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团并购马来西亚宝腾公司动机与绩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跨国并购、并购模式、绩效、动机
正文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和进一步发展,选择通过跨国并购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开拓海外市场[1]。2005年,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企业纷纷进行跨国并购[2]。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国企业扩张海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3]。
汽车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4]。Ibrahim提出国家层面的投资环境相关特征将影响跨境并购[5],在国内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需要通过“走出去”寻找新的海外增长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前十名中唯一的民营公司。在并购宝腾之前,吉利已经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并购。吉利对宝腾的并购案例是一次以技术换市场的并购,吉利承诺向宝腾输出技术,帮助其走出市场份额下降和逐年亏损的困境[6]。基于此次并购的特殊性,本文将进行分析吉利并购宝腾后的市场反应,在分析并购的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市场发展前景的变化,最后得出吉利此次并购行为所产生的绩效的综合评价。
2. 并购过程分析
2.1. 并购双方
并购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986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历史悠久,其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于2005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吉利进行了多次国际并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吉利在东南亚市场的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被并购方:宝腾汽车公司。1983年马来西亚副总理兼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长马哈蒂尔在马来西亚正式成立了宝腾汽车。马来西亚政府控股70%,三菱占30%的宝腾股份。宝腾最高曾获得了马来西亚汽车市场80%的占有率,并且在15个国家销售。1996年,宝腾公司收购了英国路特斯拥有其80%的股份。
然而,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政策的变化,宝腾销量不断下滑,且亏损严重。宝腾的连续亏损使马来西亚政府对其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不找到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政府将停止对宝腾的各方面资金支持,这促使宝腾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实际上,宝腾与三菱、PSA等外资企业都有过合作,由于各种原因均没有下文。
2.2. 过程介绍
2.2.1.并购准备阶段
2012年,DRB-HICOM集团重新控股宝腾,吉利开始与宝腾的新东家上市公司DRB进行联系,希望达成合作。吉利决定发起与宝腾的合作,制定了向宝腾输出车型和汽车技术的商业计划。但是,由于DRB-HICOM集团刚刚重新控股宝腾,宝腾内部出现了很多发展分歧谈判最终搁置。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宝腾和吉利进行了2次磋商,但都以失败告终。
2.2.2.并购进行阶段
2016年,在经历了三次不成功的谈判后,DRB-HICOM集团决定启动全球招标,以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吉利没有因之前的失败而放弃,应对宝腾的要求,迅速组建项目团队,起草投标标书。
2016年8月,吉利在谈判中另外提出,希望扩大持有路特斯的股份,但是宝腾表示希望吉利持有50%及以上,这充分说明宝腾方对吉利已有了信心,但需要调整股权结构和合作方式。Aguilera指出了人力资源在并购中的作用[8],2017年吉利将项目团队扩大到80人左右。随着谈判的深入,只剩下法国PSA集团共同参与最后的竞争。
2.2.3.并购成功阶段
在此刻,宝腾拒绝让出控股权,将宝腾和路特斯分开独立报价,对于此变故法国PSA集团由于多种原因退出竞争。
2017年5月28日,最后一次的谈判中吉利对于宝腾的股权结构问题做出了让步,将宝腾的持股比例改为49.9%,控股方还是马来西亚,但是坚持对路特斯获得其控制权,持股51%。Maung指出了股权结构对集团利益和积极性的刺激[9]。2017年6月23日,吉利与DRB集团签订协议。吉利花费约7.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宝腾控股49.9%的股份,支付约4.4亿元人民币收购路特斯51%的股份,并且承担宝腾之前的一般亏损和偿还部分贷款。
3. 吉利控股集团并购宝腾公司动因分析
3.1. 获得先进技术
尽管吉利汽车销量名列前茅,多是以薄利多销和我国庞大的市场优势带来的福利,很难进行技术创新[10]。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吉利进行战略转型,(希望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11]。吉利将博越平台整个生命周期都授权给了路特斯,与路特斯的跑车技术和材料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3.2. 开拓东南亚市场
吉利作为一家中国本土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不具备任何的基础。并且东盟为保护本土企业征收高额关税,这很不利于外部企业的进入[12]。对于此,宝腾拥有的完整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是十分可观的。对于吉利来说,与其实行在海外市场直接销售,不如借助宝腾品牌的影响力,减少进入市场的阻力。
3.3. 促进战略转型
由于低端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吉利需要向高端汽车品牌迈进。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品牌逐步提升,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向高端车转型的目标,所以跨国并购就是快捷有效的途径。并购马来西亚甚至东南亚知名的国民汽车品牌宝腾,优势组合将带来效益[13],吉利的品牌形象得到显著的提升。
