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探研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
正文
引言: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引入,不仅为初中生物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更为学生打造了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的学习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师开展高效的生物教学提供有效助力。在现代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实施,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评价标准,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深度挖掘教、学、评的内涵与结合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促进其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和特点
在新课改与“双减”政策的推行实施下,师生的课堂双主体观念迅速发展,教师在优化创新教学活动时,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完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学好生物知识。同时,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应用还体现在课堂主体立场中,让教师清晰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严格按照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开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及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1]。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完成探究实践活动,最后通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测试题,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方便教师全方面评价学生。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有效解决了传统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一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此外,准确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有效培养与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此为教学重点,优化创新教学形式,将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机融合。
二、教学评一体化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选择和课程实施有问题
生物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分解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高效的学习生物知识,否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难以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阻碍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同时,教师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将降低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教育性,最终将降低教学效果。在教授生物知识时,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过窄,严重阻碍高效课堂的开展。
(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当今出现的生物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其中也有许多以评价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性的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生物课堂的高效开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况,导致教师只能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形成“教师教不懂、学生学不会”的局面。此外,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理解不够准确、到位,也将影响教师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明确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会先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教授,并未给学生思考与讨论时间。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也过于简单,只是评价“很好”“不好”,但是并未说清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导致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评价体验,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处在云里雾里的状态,这种教学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严重阻碍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教学评一体化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教学活动实效性的基础条件。初中生物教师通过挖掘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可进一步明确教学任务,并为学生进行细化分解。为学生探索生物知识提供正确的方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效发展[2]。
例如,在“食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层,从而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效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收获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班级微信群、教育平台等帮助学生预习所要教学的内容,并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将本章节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反馈相结合,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经验视角下,探索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完善知识体系。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倾向,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去超市进行考察,记录不同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学生通过亲自调查总结,从而增强对生物知识的感知,积累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从而确保真正掌握了生物知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都应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生物源自生活,教师在创建问题情景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以及幽默的语言,加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日后开展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例如,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建一场小组学习活动,分析学生小红的血液化验单,并从化验单中获取信息,如“表单中都有什么指标?”“哪些指标出现了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其能够根据表单主动提出:“小红发烧头晕,与血细胞有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从“学习问题”转变为“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打分评价,从而使学生清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为日后的小组活动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完善教学评价,打造高效教学课堂
教师为有效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为教师开展高效的教学课堂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着积极促进的影响与作用[4]。
例如,在“物质运输的器官”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目标,深入挖掘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为学生指明合作探究的方向,如:“我们所摄取的物质与氧气是怎么进入到细胞中的?”“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是如何排到体外的?”等问题,学生在谈论过程中,由于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因此出现许多不同的想法,这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的不足,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能够内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环节结束后,应给予学生针对性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实施,标志着生物教学由单一、死板的教学形式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转变。具体而言,教、学、评一体化策略通过有效整合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优化评价方式,从而深化了生物教学的内涵与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领学生探索与实践的引导者,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构建者和运用者。评价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推行实施,不仅提升了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为每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明艳.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探研 [J]. 成才之路, 2024, (09): 105-108.
[2]余雪柳.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2, (33): 54-56.
[3]李洪娜. 浅析“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2, (02): 195-196.
[4]高娟. 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 (12): 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