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赵杰

抚松县实验学校 134500

摘要

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关注自己的课堂情绪,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怎样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情绪,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课堂情绪状况,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教师课堂情绪;学生;影响及对策

正文


前言

情绪是人类的基本心理特征,也是影响人们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不同于一般人,教师面对着复杂的课堂情境、学生以及教学任务,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以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当教师面临不愉快的事情时,他们可能会产生焦虑、烦躁或愤怒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充分运用自身的智慧,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堂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教师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一是教师的情绪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二是不同类型的情绪对教学结果的影响。

在教师情绪和学习成绩关系这一领域,目前已有一些文献探讨了这个问题。例如,有研究者发现,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也有研究者指出,情绪状态并不能作为预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独立因素。还有研究者提出,通过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来提高其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还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自我调控能力,以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这些观点都表明,教师的课堂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和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此外,还有学者分析了教师情绪与课堂管理、师生互动、学生行为等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些研究显示,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高。另一些研究则表明,教师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逃避、抵抗等不良行为。从具体情况来看,教师课堂情绪总分与教师情绪积极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情绪越积极,课堂情绪得分也就越高。这说明教师的积极情绪能够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策建议

一)教师应学会缓解不良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被不良心态影响。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这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只有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也要将学生的成长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专业素养,增强个人魅力。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恰当的语言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当遇到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抱怨或责备他人,而是应该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处理班级事务时也要注重公平公正,给每个学生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和认可。

再次,教师应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如果教师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学会适当放松自己,通过运动、旅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愉悦。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聊天倾诉,或者参加集体活动来调整自己的心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画漫画等方式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从而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总之,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二)保持乐观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如果一直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那么就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纪律,总认为学生不遵守纪律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导致自己很焦虑。其实,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教师应该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要过于紧张或担忧。

教师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做出判断和决定。如果觉得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可以暂时离开课堂,让自己静下来思考一下问题所在。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避免在处理问题时过于冲动和鲁莽。同时,教师也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不要用指责或嘲笑的方式对待他人。相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获。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的大脑会分泌出多巴胺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愉悦身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领航员,如果能用自身的热情、真诚与幽默感染学生,将会在无形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如果想要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就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比如,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完美,所以总是戴着面具示人,生怕自己出错;有的教师由于学生基础薄弱而感到焦虑不安,从而把这种负面情绪带进课堂,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还有一些教师因为家庭琐事烦忧,导致课堂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调整好心态,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过分放松,以平常心对待每一节课。此外,教师要善于用微笑和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通过巧妙的语言和动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

结语

总之,教师课堂情绪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课堂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 [1]黄睦晴. H市初中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23. DOI:10.27123/d.cnki.ghlju.2023.000787.

· [2]郑菲. 小学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扬州大学, 2021. DOI:10.27441/d.cnki.gyzdu.2021.0003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