4. 吉利控股集团并购宝腾公司绩效分析
首先从营业总收入这一指标来看,营业总收入越高,企业财务状况越好。2017年以来吉利的营业总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之后营业总收入增长幅度较大。总的来说,并购产生的效果还是正向的[14]。从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来看,整体较于2017年还是有了较大的增长。Albuquerque, et al(2019)说明吉利并购宝腾后的效果大体还是良好的。
Tao, et al(2017)认为跨境并购能够提高短期市场表现。2017年吉利收购宝腾以后,汽车销售收入开始突破千亿,足以体现吉利增长势头的强劲[15]。在2017年短暂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吉利进行并购时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导致资产负债率增加。自2018年起吉利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吉利并购宝腾只是短暂的影响了偿债能力,经过资源整合和进一步发展,偿债能力会逐渐提升。
5. 结论与启示
无论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还是销售情况都说明了并购给吉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意识形态对公司管理和发展十分重要,吉利收购宝腾时,选择“以退为进”的策略,将控股方的身份让给马来西亚,但实际上吉利拥有对宝腾的实际控股。但是这一行为赢得了马来西亚政府的支持和宝腾的合作,也对吉利进一步进行组织内部整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择并购时,应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开展活动。因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外部的法律制度背景,做好应对一切风险的准备。核算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的,最后决定是否要进行并购活动的展开。在并购的过程中,准备时期需要专业团队评估调查,并购开展阶段需要有专业的谈判人才,并购后期需要进行机构整合。
参考文献
[1]高豪.. 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J]. 知识经济, 2019: 28, 30.
[2]Erel,Isil,Liao, et al. Determinant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2, 67(3): 1045-1082.
[3]张莹..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 (10): 33-34.
[4]赵增耀,王喜.. 产业竞争力、企业技术能力与外资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7, (12): 58-66.
[5]Ibrahim,Yusnidah,Raji, et al. 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ctivities in Asia: 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factors[J].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8, 35(2): 307-329.
[6]王赟. 吉利并购宝腾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 2021
[7]卢思亮.. 营销策略对中小企业品牌成长之影响——基于企业家的视角[J]. 北方经贸, 2023, (06): 79-84.
[8]Aguilera,Ruth V,Dencker, et al.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4, 15(8): 1355-1370.
[9]Maung,Min,Shedden, et al.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miu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2019, 59: 19-35.
[10]蔡志强,扈新伟..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评述——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9, 35(02): 92-102.
[11]王译徽,张琰飞.. 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 (20): 116-118.
[12]廖东声,陈曦,肖梦雨.. 企业选择并购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前因组态及绩效分析[J]. 财会月刊, 2023, 44(11): 97-103.
[13]王文佳,魏龙.. 特定优势组合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2, (04): 122-138.
[14]Albuquerque,Rui,Brandão-Marques, et al.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2(2): 738-770.
[15]Tao,Fang,Liu, et al. Do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crease short-term market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Chinese firm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7, 26(1): 189-202.
作者信息:
林思思(1996—),女,浙江温州人,昆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数字金融
孔梦雪(2001—),女,江西抚州人,昆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数字金融
赵可欣(1999—),女,山东聊城人,昆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数字金融
马星晨(2001—),女,湖南湘潭人,昆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数字金融
冯艳琴(1981—),女,河南新乡人,昆明学院讲师,河南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金融
张雅云,通讯作者,(1984—),女,上海人,云南开放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学、数字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