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邹芳园

江西省会昌中学 单位邮编:342600

摘要

在深入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正文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涵盖自然与人文、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侧重于地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地理思维、实践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点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新课标理念要求增强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意味着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学生对于地理学习存在错误认知,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采取机械性背诵概念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很难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高质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也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这样学习压力也会相对减少。地理是需要想象、理解的学科,当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其头脑更加灵活,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同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1拓展教学资源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该如何立足于教材现状,运用趣味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立足于教材内容,拓展课内外教学资源,引入《地质学基础》、地区性的《百科全书》以及《乡土地理》等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地理素材,结合旅游地理和区域地理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地理知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然后再分别从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角度展示我国的自然资源利用示意图。比如,针对水资源,教师可展示中国径流量年际及变化趋势图、中国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图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量与净流量的关系,了解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此类教学资源跳脱出教材框架,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的机会,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2、引入虚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模拟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为例,地质灾害的应对与处理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储备,更需要实际应对能力的培养。这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VR技术,构建一个三维的虚拟地理环境,模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灾害发生时的震撼和紧迫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虚拟环境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灾害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进行自我保护,如何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以及如何在灾后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这种模拟演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在虚拟演练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可以针对灾害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地质灾害的理解和认识。总而言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地质灾害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创新策略。它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灾害发生的过程,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现代学生提供了新的路径。

3、设置合作项目

在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设置合作项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合作项目的设置应当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所长。

例如,水循环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成因。围绕这一重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四个项目设想。(1)水循环类型及特点的探究。(2)河流补给类型的掌握。(3)水循环形成过程的探索。(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确定项目的阶段,考虑到项目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与学生对以上设想展开了讨论,以确定最终的任务内容。在水循环类型及特点的探究项目设想的讨论中,有学生认为这是大家学习和掌握水循环特点的基础,所以对该项目的探索十分重要。而对于水循环形成过程的探索这一项目设想,有学生认为只有了解了水循环的形成过程,才算真正掌握水循环的本质和内涵,所以该项目也应该列入项目探索范畴。在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了两个项目并行的项目任务。从整体来看,水循环类型及特点的探究水循环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能够逐步拓展探究深度,这有利于学生有效吸收和掌握知识。在确定项目任务后,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将两项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为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施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兴趣、深化知识理解、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盖. 浅谈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J]. 南北桥,2021(5):51.

[2] 刘颖.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 南北桥,2021(1):1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