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师支持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计划图表;户外游戏
正文
“教、学、评”一体化是提升幼儿能力、提高幼儿素养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学、评”常常是割裂的,教师在活动中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以及孩子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忽视“评价”的重要,教师主导的评价也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意愿想法和共性发现。而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教”而导致孩子们游戏比较随意,没有主题和连贯性,缺乏深度游戏带来的经验提升。因此借助计划图表这一方式,和孩子们创设游戏主题和任务,以任务驱动形式让教师的“教”、孩子们的“学”充分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师幼评价、幼幼评价、作品的间接评价也贯穿整个活动,从而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丰富幼儿经验,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一、计划图表奠定“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
⒈基于当前“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需求
基于《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政策向导,要重视幼儿园和小学科学的“双向衔接”,坚持科学导向,坚持儿童为本,准确把握儿童学习发展特点与规律,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尤其是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通过户外游戏活动这一符合幼儿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的活动,再通过对计划图表的了解、认识和实践应用,能够将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有机融合和渗透,也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其中《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出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更是都有所涉及。在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在“身心准备”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在与同伴协商游戏计划、内容中,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做好入小学的“社会准备”。在计划图表的协商、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坚持和同伴完成游戏任务,有效做好“生活准备”和“学习准备”。
⒉基于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需要
大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表现和表达的方式也更多样了,但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表面而不深入的,为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本课题借助计划图表这一形式让幼儿将抽象的活动安排书面化、具体化。瑞古欧教育体系中也提出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即儿童是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新思、新想、新知,儿童更需要借助自身直接参与的活动来认识和了解事物。因此,在计划图表有效应用的主题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想法、记录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计划图表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⒈日常渗透,提升意识
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幼儿专注倾听、大胆表述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游戏类型前大胆阐述自己的游戏想法、游戏计划,逐步为制定游戏计划图表打好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合作游戏的意识,提高幼儿游戏中分工合作的能力。让幼儿在平时就习惯于有计划做事、有记录思考的过程,让幼儿能够逐渐了解游戏计划图表的意义、作用,逐步从尝试做到乐于做。
⒉组织活动,锻炼提高
本园具有丰富多样的户外游戏场地,根据幼儿运动、园部农场课程需要等不同的场地具有不同的游戏内容和形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来熟悉了解游戏场地、材料和内容,从而在过程中不断熟练运用游戏计划图表,不断提升制定游戏计划图表,绘制不同需求的游戏计划图表的能力。让游戏计划图表真正运用到实际户外游戏活动中,在实践运用—反思调整—再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计划图表的认识和使用,从而促进游戏更好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
⒊复盘回顾,互评成长
在每次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孩子将游戏内容和游戏计划图表结合在一起进行反思讨论,发现游戏计划图表制定过程中可优化的内容并进行调整,重视幼幼互评,让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不仅对自己的游戏计划图表有所优化并能够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充分发挥同伴榜样和模仿学习的作用。并推动下一次游戏内容的生成,让计划推动实践——实践反哺计划——计划再推动下一次活动的相互促进的过程。利用好计划图表这一工具,更好地服务幼儿和教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 |
三、利用计划图表让“教”更有目标
⑴确定游戏内容,制定计划图表
教师要引导幼儿依据已有经验与兴趣点大胆表述游戏想法、确定游戏主题,通过引导、鼓励、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加细致深入地思考游戏内容,创造游戏玩法。鼓励幼儿邀请朋友或加入同伴的游戏,共同商议游戏主题、丰富游戏内容、明确游戏分工任务,完成计划图表的制定,并分享交流。
⑵执行游戏计划,关注计划图表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聚焦计划图表中的游戏内容,完成制定的分工任务,幼儿就能更好地进入专注游戏的状态,从而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在真正执行计划中,生成性的这些问题是幼儿真正关注、感兴趣的“真问题”,这些“真问题”出现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直面这些问题并积极讨论与思考解决办法,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激励幼儿认真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在过程中调整优化计划图表。
⑶借助计划图表,解决游戏“真问题”
计划图表就是以幼儿绘画结合图示的形式配以教师文字记录,呈现游戏主题、游戏任务等内容的具体表征,通过教师拍照录像的观察方式,能够还原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学习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真问题”可以利用计划图表及时记录问题和难点,在活动结束后在计划图表上补充记录想法和困惑,通过同伴间的分享,教师恰当运用开放性问题为幼儿提供评价与反思的契机,如提问“你觉得他的解决方法如何,你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在此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评价与反思机制,让幼儿在互动中深化学习。
四、计划图表让“学”更具质量
⒈有计划地玩——玩中学
在户外中有效应用计划图表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的户外游戏相对比,主要凸显其中的计划性,让幼儿在实际游戏过程中更聚焦于自己的游戏任务,在进行计划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提问补充,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提高幼儿游戏水平,避免随机的低水平游戏。
⒉促进学习品质的形成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对计划图表的有效应用不仅仅关注幼儿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制定需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投入到自己的游戏活动中。在计划过程中需要关注幼儿如何于同伴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如何拆解游戏任务进行合作分工,如何高效使用工具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品质,也包括对材料人数数量的统计、对任务要求的分解等经验提升。并能够在活动过程和分享展示中进行回顾分析,从而更好地调整下一次的计划图表,增加丰富计划图表的内容和形式,尝试总结复盘,调整优化也是帮助幼儿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⒊从低水平的练习性游戏到高水平的创造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有效应用计划图表,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更加积极投入的状态,从想法表达到具体的表征图示再到实际的游戏成果,让幼儿不断达成自己设置的游戏任务从而获得成就感。幼儿不再是简单地摆弄材料或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幼儿根据自己在游戏中出现的兴趣或者问题,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完成自己的游戏需求。
五、计划图表让“评价”更充分
⒈实施多样的后续评价
在游戏中途和结束后,及时组织幼儿围绕计划图纸进行分享介绍,回顾计划图表与游戏实际内容,分享计划图表在游戏过程中的实际作用,自己是否有所调整,通过计划图纸辅以照片、视频、幼幼互评等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游戏过程,发现新问题和下一次的游戏内容,同时也能够分辨自己的游戏内容与计划图表,初步判断自己游戏的完成度。
⒉计划图表的量表化评价
依据对大班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中计划图表有效应用的理性认识以及幼儿户外游戏的实践经验,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COR Advantage》为参考标准,制定了《大班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中计划图表有效应用的评价表量表》,教师可以利用评价量表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评估计划图表的有效应用,帮助教师下一次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计划图表的制定、执行和调整。
⒊计划图表对幼儿的连续评价
教师通过每次活动中幼儿的计划图表,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认识计划图表到制定计划图表的经验和发现。通过撰写观察记录,记录幼儿游戏状态和游戏过程,发现计划图表在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幼儿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锻炼。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计划图表进行成品分析,观察幼儿的单次计划图表中内容是否详尽充实,判断幼儿的游戏完成度,提出调整优化和改进的建议。也可以根据幼儿系列性的游戏计划图表,进行个案追踪式的连续观察,感知幼儿在计划图表制定能力上的提升。
六、结语
通过户外游戏活动中计划图表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笔者对“教、学、评”一体化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探索。在计划图表的帮助下,幼儿制定计划、完成计划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实际的游戏活动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幼儿能够更有主动性、自主性,能够尝试发现、记录并解决问题,学会同伴间的合作分工等。同时计划图表也帮助教师评价幼儿发展,幼儿相互评价,做好连续的系统评价,游戏计划和评价贯穿幼儿活动的整个过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