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武生表演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戏曲表演;武生行当;武生表演;表演创新
正文
引言
发展至今,传统戏曲的艺术表现力逐步增强,融合了念、唱、打等多样的表现艺术,可以通过戏曲舞台表演展示戏曲剧目的文艺魅力。在传统戏曲中,角色类型较为多样,武生正是其中男性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而言,武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短打、长靠、勾脸以及箭衣等多种类型,同时具备一定的表演难度。在实际的戏曲武生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具备戏曲表演天分,同时还应通过勤奋不懈地努力掌握武生表演基本功,在表演技巧和角色理解的支撑下完成戏曲武生表演,方可为观众展示角色形象,传达戏曲剧目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质。为求进一步提升戏曲武生表演的艺术魅力,表演者应当深入地认识并思考,持续在具体的表演实践中应用戏曲艺术理论,增强戏曲武生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一、戏曲武生表演的艺术特色
作为经典传统文艺形式之一,戏曲表演发展至今早已形成独特的文艺风格,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戏曲表演在本质上适用于舞台艺术,通过唱、念、做、打等多样化表现手法,创造舞台氛围和舞台形象。作为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之一,戏曲表演可以运用的艺术语言较为多样。武生行当是戏曲表演中的基础行当,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扎实的基本功练习,方可实现理想的表演效果。与其他的表演行当相比较,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行当,应当对戏曲武生表演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解读[1]。戏曲武生表演是行动艺术,以表演者的舞台行动为依托完成表演,舞台行动主要是指语言行动、形体行动以及心理行动。其中,形体行动对于武生表演而言尤为关键,可以同时在支撑语言行动和心理行动进行,呈现出更加立体真切的角色形象。在戏曲武生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呈现出清晰可辨的武艺表演,因而可以为观众带来良好的武打表演观看体验,表现戏曲武生表演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戏曲武生表演所应达到的水平
武生行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兼容并蓄,最终完善了自身的表演训练体系,丰富了演出剧目,树立了行当特征[2]。在实际的戏曲武生表演中,表演者应达到一定的表演水平,以便确保并提升武生表演的实际效果,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切的角色形象。
(1)武生表演基本功
在实际的戏曲武生表演中,表演者应当在表演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表演水平,而武生表演基本功尤为关键,是表演者呈现表演的核心载体。因而武生表演者应当对基本功训练引起重视,借此实现更加理想的表演水平。为此,武生表演者应当确保自身可以具备足够扎实的基本功功底,在手势、步伐、身段、走边以及圆场等方面认真掌握基本功,为后续基于表演技巧和角色理解的实践表演提供有力的支撑。武生表演基本功是表演者赖以实现戏曲舞台表演的关键,同时需要表演者长年累月地用心练习,按部就班地扎实掌握基本功。在掌握武生表演基本功时,表演者不仅需要关注各项基本功本身的练习,还应结合具体戏曲剧目和角色坚持实践,更加切实地通过手势、步伐以及眼神等方面运用基本功,加深对基本功在表演中运用的认知,通过形体行动精准刻画角色心理活动,为观众呈现更加具象的角色形象。
(2)武生表演思路
