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薛小蕾

(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市450000)

摘要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政工队伍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政工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水平,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提升人员素质、健全培训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政工队伍;人员素质;培训机制;管理体系;激励机制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政工队伍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的思想状态。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政工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提升人员素质

1.1 强化招聘和选拔机制

为了提升国有企业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需要在招聘和选拔机制上进行加强。建立科学、公正的招聘流程是关键。招聘过程中应注重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从岗位需求分析、招聘信息发布、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到最终录用,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评估标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公正透明。与此同时,企业要通过多渠道招聘,吸引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深入高校、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招聘平台,广泛招揽具备政治素养、管理才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为了确保招聘过程中能选拔出真正优秀的政工人员,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招聘流程和标准。首先,应进行岗位需求分析,明确各政工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发展前景,并制作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以此作为招聘工作的基础。然后,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广泛吸引符合条件的应聘者。[1]在简历筛选环节,企业需采用多维度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应聘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在笔试和面试环节,需设立合理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确保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最终录用过程中,也应该有明确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机制,确保招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制定岗位胜任力模型是提高招聘质量的重要措施。企业应结合政工岗位的具体要求,制定详细的胜任力模型,明确各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如政治理论水平、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胜任力模型不仅是招聘选拔的标准,也是后续培训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制定科学的测评工具和方法,如行为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全面评估应聘者的综合能力,确保选拔出真正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严把入口关,不仅能够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1.2 加强干部培训与教育

为了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首先,应明确培训目标,结合政工工作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方向,确定培训的重点和方向。其次,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和内容,涵盖政治理论、管理技能、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企业还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如定期的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升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企业还应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或培训机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有效落实。除了企业内部的系统培训外,企业还应鼓励政工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和进修,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政工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参加研究生班、EMBA课程、专业资格认证培训等,帮助他们获取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企业还应提供学费报销、学习假期等政策支持,激励政工人员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进修活动。通过鼓励外部培训和进修,政工人员可以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政工工作的整体水平。

2、 健全培训机制

2.1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是健全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培训机制的基础。针对不同层级的政工人员,应设计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对于基层政工人员,培训应侧重于基本政治理论和基本业务技能的掌握。例如,可以通过基础政治理论课程、基本管理技能培训等,帮助他们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应对日常工作的技能。中层政工干部的培训则应侧重管理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可以涵盖团队领导、项目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高层政工管理者,培训应更加注重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提升,内容包括企业战略管理、政策法规解读、高层领导力等方面。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地培训,确保不同层次的政工人员在各自岗位上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在制订后并非一成不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企业应定期评估政工培训计划的有效性,通过员工反馈、培训效果评估等方式,了解培训的实施情况和成效,识别需要改进的方面。企业环境、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培训需求,因此,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例如,当国家出台新的政策法规时,应及时更新相关培训内容,确保政工人员的知识与时俱进。通过动态调整,企业的培训计划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3]

2.2 引入先进的培训方法和内容

为了提升培训的效果和实效性,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培训方法和内容。现代培训手段如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能够极大增强政工人员的学习体验和实际应用能力。案例教学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政工人员从中学习应对类似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危机处理、公关事件等。情景模拟则通过构建逼真的模拟情境,让政工人员在模拟过程中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企业中的突发事件应对,让学员体验和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技巧。这些现代培训手段能够提升学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增强培训效果。在提升内部培训资源的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引入外部专家授课,提供专业前沿知识。外部专家通常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政工人员提供不同于内部视角的专业见解和最新行业信息。企业可以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资深政工人员等外部讲师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等,通过外部先进经验的传授,拓宽政工人员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例如,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可以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讲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引入外部专家授课,不仅丰富了培训内容,还增强了培训的专业性和深度,为政工队伍的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

3、完善管理体系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架构

完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架构。明确各级政工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构建有效政工管理体系的基础步骤。通过清晰的职能划分,可以确保政工工作的各项任务有人负责、有人监督。例如,在企业总部设立政工管理中心,负责全公司的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和监督指导;在各分支机构设立相应的政工部门,执行总部下达的任务和指令,确保政工政策在基层能够落地生根。同时,各级政工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合力,全面推进企业的政工工作。在明确政工部门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企业还需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每一个政工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业绩标准等都应有明确规定,这不仅有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任务,也能为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企业应通过岗位分析和工作调研,科学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确保岗位职责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企业还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岗位职责的变化,及时更新岗位职责说明书,保持其与时俱进,确保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责任和绩效标准,从而提高整个政工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2 实施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完善管理体系还需要实施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以确保各项政工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持续改进。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监督与评估的核心。企业应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全面评估政工人员的工作绩效。这些指标应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既要有定量的指标,也要有定性的评估。此外,考核周期和评分标准也应科学合理,既能反映日常工作的持续性,又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详细、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全面性,企业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例如,可以结合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同级评价和下属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政工人员的工作表现。自我评价可以促使员工反思自己的工作,明确改进方向;上级评价则能从宏观角度考察员工的业绩和贡献;同级评价和下属评价则能提供旁观者的视角,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在评估过程中,企业应设立反馈和改进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向员工提供详细的反馈意见,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企业能够持续改进政工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4、强化激励机制

4.1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方式

国有企业在建设政工队伍时,需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方式,以提高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首先,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物质奖励可以包括薪资提高、奖金发放、福利待遇改善等,这些可以直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提升工作的动力。同时,精神激励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先进个人和团队、颁发荣誉证书等,通过对优秀政工人员进行表彰和宣传,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企业还可以定期组织先进事迹宣讲大会、经验交流会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认可,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除了短期的激励措施,企业还应关注政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政工人员希望在岗位上有所发展,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优秀政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例如,通过外派培训、职位轮换、挂职锻炼等方式,拓宽政工人员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明确晋升的条件、标准和程序,让政工人员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方向。通过这些措施,帮助政工人员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激情,从而打造一支稳定、高效的政工队伍。[4]

4.2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强化激励机制的基础在于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必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确保考核过程客观、公正。考核指标应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多项内容,既要有量化的指标,也要有质性的评价,以全面反映政工人员的工作表现。考核周期的设置也应合理,既能反映日常工作的连续性,又能够及时反馈工作成效。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企业能够准确评价政工人员的工作绩效,从而为进一步的激励和管理提供依据。为了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应将考核结果与政工人员的晋升和奖励紧密挂钩。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可以优先考虑晋升和调级,也应在奖金、福利等物质奖励上予以倾斜,确保其努力和付出得到实际回报。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考核结果,针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额外的发展机会,如外派培训、重要项目负责等,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此外,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企业也应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帮助政工人员找到改进方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企业能够形成良好的激励循环,激发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动政工队伍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5]

5、结束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具备了更多的机遇。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健全培训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和强化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工队伍的作用,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未来,政工队伍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雯.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深思[J]. 市场周刊,2018(4):162.

[2]崔蕾. 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J]. 现代国企研究,2018(8):218-218.

[3]刘洪涛,徐辉. 浅谈关于建设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4]周雨树.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 区域治理,2018(17):8.

[5]狄冰. 基于强化政工队伍建设做好油田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J]. 化工管理,2017(16):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