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对策
正文
引言:经历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读写结合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将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相结合,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更加青睐阅读学习,无法将阅读体会转化为书面文字,影响写作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多维度提出了研究策略,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共同提升。
一、借助仿写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仿写训练能够为阅读和写作课堂搭建桥梁。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写作特色和文本内涵,然后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创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调动个人的思维,开阔眼界,同时也能拥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对基础水平相对较差、写作经验不足的小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写作能力以及找到写作突破口的训练模式。对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以段落为仿写对象,慢慢提高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循序渐进提升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对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模仿文本结构进行写作,则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合理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还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当中不断改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升仿写能力,尤其是对某些学习基础较差、写作水平不足的学生,更需注重多重引导。仿写训练的前提是学生对原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按照原文的构思形式、创作手法、修辞方式进行写作。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的前提之下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写作水平。借助仿写训练可以让阅读和写作课程的关联更加密切,学生也能够拥有累积阅读素材和将阅读素材转化成写作能力的意识。比如,在《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展开仿写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阅读文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概括出文章中“我”的人物形象。为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阅读素材转化的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为基础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文本结构进行写作,也可选择文章中某一个趣味性的段落展开仿写训练。
二、巧妙运用角色扮演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教师需借助趣味的教育引导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诸如角色扮演的趣味性教育引导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融入具体阅读文本中去体会人物心境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揣测角色的心路历程,并对相关阅读文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这种思考的过程也是对文本内涵进行深挖的过程,这比起刻板式的研究阅读文本更具趣味性。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后,将这些内容以写作的方式加以转化,使学生真正具备写作的能力。角色扮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具代入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阅读文本内容,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童话的魅力。教师还可让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适当的创编,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从而丰富故事情节。学生在以角色为契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字应用能力。后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角色扮演的心得和故事内容撰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并对童话故事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譬如可以更改童话情节,改编童话角色,使学生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将语言表达所获得的素材融入写作,真正提高个人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除了角色扮演法之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以朗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某些十分具备争议性的课题内容还能以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展开阅读探究过程。学生在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有效的引导,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其中,从而提高个人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开展以写促读活动
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技巧、优美句式和重要词汇,鼓励学生理解的同时进行仿写练习,达到巩固自身知识基础的目的。同时,在仿写练习中,学生能在应用中熟练运用相关词语。由此,学生可以逐渐提升对课文资料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真正让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设问,利用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初始,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设计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爬山虎的脚》,那么谁知道爬山虎生长在哪些环境中?爬山虎叶子与脚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爬山虎是如何向上攀爬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使阅读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由此,学生目标明确地展开阅读,结合阅读感悟分析和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准确把握爬山虎的外形及特征,为后续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学习,按照作者所描写的顺序,尝试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如芦荟、仙人掌等等。接下来,教师设计写作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入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并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掌握。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之中将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让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精心设计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灵活运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等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围绕实际教学内容展开探究与讨论,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优化,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 教师博览, 2023, (33): 66-67.
[2]陈丽云.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J]. 名师在线, 2023, (31): 8-10.
[3]董艳. 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 (14): 7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