为求确保戏曲武生表演可以达到相应的表演水平,应当通过对戏曲中的武生形象展现方式进行分析,以了解和探讨武生在戏曲表演中呈现方式[3]。在戏曲武生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借助外部形态刻画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又以具象真切的心理活动引导外部形体行动,为观众塑造出形神兼备的武生形象。外部形体行动主要表现在唱、念、做、打、手、眼、身等方面,而角色心理活动则由表演者的角色理解作为支撑,需要表演者具备充足的表演意识和表演经验。因而武生表演者应当重视表演思路选取,确保外部形体行动和角色心理活动可以同时在武生表演中得到展现,增强观众对武生角色形象的观赏体验。由于不同的戏曲剧目存在差异,表演者应当注重各类基本功的综合运用,以便确保武生表演思路的正确性。与此同时,武生表演者还应准确展示所演角色的独特特征,确保表演水平可以达到预期。
(3)武生表演境界
在掌握基本功和表演思路之后,武生表演者还应在表演境界方面有所作为,方可确保武生表演可以达到相应的表演水平。在实际的戏曲武生表演中,武打技巧数量较多,需要表演者根据实际的武生角色形象展示需求进行选取,综合运用多种武打表演技巧增强对武生角色形象的刻画。在具体的表演实践中,表演者不应单纯展示武打技巧,而是应当融合自身对角色的理解,塑造出更加真实可感的武生角色形象,达到形神兼具的表演境界,推动武生表演整体的表演水平取得崭新提升。在武生表演境界方面,表演者首先需要讲求精准,准确地按照戏曲剧目内容做出相应的武生表演,以便确保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可以准确传达给观众。其次,表演者应当追求艺术美,确保武生表演服装具备艺术美,同时还应确保角色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得到展现。最后,表演者还应追求独特性,按照自身理解在武生角色形象的范围内做出个性化的表演,表现出独特的角色神韵,达到更高的表演境界,以便提升戏曲武生表演整体的表演水平。
三、戏曲武生表演所需的表演技巧与角色理解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自觉,才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充分认识,认真总结,才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4]。作为文化工作者群体中的一员,戏曲武生表演者同样应当在实际的表演中运用各种技巧,通过自身对角色的理解凸显角色形象中包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戏曲武生表演整体的观感,为戏曲表演整体的传播影响力增强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1)控场能力
武功技巧在武生表演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用来展现场景,更能创造人物、传达人物精神,是烘托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5]。作为传统戏曲经典行当之一,武生行当需要男性表演者展示武生角色的高强武功,因而表演者需要相应地展示与武生角色相配的强烈气势,彰显武生角色的威严之处。因而戏曲武生表演所需的表演技巧首先体现在控场能力,可以通过有效地控场展示武生角色强烈的气势与威严,为观众展现观赏效果更佳的武生表演。具体而言,控场能力主要是指表演者驾驭戏曲舞台场景的能力,需要表演者利用多种表演手段吸引观众集中注意力观看武打表演。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主要应当利用形体行动塑造角色形象,充分展现武生角色强有力的浓烈气势,借此实现戏曲舞台控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求增强控场能力,武生表演者还应关注观众在观看中的反应与反馈,通过流畅精准地综合运用武打技巧,进一步增强武生角色形象的层次感。
(2)个性化演绎
在传统戏曲表演中,差别演绎角色是重要表演技巧之一,对于戏曲武生表演而言更是如此,是表演者需要达到的高超艺术境界。一般而言,武生角色均可代表正气与勇气,而不同武生角色对此的表现存在微妙的差异,需要表演者依照具体的武生角色形象进行差别演绎,以便呈现出更贴合不同角色形象的个性化表演,增强戏曲武生表演的艺术感染力。为此,表演者不仅需要按照剧目中对不同武生角色形象的塑造进行差别演绎,同时还应融合自身对角色形象的理解,实现不同于其他表演者的个性化演绎,从两个方面推动武生角色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赏体验。在此过程中,表演者应当优先关注戏装和妆容,以戏曲剧目中的形象塑造为基准进行把控。而武生行当的核心在于形体行动,即武打动作,需要表演者更好地处理武打动作,依照不同武生角色形象进行解读,个性化地分别表现出灵活性或力量感,确保在实际表演中塑造的武生角色形象与戏曲剧目中的形象保持相对一致。
(3)刻画人物形象
