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滨海渔村民宿风貌改造设计-以烟台市蓬莱区长岛县南隍城村为例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孟宇

烟台科技学院 265600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性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致使国家全域旅游业迎来了新的一波热潮。旅游产业模式正逐步优化。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长岛县依附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渊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游玩。本文以南隍城村为例,经勘察走访发现,岛上各类渔村民宿的建筑格局形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地域文化渗入不足,商业模式运营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探讨新时代文旅背景下滨海渔村民宿改造的一些相关优化路径。


关键词

文旅融合;南隍城村;民宿改造

正文


引言:

近年来,文旅部和公安部等十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与文化融合的优先理念、将乡村民宿改造纳入至国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之中,充分保证乡村民宿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作为长岛县小岛之一的南隍城岛,冠以“中国鲍鱼岛”之称的美誉,依托国家一类海洋沉淀物海域的环境优势,为渔村民宿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力。这座避世仙岛凭借优越的文化产业资源为民宿设计拓宽了视野,很好的将渔村文化、滨海景观与当地建筑相互融合,能够建立打造出集文化、情怀、服务为一体的海上民宿体验区。因此本文以南隍城村为例,分析渔岛民宿现状,指明当下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对应的改良策略,为小岛旅游建设发展提供参照。

一.研究区域概况

“南隍渤海一桃源”,南隍城村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最北端的一个小岛上,渤海深处,岛上的天下口,与大连旅顺口区隔海相望,这里的土质肥沃,海产资源优越,坐拥国家一类海水水质资源。该村共有300多户渔民,人口不到1000人。岛路总面积约为1.83㎞²,最高海拔100.9m,岛内拥有罗汉礁、妈祖庙、佛陀山、石门洞、香炉礁以及色彩斑谰的鹅卵石等自然景观。南隍城岛是长岛县典型的岛--村制,历史上是一个水土生态流失惨重、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小岛穷村。近年在开展创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村活动以来,依托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长期坚持综合治理,才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水土资源,营造了适宜的生态防护系统

二.长岛县南隍城村民宿建设现状

    (一)渔村民宿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构建不健全

目前,南隍城村民宿风貌多以渔家乐形式为主,多以“吃渔家餐、住渔家房、坐渔家船、享渔家乐”为经营理念,房屋普遍由渔民老宅改造而来。挨家挨户均呈现“一院盖二层”的建筑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民宿的内部小院天井以玻璃结构封顶,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灰尘杂物的进入,增加了室内利用价值,但却减弱了天井内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特别是一些住户的内天井加装了空调室外机,无疑增加了排风障碍。此外,在院子顶部常会吊挂一些绿植进行点缀,虽能遮阳蔽日,但高空安全隐患也是一大问题。二楼每间卧室内部空间常用石膏板进行分隔,隔音效果差。卫生间上下水管常漏水,热水管道老化,花洒安置位置较高,给淋浴洗漱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地域文化渗入性不足,经营者缺乏空间设计专业性

纵观南隍城村民宿全貌,现存的特色文化遗产并不是很多,无论是在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在室内的墙面、天棚、地面上很少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图案纹样和色彩装饰,只有极少数的民宿会在一楼大厅的墙砖以冷白色墙纸贴合,浅黄配色的软装布艺,搭配木制家具,虽在表面融入了一些南隍地域元素,但在视感上欠缺巧妙的融合,无法传递出当地特色的渔村文化。

经走访,大部分的民宿经营者世代都生活在岛上,除了参与岛外一些重要的采购活动,或是一些大病大灾需要进城医治,基本上很少出岛,因此,这些渔民通常只掌握了一些海捕知识和习俗文化,对于如何打造滨海景观融入至民宿装饰设计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渗透性,导致大部分的渔家民宿照搬城市酒店和旅馆空间模式,无法凸显南隍特色。

