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周根平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第五小学338000

摘要

分层教学能够增强教学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促进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对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和应用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正文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快速传授数学知识,主要从自身主观认知与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数学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主体错位的现象。如果课堂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就会缺乏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分层教学模式下,通过制订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同时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能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设计教学活动,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完善教学模式,则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重难点知识,有效突破学习困境,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注重学情研究,恰当进行分层

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是否全面和到位,对学生的层次定位是否恰当与合理,是影响后续高质量和高水平强化分层教学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精准分析学情、恰当进行分层和提升分层教学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积极地运用问卷调查、互动交流等多种具体的方式来注重对学情的把握,同时在此基础上更为恰当化、合理化与精准化地定位学生的学习层次,为后续高质量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在讲解“分数除法”小节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学情研究,恰当进行分层。一方面,注重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留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个人学习进退步情况、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学生的阶段测试情况等,同时合理借助线上问卷调查、师生课堂讨论、数学摸底测试等多种具体的学情分析方式,对班级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具体化和清晰化把握,并为不同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同时动态分析电子档案中的数据,为后续高质量的分层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科学进行分层。在层次划分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潜力,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将学生划分为潜能生、基础生和提高生,同时立足学生后续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科学调整。如在分层学习过程中某个学生学习进步较快,则可以将该学生的层次由原来的层级向上调整,确保层次划分始终是合理的、恰当的与科学的,为后续精准化分层教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教材解读,科学设定任务

科学对教材进行分析,恰当进行分层任务的设定,同样是强化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需要教师进一步从不同的视角对教材内容构成、教学重难点、新课标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分层学习任务,让学生立足分层任务开展学习,从而逐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为逐步地发展学生学习个性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在讲解“圆”小节内容时,教师要深化教材解读,科学设定任务。教师要认真、全面地对教材内容构成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如对于潜能生,其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自信心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只学习和掌握其中的一个模块或者两个模块的内容,如只学习“圆的认识”“圆面积公式理解”等内容,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之后,则可以认为该层次学生学习合格;对于基础生,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关于圆的认识、圆面积公式理解、圆周长计算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这些核心知识点进行分层学习和掌握;对于提高生,其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基础厚实,则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生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拓展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如可以让学生一起选定一块特定的圆形区域进行测量,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并提供相关的辅助分层学习资源,如对应的微课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等,真正科学设定分层学习任务。

)课堂分层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分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小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针对C层学生,教师可设计基础性的问题;针对B层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比如询问学生各种图形的特征;针对A层学生,教师除了要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还应设计具有实践性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凸显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强化分层指导,破解学习瓶颈

课堂的分层指导是否到位、全面和精准,是影响学生分层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而当前课堂分层教学组织存在指导不及时、不精准、不到位、不全面等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充分立足当前分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瓶颈和弊端,进一步重视数学课堂的分层指导工作,同时全面提升数学课堂分层指导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为逐步地发展学生学习个性和促进学生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条形统计图”小节内容时,教师要强化分层指导,破解学习瓶颈。教师要动态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分层学习进度、个人分层学习困惑进行精准化和全面化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化和差异化指导。如对于潜能生,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基础薄弱等基本情况,积极在“条形统计图”小节内容教学中注重给予学生鼓励。如当学生高质量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模块内容时,教师则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注重夯实基础,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对于基础生,教师则要积极地教授学生关于条形统计图应用、绘制和数据读取等核心内容,并注重方法和技巧讲解,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习与随堂练习进行深度结合,逐步促使学生把握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规律。对于提高生,教师则要注重给予学生更高的学习自主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拓展学习、延伸学习和开放探究学习。如可以鼓励学生分小组借助条形统计图来调查和展示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真正在强化分层指导中突破学生学习瓶颈。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发展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同时,教师要注重将分层教学的思想渗透至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分层教学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科学的指引下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娜.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J].华夏教师,2022,(24):46-48.

[2]朱露.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华东纸业,2021,51(04):144-146.

[3]魏双兰.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数据,2021,(Z1):141-1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