在实际的戏曲武生表演中,戏曲演员对待行当的做法是固本求变,不仅追求传统武生行当表演经验的沿袭,同时还会尝试以观众审美变化为基准创新体现出变化[6]。其间,武生表演者对于武生角色人物形象的刻画较为关键,可以影响到当场表演为观众带来的观赏体验,同时还可以直接对武生行当整体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换言之,表演者应当对人物形象刻画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相应的武生表演技巧进行展示和呈现,满足观众对武生角色的接受要求。为求更加精准地完成人物形象刻画,表演者不仅需要反复研读戏曲剧目的剧本,同时还应针对武生角色的历史原型搜集资料典籍和历史文献,结合自身生活表演经验刻画角色的形象,以便为观众带来良好的审美接受体验。对于戏曲武生表演而言,形体行动是重要的表演载体,而表演者不仅需要关注武打动作,同时还应从语言行动出发,通过调整声调和语气辅助展示武生角色形象,刻画出更加立体的武生角色形象。
(4)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戏曲武生表演中的武生角色塑造一方面取决于表演者的形体行动表演,另一方面也会明显受到表演者的武生角色心理活动影响。因而武生表演者不仅需要从基本功出发增强形体行动表演的艺术张力,同时还应当通过多种表演手段展示武生角色的思想与情感,为观众带来更加理想的观赏体验。为此,武生表演者应当从戏曲剧目出发深入研究角色所处的境况,参考自身现实生活经验对角色的心理活动形成更加真切的认知,同时以不同武生角色的特点为基准尝试进行表演和揭示,为观众塑造更真实的武生角色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表演者还应搜集其他表演者对同一武生角色心理活动的塑造,参考自身实际表演吸收其中的有益经验,在后续的角色心理活动呈现中予以创新应用,增强武生角色整体的塑造效果。
(5)贴合戏曲情节变化
无论生、旦、净、末、丑,都是戏曲表演行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行当的演员都应以本行当既有的风格完成表演[7]。在戏曲武生表演中,表演者既需要关注上述几个方面的表演技巧和角色理解,也应关注戏曲情节及其变化,以贴合戏曲情节走向确保武生角色形象塑造的准确性。情节变化是戏曲剧目推进剧情的核心支撑,可以决定武生角色的行为模式、情感变化和命运走向,因而表演者应当确保自身表演与戏曲整体的情节变化相契合,通过应和情节变化走向塑造更好的武生角色形象。表演者需要在武生表演前反复研读剧目的剧本,同时也需要在表演中观察其他表演者的表演,通过有效地配合增强武生表演的艺术震撼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武生行当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行当之一,可以通过实际的表演对戏曲表演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呈现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需要深入地认识戏曲武生表演,思考有利于增强艺术表现力的思路。在此过程中,表演技巧和角色理解较为关键,应当参考戏曲剧目进行分析,以更贴合剧目和角色的形式完成表演,确保戏曲武生表演的效果并予以提升。在此过程中,一是应当更加深入地把握戏曲武生表演的艺术特色。二是应从武生表演基本功、武生表演思路以及武生表演境界等角度出发,更加全面地认识戏曲武生表演所应达到的水平。三是需要更加充分地了解戏曲武生表演所需的表演技巧与角色理解,可以从控场能力,个性化演绎,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以及贴合戏曲情节变化等方面出发进行,增强戏曲武生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张淼.川剧戏魂铸就大将风度——浅谈川剧武生的表演艺术特征[J].现代艺术,2023,(03):14-15.
[2]衣麟.京剧长靠武生表演功法运用及艺术效果[J].戏曲艺术,2023,44(01):69-76.
[3]王露浠.舞剧《粉墨春秋》中戏曲武生的表演和运用[J].艺海,2021,(09):16-17.
[4]刘丽玲,吕志明.关于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浅议戏曲武生传承理念[J].戏友,2019,(01):22-25.
[5]王贺超.以《界牌关》为例浅谈技巧在武生艺术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评鉴,2018,(21):156-157.
[6]胡世铎.试论戏曲程式、行当、流派的要义、异变与得失[J].大舞台,2017,(Z1):10-18.
[7]吴泽东.突破行当首先要突破自我——谈钟馗、子都人物塑造心得[J].南国红豆,2015,(04):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