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杨祎

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 342800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涉及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重点包括几何图形分类、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变换和面积等内容。但目前存在小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几何问题的抽象思维难度较大、习题中分析判断的难度和习题推理思维的难度等诸多难点。本文提出针对性引导、锻炼思维训练、情境教学和综合性评价等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几何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正文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且是很多中小学生的畏途,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几何学,更具体的是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应用。作为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情况,从而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本文就研究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教学策略,以推动小学生在几何学学科上的提高。

1.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重点

1.1几何图形分类

几何图形分类是学生认知图形范畴的基础。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注意让学生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常见的图形,并对图形的区别和相同点进行归纳总结。

1.2几何图形的性质

几何图形的性质是了解和认知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如正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

1.3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等,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认知和应用的核心。学生能够理解变换的概念及其对图形的作用。

1.4面积

面积是学生在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应用于图形的计算和问题的解决。

2.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点

2.1小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深度较浅

小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深度较浅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属性理解不够深入。他们通常只能简单地识别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但往往缺乏对图形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1]。例如,小学生往往只知道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却很少能够理解这些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比如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等等,或者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等。

2.2几何问题的抽象思维难度较大

几何问题的抽象思维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学生需要将具体的几何形状抽象化,将其转化为符号、变量或者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和推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例如,在解决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问题时,学生需要将图形抽象为几何模型,然后根据图形的特点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而在证明几何定理或者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需要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习题中分析判断的难度

在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习题中分析判断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抽象问题:部分习题需要学生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图形或情境中抽象出规律和结论。二、多条件判断:有些习题涉及到多个条件的判断,要求学生同时考虑多个条件之间的关系,辨析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三、逻辑推理:一些习题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未知结论,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四、图形细节:有些习题可能涉及到图形的微小细节,例如角度的大小、线段的长度等,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图形并准确测量,才能正确判断。

2.4习题推理思维的难度

在小学数学的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习题推理思维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运算[3]。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理清问题的关键点,灵活运用各种几何知识和推理方法。例如,在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题目中,学生需要考虑到多个条件的相互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另外,在证明题中,学生需要通过推理和演绎等方式,从已知条件出发,逻辑严密地推断出所要证明的结论,这要求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都达到较高水平。

3.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3.1针对性引导

在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针对性引导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具体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帮助他们主动发现规律。二是引导学生探究和验证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推理推断的方式,进行图形性质的探究和验证。三是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到的图形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3.2锻炼思维训练

在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锻炼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了有效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意识到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解题思路,帮助他们理清思绪,提高解题效率。

3.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认知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际的图形操作,学习者对几何知识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情境教学的场景要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明确教学目标,将图形与几何知识与目标情景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目标知识。利用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多种资源,丰富情境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的乐趣。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将图形与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4综合性评价

在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通过综合性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提高。在评价中,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日常观察、作业检查、小测验、平时表现评价等,综合起来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位学生,让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通过综合性评价,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水平。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形成自己的学习基础,几何学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针对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发现学生的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学生能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包括辅助材料、课后操练和分组讨论等。通过实际的图形操作,学习者对几何知识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区分不同的图形和性质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在几何学学科上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琴.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15):87-90.

[2]李金芽.基于“转化思想”渗透的小学高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3):142-143.

[3]杨小秋.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1):54-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