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英语思维培养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思维能力
正文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1790-1866)曾说:「教授之道,不在教授技巧,而在启发,激励。」英语老师要承担起激发、启发的任务,其前提就是要发展英语的思维技能。而在目前的高校英语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水平,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练习题所代替,而这些练习都是为了应付测试;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即语言的输入),外语培训始终优先于以提高学生的表现(或输出)能力为目的的语言培训。在很多时候,老师的积极解释会取代老师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从而压制了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尽管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解题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口语和写作水平仍然比较低。作者相信,目前的高校英语教育要想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英语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语言、思维和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辩证的联系,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内在的语言则是人脑进行思维的一个信息符号体系,它是由外在的语言产生而产生的。简单地说,内在的、外在的语言是为了完成思维的进程,也是为了表现思维的结果。要想学好一种新的语言,就必须注意养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并逐步地逐步了解这个国家在长久以来所处的国家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有的技能都是一个有机体,它是由众多的基础元素组成的。学科(英语)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英语能力,它包括英语能力(听说读写)和英语知识(理解、判断和概括),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巧,它需要对学习者进行持续地培养。英语的思维水平是英语使用水平的高低,可以像汉语那样,正确地理解,正确地使用,流利地表达。
具体而言,英语思维由英语的语言输入与英语的语言表达两个部分组成,而语言的表达又是语言输出的前提。语音是思维和表现的载体,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结构法则,三者构成了三个基本要素。英语听说读写是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运用能力的综合,英语的思维能力则是对英语话语的了解,直接使用英语进行评判和归纳的能力。加强英语交流的技能,就是要让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如运用自己的母语般自然流畅。英语的良好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口语流畅,减少中断,话语输出流畅,连贯,完整,能使用意义丰富的语句,与上下文相匹配,能够恰当地进行交流;一是适应的,在与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国家习俗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灵活、大方地行走在各种文化的世界中。
二、学生英语思维欠缺的主要原因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历来对英语教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而,英语教学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不少高校学生在与外籍人士交往时,会出现紧张、困惑的情绪,他们仅靠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流,或是依靠教科书中的几个简单而生硬的“句型”来进行交流,而他们的表现形式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思维层面上。以上种种表明,当前英语课堂中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一现象的成因有二:
1.英语课堂上存在的不足。英语语法的研究往往是机械地记忆法则,很少有固定的模式。在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英语的语法是一种被语言学家总结出来的,必须遵循的法则,根据既定的英语语法原则去组织和创造特定的英语句子。与此同时,不少学生过度依赖英语单词,并对其进行了错误地定位。不少同学在记忆英语词汇时,都以拼读、内文解读等为主要内容,以英语词汇中文定义为判断英语意义的依据。他们机械地记住了中文定义相似的英语词汇,并把这些词汇用于英语语句的编排。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英语词汇之间的差别认识不足,导致对英语词汇区别的认识不够深入。
2.“互动”型的教育理念缺失;英语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语言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互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特定情境中,从而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当前,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当前高校英语课堂上最严重的问题。不少教师担心“互动”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译文,大致遵循了“语点-句法-篇章结构”的原则。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们不能很好地用英语来传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很快地领会他人的意思。由于教师对“互动”的要求不高,教师误以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教学,只能采用传统的方法,把自己的主动权夺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模式”。
三、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方法
英语的思维对英语的学习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老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1.改进英语教育的常规方式。首先,对英语语法的正确了解,是英语的最重要、最具普遍性和最具实际意义的一项。英语语法的研究不应该是死记,而是要用“活的思维”去把握它。在实际的言语交流中,每个语句都依赖于特定的语境;然而,在许多场合中,语境可以反映出一句话的真实含义。英语老师要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利用一定的句法和词语完成具体的交流活动,把“活的思维”转化为语法规则。其次,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构词方式(同义词、反义词和词组的搭配方式)、普遍联系法、竞赛活动法等,通过激发同学们的联系,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从而达到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目的。第三,增加英语的阅读总量,这是由于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与单词的联系来理解新单词,从而使其对新单词的理解更加深刻。老师要让同学们自己去寻找新的单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双语解释,词性,例子,常用的搭配。
2.运用情境“互动”的直觉教学方式。首先,老师用自己的英语口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化文字为言语,使其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充分发挥其言语才能。坚持兴趣和情感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观念,运用情境教学来刺激学生的视线,启迪他们的思维,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能激励他们永远都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英语课堂当作一门实践性教学课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交谈、讨论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新的教育思维下,英语学习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维。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尽量让他们彼此之间多听多练,注重对他们的英语知识的了解与表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从而在愉悦中提升英语的水平。第三,以特定的教材为基础,运用实物(录像、课件)进行可视化教学。
结语:
英语的思维培养是一项渐进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英语的实际应用,才能使其在不同的语境下顺利地进行交流。只有将语言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其能够流畅自如地使用所学习的语言来进行交流。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WLH24)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罗伊娜.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反思[J].外语学刊,2009,(4):12 ~14.
[3]蒲轶琼.略谈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J].文教资料,2006,(8):158~159.
[4]秦彦.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258 ~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