(二)交通能力受限,安全生态管理缺位

据悉,每日从蓬莱客港发往南隍城岛的船票只有早上800900两班,两班航运时常为4小时和6小时。且进出南隍城岛全部依赖于海运,尤其在旅游旺季时,客源量的增长给海岛交通运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通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此外,南隍城岛上几乎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和景点标示,除了极少数民宿经营者会提供码头接送,虽说岛面积不大,但若在酷暑或寒冬季踏足寻乐,那必然给游客通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据国家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文件规定阁楼为储物之用,大部分民宿经营者善于利用二层阁楼开设客房,对于安全隐患考虑少之又少。此外,伴随海产业的不断开发,渔业养殖率飞速迈向高峰,大批海殖渔药使用过剩,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在南隍城村的民宿附近,除了海产废料,游客游玩所丢弃的垃圾也随处可见,临海水体污染惨重。由于当地渔村缺乏专业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加上临海无人管控,海岸地质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民巷地井常有污水渗出,渔民通常将其排入沙滩处理,此类做法使得海岛旅游形象大打折扣。

三.长岛县南隍城村民宿发展改造策略

基于长岛县南隍城村民宿风貌存在的弊端,更好地打造多层次的滨海旅游发展格局,南隍城岛的渔村民宿急需转型升级,应围绕”组、优、营、推四点,提升全民知识文化储备、完善民宿风貌改造,提升游客住宿需求体验,为当地渔民增添就业渠道,将海岛的景观风貌植入每一户住宿中。

(一)“组”建联动,培学管制

基于民宿经营者对本土文化及景观空间设计缺乏经验与感知,因此,村委可以联动渔民组织文化学习,并建立文化小组,对此,政府也应顺势开展渔村文化宣传渠道,指定相关教育方针,定期开展渔村民宿文化问卷调查、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教育心得汇报,搜集合理可行的民宿装修整改意见,汇总成册,进行展示。

引进国内外优秀景观及室内设计专家进村开展培训,拓展特色文化学习,引导美学理念应用。加强经营者管理意识,使其掌握渔村民宿管理的基本流程,提升个人或员工的业务能力,构建上下联动的、利益协同的管理团队。此外有效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罚政策,营造公开透明的考评环境,规范提升渔村民宿的管理能力

(二)“优”规设施,文产融合

根据相关民宿政策管理,首先排查是否存在违规的民宿建筑,民宿经营方是否具备个体营业资质,加大巡查力度,严控质量标准。未来渔村民宿建设必须先通过政府审批方能进行开发。此外,也得大力排查民宿上下水道、水管、电网线路是否老化,电器是否违规。民宿小院天井玻璃吊顶是否使用合规的高硬度材料,如若想提升院内的通风与采光,也可设置成带推拉的半玻璃天井,同时减轻了空调排风的障碍。将一些吊挂在顶上的绿植四周包覆好软性泡沫材料,以免高空坠落伤害人群。二层房间的隔板砌建成石砖墙,或着在原石膏板中加装隔音棉,有效加强隔音效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隍城文明能延续至今,必有其独到之处。给予我们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当地的渔村文化凸显其独当一面的文化符号,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可以将当地的滨海文化充分体现在

民宿室内设计中。南隍岛凭借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形成了自然风化的石、滩、洞等景观,可以将这些形状各异的景观按比例缩小做成模型,安放在民宿院子的器物架、大厅的玄关柜上,也可将此纹样雕刻在民宿的门窗上,增添了庄严稳重之感。在院中开凿一处水景,放置一礁石,周围环绕摆置些彩石滩的鹅软石,实现南隍滨海文化的有效传输。在照明方面,可以依据内外空间区域角度设置,形成多元的层次感。在渔灯的灯罩、灯泡上可以适当印制一些礁石纹样、罗汉敬香图案,也可做成形态不一的创意模型吊挂在门罩上,或者安置在灯光较暗的角落里。为了更好地营造文化气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南隍乡土民宿,可以在入户墙门侧面墙砖上,装置照地灯投射南隍文化元素。

(三)“营”变生态,运通调配

生态整治作为实行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要素。加强渔村生态政策的引导,营造优美的海岛民宿风貌势在必行。由村委干部引领,带动村民群众针对民宿和海岸周边环境、核定好清理的范围和类型,做好生态整治计划。在每户民宿大门口设置两个垃圾桶,在主干道口设置大型垃圾箱及标识牌,并且垃圾箱也要做好分类处理和创意融合,标识牌上选择具有海洋文化的颜色字体和图案,激发游客环保意识。可以在民宿周边增加摄像头和垃圾红外检测仪,定期做好下水管道的疏通,排查污水,对肆意污染海水破坏环境的民宿群众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

