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爱国深情怀——“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爱国题材歌曲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爱国题材;跨学科融合
正文
在苏少版的教材中有不少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歌曲,包括:一年级上册的《国旗国旗真美丽》;二年级下册的《亲亲红领巾》《快乐的节日》;四年级上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红星歌》;五年级上册《童声里的中国》《七子之歌——澳门》等等。歌曲内容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也明确提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总结爱国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对应策略:通过跨学科融合,设计融合目标,寻找爱国教育的方向;设计融合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设计融合作业,在音乐教学中升华爱国教育。构建良好的爱国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材中爱国题材歌曲存在的教育弊端
“跨学科”等概念面世已经两年有余,它们的出现引发了众多小学音乐教师的研究兴趣,各个教师也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积极开展了课堂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在爱国题材歌曲的教学中十分受用。但从整个实施的过程来看,存在以下的教育弊端:
1.爱国题材歌曲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明确
明确的目标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很多教师在设计音乐跨学科学习任务时,目标并不明确,为什么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活动、通过该跨学科学习任务要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教学效果、落实什么核心素养、跨学科活动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并不了解。只是为了赶热点而设。而有的爱国题材歌曲的教学只着眼于歌唱技巧的积累、获取,没有把爱国教育作为目标之一。
2.跨学科融合任务中音乐与爱国教育盲目融合
“音乐+”跨学科融合活动强调的是以音乐为主的跨学科。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忽视音乐的本位,学科与学科内容之间盲目融合,一方面是没有控制好资源比例的选取,忽视了音乐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譬如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上,本应该以“音乐+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角,通过“音乐+”带动、引领、辐射其他学科。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安排了过多的绘画活动,甚至还有学生讨论起了绘画技巧,这就本末倒置。一方面是学科与学科之间所设计的跨学科任务、方式不恰当,只是简单的把几门学科加在一起,以为如此一来就是音乐“跨学科学习”了,这就能开展跨学科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了。而这个问题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通常并不少见。
3.忽视音乐爱国教育跨学科融合的作业设计
我们的音乐课一直很少布置课后作业。即使有布置,也只是简单的歌唱作业,譬如这样的:利用课余时间,复习这首歌的唱法,自己尝试学唱。形式单一、机械化,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丰富音乐作业形式,提高音乐跨学科学习任务作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二、“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爱国题材歌曲策略
(一)破界:设计融合目标,在音乐教学中寻爱国教育方向
目标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做好“目标设计”,是寻找小学音乐教学方向、实施“爱国教育”的基础。但很多教师在设计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任务设计目标时,却对于为什么设计跨学科任务、通过该任务要传递什么爱国情感?达到什么教学效果?落实什么核心素养?培养什么品质?目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并不了解。只是为了赶热点而设。既然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核心,那么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任务时应在考虑音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融合爱国教育。
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跨学科融合目标:
1.“熟”——熟读课标要求,把握文章方向
在设计跨学科融合学习任务目标之前,教师首先要读准、读透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的)以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内容。想一想针对所要学习的爱国歌曲,课标里涉及的核心素养、学段要求、总目标要求分别是什么,以此把握歌曲教学的方向,做到“熟”。
2.“精”——做好学情分析,实施精准教学
除了“熟读”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做好学情分析也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对爱国主义题材歌曲的了解情况,实施小学音乐精准教学。
3.“提”——提炼融合的点,找准任务目标
在完成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围绕既定的教学内容,在备课时,想一想,所要教学的内容可以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哪个方面融合?以此提炼融合点。譬如在上《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首歌时,设计了如下教学任务目标:
表1部编版《国旗国旗真美丽》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设计
具体学习目标 | 音乐学习目标 | 其他学科学习目标 |
1.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开展歌曲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活动。 | 多种方法展开指导 | 音乐 |
2.指导学生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和音的长短。通过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对音的长短、强弱有进一步的了解。 | 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了解长短、强弱音。 | 综合实践 |
4.设立“我和革命先烈有话说”开展书信活动,在书信中可以放置明信片、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歌唱视频等。 | 用说话、表达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对先烈的崇拜之情。 | 通过多元化活动,开展语文、音乐、绘画等学科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 |
在以上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设计中分设了具体学习目标、音乐学习目标、其他学科学习目标。在这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均指向了信息技术、美术、绘画、综合实践、音乐等学科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让爱国教育种在学生的心理。
(二)渗透:设计融合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
在救助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发展现状,设计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学习教学经验为例,展开了又一轮的探究活动:
