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大单元;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正文
初中音乐教材主要由人文主题单元构成,教师能够基于大单元视角进行教学整合。具体来说,教师要先按照教材编排区分课时,总结音乐知识点,教授学生音乐技能。而后通过大单元视角切入,改变学生碎片化的学习状态,确保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相对完整的情境中深入学习,以便达成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但部分初中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导致教学质量和实际教学效果与既定目标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并且部分教师在素质提升环节,过于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脱节。例如,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领唱等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部分教师也未充分考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导致教学活动设计缺乏趣味性,出现重技能、轻理论的学习情况,从而导致初中音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设计存在局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模糊,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且实际教学过程和预期存在较大偏差,加之缺乏有效的评估,导致教师难以进行教学反思,也难以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目的设计上缺乏理论支撑,且在备课时,教师未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导致教学内容简单和随意,这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大单元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
要想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合大单元教学,必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落实中的导向性因素,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立足全局性,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新课标进行学情分析,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制订更加清晰和合理。第一,教师要提升教学素养,深度剖析音乐教材内容。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立足结合教材但高于教材的角度,进行内容梳理。因此,教师要提高对音乐教材的熟悉程度,着眼于大单元设计,全面解读教材内容。首先,教师要从学生视角出发,以学生的思维阅读教材,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从而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定位,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其次,教师要以自身视角对教材进行二次分析,分析教材编撰者的设计意图,并以其思路进行深度解读,分析教材课时编排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及其影响,进一步明确音乐教学体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剖析,把握文本,厘清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加强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明确课时数量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时内容,在提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二)遵循课程标准,划分大单元教学流程
一方面,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音乐教材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而音乐课程强调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艺术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和心理特点。初中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但又对未知领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以兴趣为导向,在流程确认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分析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性地设计音乐教学流程,从而使大单元音乐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主题为“经典回顾”的大单元教学,包括让学生演唱《长江之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等歌曲,分析音乐的结构和旋律发展特征,并设计创意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作或打击乐器,重现歌曲的旋律,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作品和音乐的独特联系,而在课时划分上,可由三个课时构成。具体来说,第一课时为《长江之歌》,教师要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悟其中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随后,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以分小组合唱,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二声部旋律进行创编,并最终展示成果,使学生深入了解主题音乐的概念及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价值。第二课时为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学生在欣赏影视音乐的同时要联系现实生活,对美好时光进行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哼唱,通过模仿和交流探索音乐主题和音区的变化,并让学生利用手势比划出歌曲旋律,以波浪线形式进行演示。尤其是在片尾音乐的了解环节,教师要让学生感悟音乐在影片中的位置和特点。最后一课时为《花儿一唱天下春》,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影视片段,并加强音乐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天空之城》的故事梗概,并聆听伴奏中出现的音乐,学生在聆听时也要加强肢体动作投入,根据旋律进行律动。随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共同了解影视音乐的发展历程。
(三)完善教学评价内容,提炼大单元教学关键点
教学评价作为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及调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在评价上重视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设计大单元教学任务,以驱动学生顺利达成大单元学习目标。第一,要突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内容,考查学生素养的落实情况。任务设置应避免局限于教材知识点内容,以过程性评价替代单一的成绩评判,使学生形成“整体性评价观”。并且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引导学生理性接受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第二,要突出不同维度的评价内容。首先,教师在明确教学主题的前提下,应认识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并且还要适当丰富评价主体,从而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其次,由于教学评价需要多个课时共同完成,因此要重视诊断性、形成性以及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多角度进行反思,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程度。最后,教师要将评价内容延伸,侧重于学生达到了怎样的学习效果,将评价重点落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进度上,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大单元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关注学生音乐知识点的学习,还关注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突出课堂的大单元属性,从而使音乐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相结合,以大单元设计为联系纽带,帮助学生打通不同知识壁垒,真正使学生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琳 .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单元活动类作业的设计——以七年级“祖国颂歌”单元为例[J]. 天津教育,2022(01):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