反思与同学思维过程的异同时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实现解决问题方案的优化。

在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引入元认知的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反思自己、检验自己、提高自己,也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元认知学习[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

[3] 何贤桥.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3期

[4] 姚红.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初探[J].云梦学刊.2003年1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