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助力教育——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苏文渤

河南省南阳经济贸易学校473005

摘要

中职教学中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重要学科,是中职院校学生未来从事各种工作都应掌握的一门基础技术,但此门课程中包含的知识较为抽象,若教师通过灌输式教学模式授课,将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逐渐丧失,无法使其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授课,调整师生在课堂上的定位,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本文将从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恰当设计教学环节、打造良好教学情境、进行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稳步提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计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方法强调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其运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方法,此外还可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有着关键性影响。为此,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恰当设计任务活动,并控制好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小组通力合作下将任务有效完成,实现对知识的充分把握。

一、围绕学生特点,恰当设计教学环节

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融入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能力发展情况、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设计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1]。简言之,教师应围绕学生具体情况恰当安排难度适宜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知识展开深层次分析和探究,且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具备层次性和递进性,让学生逐步获悉计算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进度,使其贴合学生学习节奏,促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任务得到收获和成长。

例如,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正式授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计算机掌握程度和当前能力发展情况,围绕这部分信息制定从基础网络概念到高级网络应用的教学活动,随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恰当任务。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任务可设计成家庭局域网的设置及文件共享;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应加大任务难度,将其设计成网络安全配置及远程访问等内容,使其对学生形成一定挑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能够在生活中有效运用这部分功能,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采用线上模式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更加高涨,并培养其学以致用能力,推动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逐步提升。

二、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综合能力

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有意识调整以往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教学时充分展现自身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及组织者的职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让学生围绕自身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情况,恰当选择感兴趣的任务将其完成,借此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2]。而在学生做任务时,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活动进行情况,对于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其恰当引导,还应指引学生探究任务需求,找到任务完成路线和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交流能力等得到均衡发展。

“Excel操作技巧”为例,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将一个Excel表格呈现在大屏幕中,其中涉及复杂的数据和格式,接下来设计一个对学生来讲有着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如要求学生在相应时间内整理、探究数据,在此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选择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指引学生掌握数据的结构,给予其相应的函数及公式,使其在小组中解决格式设置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及把握有关Excel的核心操作技术,使其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而当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从中掌握更多Excel操作技巧,并在活动期间形成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让教育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相关要求。

三、打造良好教学情境,恰当设计活动任务

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及目标,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场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后续工作期间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布置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让任务起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温习旧知识的作用[3]。此外,还应控制好任务难度,使其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避免任务难度过大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

例如,教学有关“Photoshop”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出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情境,如“广告公司要为客户设计一张宣传海报”,结合该情境制定驱动性任务,如借助Photoshop软件制作出满足客户要求的海报,该任务涉及恰当选择图片元素、实施图像处理及编辑、添加合适的文字及特效等。而为了让任务更具时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考量海报的受众群体、传递的信息及整体效果,通过设计该任务,使得学生明确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设计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利用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有联系的情境,可让学生围绕熟悉的场景了解计算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为后续教学效率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考核效率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来,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期间恰当使用所学知识。此外,还应重视实践考核环节,明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各方面能力发展实况,随后围绕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真实情况恰当设计应用性强的任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创设出针对性实践考核活动,让考核内容能够反映出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并利用作品展示、实际操作、问题解决等不同考核方法,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发展情况。

“网页设计”为例,授课期间教师应创设出与网页设计需求和相应流程有关的活动,其中涉及页面布局、色彩搭配、代码编写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到知识应用场景。此外,围绕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应布置难度不同的网页设计任务,将其当成考核元素,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其创设出一个简单的动态网页,随后教师可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对页面布局和基础CSS代码学习情况。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应适当提高考核难度,要求学生在其中融入动态效果及交叉功能等元素,如让学生利用JavaScript实施表单验证。而考核期间,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恰当引导,使其通过自身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并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其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表现。接着,教师围绕学生知识运用熟练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期间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结论:总而言之,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摒弃传统单向知识传输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设计出通过“跳一跳”即可完成的任务,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并给予学生探讨和交流的平台,改善以往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任务时在其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课堂活动更显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将任务高效完成,借此推动其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华.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3,(34):115-117.

[2]吴晓梅.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风,2022,(16):100-102.

[3]王丽娟.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26):13-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