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考衔接探微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尹应睿

湖北省恩施市一中 邮编:445000

摘要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详细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教考的无缝衔接。以《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涉江采芙蓉》等为例,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重点关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高中语文,教考衔接

正文


引言: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还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使得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适应新的考试模式,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高考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试卷的设计愈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例如,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便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其中一题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分析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说服力。这类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解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理解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文章的主题。这与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会重点讲解如何识别修辞手法和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此外,写作部分的题目也体现了教考衔接。例如,2023年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在文章中不仅表达个人观点,还需运用事例来支持论点,并且语言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在平时会通过分析优秀范文和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合理的论证结构和有效的论据,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际考试中的表现。

二、应对措施

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教学法

在教学《离骚》一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从而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主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可以采用分段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细节和艺术手法。例如,通过分析《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在作品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同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和段落,探讨作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可以提问:“你认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阅读活动,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结合课文进行写作训练

《孔雀东南飞·并序》作为一篇经典的叙事诗,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关键情节,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节复述和角色分析,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次,教师要设计一些写作训练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例如,可以设计题目:“假如你是刘兰芝,你会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心情?”或者“试着写一篇关于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故事的续写”。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反馈。例如,可以在写作之前进行头脑风暴,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思路和结构。写作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教学,开展一些创意写作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编写剧本,进行课本剧表演;或者设计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结合课文进行语言赏析训练

《涉江采芙蓉》作为一篇抒情诗,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进行语言赏析训练的理想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赏析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可以采用分段朗读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平仄变化和音韵搭配,体会其中的音乐美。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其次,教师要设计一些语言赏析的训练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可以设计题目:“请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或者“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还能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反馈。例如,可以在学生完成赏析后,进行集体讨论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从而提高语言赏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涉江采芙蓉》的教学,开展一些创意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或者设计一些绘画和书法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新高考针对性阅读写作训练

了更好地实现教考衔接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应当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高考真题中的古文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用词和句式,帮助他们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这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古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将这些技巧有效运用到高考题目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新高考写作题型相匹配的练习。例如,通过对2023年高考写作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分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和组织论据、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并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进行模拟考试,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考试环境中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应试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考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结: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考的衔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以上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强其应试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炳华.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2] 李雅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2019.

[3] 王瑞芳.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分析[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