对外科学调配好交通运力,由于进出南隍城岛全部依赖于海运,而淡旺两季旅客数量层次不齐,因此蓬莱客港船运要做好与旅行社的密切联络,精确预测并统计好渔岛的客流量,增设船运班次,在海运高峰时,可以租借其它岛屿的船舶运转,保证运力投放最优化,最大程度方便旅客进岛游玩。此外,面对岛内交通运力不足,路线全靠导航等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岛内公交、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投放,为了便捷旅客使用,可以设置扫码共享服务。为了保证安全性,打通断头路,实行人车分流并合理规划停车位。另一方面民宿除了提供吃住外也应当配备导游服务,因每天进出海船运时间较早,从渔村到南隍码头的双向线路可以安排专人接送,在民宿主干道、滨海沙滩、广场处可以设置带有本地文化创意的地图景点标示牌,最大程度保证旅客进得来,出的去。

(四)“推”文创品,优构转型

品牌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塑造,推广南隍文化,开创优质品牌是当下引流入岛的必然趋势。在这座远离世事的孤岛上,要想全面推进地方型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辨识度,必然要借助于互联网数据平台,利用公众号、小红书、B站、抖音、微博等APP的推广,可以针对南隍旅游攻略、美食、景观小品,通过发文案、拍视频或直播带货的方式,来促进文化宣传,带动产业营销。对此,海岛民宿要深度发掘自身的文化潜力,加大融入渔副产品、渔家宴、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力度。围绕南隍文化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研发设计。也可进行线下宣传,将岛上的工艺品、彩石、礁石、葫芦、雕塑运至不同各地集市变卖,加强产品文化脉络和制作工序的讲解,带动游客对南隍文化的感知力,激发购买欲。既实现了文化价值变现,又促进了文化传播,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深度剖析南隍城旅游发展前景,优化民宿经营结构,开发本土渔文化资源,营造乡土气息。选择有意转型的民宿进行试点打造,树立转型样板间,开设“海上桃花源,最美民宿节”的评选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扩大特色民宿辐射效应,引领全村民宿逐步转型。在转型中,一是经营理念转型:提炼海岛民宿精神,将其定为转型实践中的宗旨;二是经营团队转型:大力培育民宿样板队伍,开展设计院校师生与民宿业主结对合作机制,引入先进设计理念,携手共进,实现个性化的民宿升级;三是经营模式转型:除了提供吃、住、行基本服务外,还应增添娱乐、文化体验项目。可以以“渔”文化为理念,在民宿中安排桌游、剧本杀等娱乐设施。民宿经营者可以围绕当地风土人情设置有奖竞猜游戏,若游客答对,按照难易程度赠送一项“渔技,如学做渔家饭、海上捕捞、编制渔绳结、唱渔歌等,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

四.结语

滨海渔村民宿的高质量开发要紧跟新时代文旅建设发展的步伐,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下,把握时代福利机制。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南隍城村的勘察总结,提炼出渔村民宿存在的一些问题状况并针对性给予改进意见,深挖剖析渔村传统文化,推动渔村民宿和生态发展的有机结合,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经营模式,提升民宿整体形象,构建丰富多彩的渔岛民宿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柳庆斌. 海峡深处生态岛 富裕秀美南隍城[J]. 中国水土保持, 2007, (06): +2.

[2]王利贤, 柳庆斌, 王鑫, 周举武, 宋红梅. 南隍城村依托水土保持建成人间仙境”[J]. 中国水土保持, 2007, (06): 22-23.

[3]海上仙山——南隍城[J]. 海洋信息, 1996, (09): 9.

[4]王大利. 日照渔家乐旅游产品的提升与转型研究[D]. 导师:王德刚. 山东大学, 2012.

[5]高天, 曾献君, 林伟伟, 邱晓雷. 滨海地区传统村落民宿开发模式研究: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J]. 山西农经, 2024, (07): 171-175.

[6]张晴.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未来乡村样板——以恋乡·太行水镇项目为例[J]. 山西农经, 2022, (20): 10-12+43.

[7]王勇. 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 导师:朱承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