表2苏少版二年级《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走进革命英雄背后的故事》 | |
任务活动一 了解歌词浓烈的情感 | 具体的任务活动内容 |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读通歌曲里的歌词。 | |
2.结合歌词、视频了解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 | |
3.抓住关键词,逐字逐句开始试读 | |
4.小组合作读歌词,感受歌词传递的情感。 | |
任务活动二
革命故事大家说 | 1.跟着老师来唱歌 |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教师再范唱 | |
3.结合视频,了解中国的奋斗史,自制成一幅画 | |
4.结合图画作品唱歌。 | |
任务活动三
我爱你,中国 | 1.掌握相关歌唱技巧。 |
2.观看抗战视频,融入歌曲意境,感受歌曲传递的情感。 | |
3.边学习唱法、边思考,尝试体验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 | |
4.小组之间相互歌唱,分析优缺点。 | |
5.把这首歌唱给家人们听。 | |
6.借助节日契机开展“我爱你,中国”歌唱绘画评选活动,把学生的作业进行初选、复选活动,并进行评价,选出绘画作品若干名和歌唱活动若干名 7.用歌声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谢,懂得爱国爱党爱人民。 |
在以上小学音乐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设计过程中,以总学习主题:走进革命英雄背后的故事为引领,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基础。“走进革命英雄背后的故事”分设三大任务活动。
任务1:了解歌词浓烈的情感,引导学生开展歌词诵读活动,结合歌词、视频了解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并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感悟作者的家国情怀以及这一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真正内涵和意义。
任务2:革命故事大家说。把革命英雄的故事用音乐说下去,传递下去。
任务3:我爱你中国。引导学生观看抗战视频,融入歌曲意境,感受歌曲传递的情感。并开展音乐实践活动:1.开展“我爱你,中国”歌唱绘画评选活动,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初选、复选活动,选出绘画作品若干名和歌唱活动若干名;2.举办班级歌唱比赛,用歌声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谢,懂得爱国爱党爱人民。
通过三大任务,通过三大活动:了解歌词浓烈的情感、革命故事大家说、我爱你中国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爱国爱党爱人民情感融合其中。
(三)延伸:设计融合作业,在音乐教学中升华爱国教育
作业也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过去的音乐教学由于得不到重视,作业的方式比较简单,就是布置学生把歌唱再唱一次。重复唱,却唱不出情感。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例,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表2:跨学科融合主题学习作业内容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内容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它是做什么用的? 3.把查到的资料汇总,整理成册,自制手抄报一份。 4.自制中国少年先锋队国徽、国旗,并画一画。
|
在上述作业中,不仅有歌唱作业,还有资料搜集作业、手抄报作业、绘画作业,形成音乐教学的有效拓展,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接受爱国教育。
(四)评价:设计融合评价。在音乐教学中提升爱国自信
科学的评价在小学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部分音乐教师常常“偏智忽德”,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因此学习的效果也不佳。
跨学科融合的小学“音乐+爱国教育”跨学科学习任务的设计,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提高爱国教育的大背景下,评价应该更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落实、爱国情感的获得和体验以及在歌曲的学习中是否能够走进爱国歌曲、了解爱国歌曲的内容。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以鼓励、引导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升。
(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学习评价活动均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认为好的就是好的,认为差的就是差的,这并不符合音乐教学的科学合理性。在实施跨学科评价活动的设计教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兼顾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甚至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即学生自主反思评价;小组评价,即评价其他同学的表现;教师评价,即综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家长评价,即综合评价学生在家学习表现。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真正知道自己汉语知识学习如何?表现如何、水平如何,提升反思和学习效果。
(2)注重评价内容的合理性
既是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就不能用单一的、单学科的评价内容去评价学生的表现。要重视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表现,并根据评价的目标设计合理性的评价内容。通过合理性评价内容,引导学生能从不同的维度了解自己的音乐表现、音乐能力,提升反思学习效果,培养无坚不摧的爱国情感。
3.注重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评价学生在整个小学音乐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过程性评价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连续性观察、连续性记录,通过科学性评价过程,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长短处,提升反思学习效果。
四、小结
综合上述所说,小学音乐+爱国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学科叠加,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现状,并以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找准融合目标、设计融合内容、设计融合作业、设计融合评价,以此寻找到小学音乐爱国主义题材的教学策略,最终发挥“音乐+”的价值和功效,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跨越学科界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感受浓浓的爱国教育。
参考文献:
[1]龚宸.小学音乐教育中爱国主义的传承与发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4):3.
[2]周敏."互联网+"背景下爱国主义与小学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22, 24(10):3.
[3]程晓静.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音乐学科的德育融合[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4(001):000.
[4]张悦,顾蕾.小学音乐课堂爱国主义歌曲教学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 2023(7):55-56.
[5]章智强,方玉婷.任务驱动法在小学爱国主义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家教世界, 2023(5):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