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张盛华

烟台科技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

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信息获取方式正发生重大改变。随着自媒体与新媒体势力的迅速崛起,传统新闻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短视频新闻这一新的传播媒介可精准捕捉到信息消费向移动端转移、内容需求日益碎片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本文深度剖析融媒体环境新闻短视频面临的转变,同时积极挖掘其内容生产与传播路径,提升短视频新闻的制作质量,增强其在受众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整个新闻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

融媒体;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 传播

正文


融媒体时代新闻与短视频交融加速媒体转型进程,短视频新闻凭借直观、迅速、鲜活的特质,赢得公众青睐,重塑新闻获取方式,契合现代信息消费趋势[1]为此,新闻业需深耕内容,创新传播,以优质内容吸引公众目光,而短视频新闻发展潜力巨大,可引领新闻传播向多元、互动、个性化转型,驱动新闻传播高质量发展,助力媒体行业繁荣[2]

1融媒体环境对新闻短视频面临的转变

1.1 受众群体转变

在智能设备与5G技术浪潮的席卷之下,新闻短视频迅速跃居为公众信息获取载体,新闻媒体受众群体发生变化,低龄化趋势显著,年轻群体逐步成为新闻消费领域的新动力,促使新闻选题方向也出现策略性的调整。以往新闻选题往往聚焦于国家大事与社会热点,构建出宏大的叙事体系,现阶段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选题愈发贴近民众生活,致力于倾听民众心声,勾勒出日常生活的真实图景,使新闻更加贴近人心,充满温情与人文关怀。这一转变不仅拓宽新闻报道的视野,更深刻体现新闻媒体对受众需求变化的精准洞察与积极回应[3]。此外,融媒体环境正逐步打破新闻生产的传统壁垒,普通用户积极投身于内容创造与分享的行列之中,源自民间的鲜活素材经过专业团队的精心筛选与加工,以专业、客观、全面的面貌呈现给人民群众,为新闻领域注入多元色彩,进一步丰富新闻世界的内涵与外延[4]

1.2 题材内容转变

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题材从社会正气颂扬到细腻的生活点滴,全方位描绘社会图景。现阶段新闻短视频所报道的内容可运用视觉艺术,将新闻事件转化为视觉叙事,增加报道信息呈现形式的趣味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旋律中,新闻短视频以便捷高效的特点成为公众获取资讯的重要窗口,不仅需要包含严肃的时政议题,更融入轻松诙谐的娱乐元素,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深刻体现新闻与人性需求的紧密契合,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信息消费的多样化追求[5]。与此同时,融媒体环境赋予新闻短视频强大的互动潜能,使观众在观赏视频的前提下,能够即时抒发见解、分享情感,形成深度而广泛的互动交流。新媒体平台的存在可增强新闻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使新闻更加贴近民生、深入人心。此外,融媒体平台紧密追踪社会发展的脉搏,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新闻题材,以敏锐的视角捕捉时代的变迁,以生动的形式展现新闻的动态变化,为公众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使得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短视频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策略

2.1  精准锁定新闻热点策划议题

在短视频新闻的创作领域,多样化议题的生动展现依赖于特色主题的巧妙运用,精准提炼核心要素与框架精髓,是确保新闻报道精准传递信息的核心所在,新闻编辑需以全局视角审视议题,深入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细致剖析宏观趋势与微观层面。一方面,新闻编辑者需确立明确的主题分类体系,依据各类主题特有的报道框架,精心挑选并整合新闻素材,确保类型化与具象化内容能够恰如其分地融入各自主题之中,形成报道的独特魅力与坚实基础。同时,新闻编辑应充分考虑议题的社会价值,审慎确定报道的基调。另一方面,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即时性成为短视频新闻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短视频新闻制作过程中应追求高效产出,紧密围绕时事热点,以专业视角深度剖析事件真相,力求打造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新闻精品。此外,为丰富新闻生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与联系,新闻编辑人员可吸纳来自群众的原创视频素材,经过视频编辑团队的精心优化与编辑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能更进一步丰富新闻内容,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2  优化新闻编辑内容铸就品牌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成为主流媒体创新典范,塑造品牌特色,传递价值信息,以高品质与深度强化传播力。

首先,聚焦正能量话题,精准还原事件真貌。短视频新闻内核始终恪守新闻客观公正,为此新闻编辑团队在进行短视频编辑时,可通过事件责任人的第一手叙述或现场实录的原生音频还原现场画面,帮助观众掌握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貌。面对突发新闻的瞬息万变以及非专业拍摄者所带来的局限,编辑团队可运用字幕、剪辑、建模等后期技术手段,填补信息缺失,确保新闻报道内容的完整性与逻辑性,促使新闻事件真相能够准确地呈现公众面前。

其次,聚焦小屏叙事,强化信息传导力。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绝大多数网民通过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浏览短视频新闻。主流媒体需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摒弃大屏思维,专注于小屏特性,秉持用户至上的新闻叙事原则,优化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内容。同时,鉴于移动环境下用户倾向于低音量或静音观看,新闻编辑团队可巧妙调整声画比例,减少对新闻播音的依赖,转而强化画面叙事力,辅以精心设计的标题、字幕及同期声,精准传达新闻主旨,丰富背景信息。以军事类的账号为例,在2023年一首“恐龙抗狼”掀起“军事账号+魔性音乐”的军事领域账号内容创新的潮流,官媒账号开始将原本庄重严肃的军事议题与轻松诙谐、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元素巧妙融合,通过强烈的反差感激发广大年轻受众群体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原本可能因军事内容的严肃性而敬而远之的年轻用户,被这股“军事+魔性音乐”的新风尚深深吸引,纷纷涌入相关账号,参与内容的观看、讨论与分享,极大地拓宽军事信息的传播范围与受众基础,不仅为军事内容披上轻松幽默的外衣,也在无形中降低受众的接受门槛,使得军事知识、战略思想等内容,在更加广泛的社会层面获得关注与讨论,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效果。

再次聚焦传播规律,创新视听魅力。在短视频新闻创作环节中新闻编辑团队需不断探索新拍摄技艺的新境界,灵活运用镜头语言充分驾驭各类先进录制设备的性能。一方面,运用Vlog镜头强化时政类短视频厚重临场感与真实性,利用Gopro相机、鱼眼镜头等前沿设备以及固定装置捕捉来自社会民生的新闻素材,让短视频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丰富短视频新闻的叙事层次,让短视频新闻成为连接公众与现实的桥梁。另一方面,在短视频新闻的后期制作环节,可灵活运用虚拟抠像、CG特效与AI智能技术等新型技术,重塑新闻报道的视觉呈现,使新闻内容生动立体,增强观众的沉浸感与参与感。

最后,聚焦情感触动,增强视频吸引力。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借助短视频平台,积极发声,寻求共鸣与尊重,展现出深层的情感诉求新闻短视频制作聚焦于国内时事动态,新闻编辑人员需及时捕捉热点话题,时事与社会新闻短视频选取贴近民生素材内容,深入挖掘其内在含义,迅速抓住公众视线,借助精炼关键词精准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点。为此,主流媒体敏锐捕捉此趋势,调整新闻短视频报道策略,增加民生报道篇幅,运用大题小做、硬文软化的技巧,从百姓视角切入,展现新闻的多层次风貌。以四川观察账号为例,这一官媒账号是成功破圈并赢得广泛关注的代表性账号,该账号摒弃传统媒体常见的视角局限,以“贴近民生、服务百姓”为核心理念,将报道的焦点对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与迫切需求。在内容生产上,坚持“真实性为基、时效性为先、多元性为翼”的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与快速传递,同时通过拓宽稿源渠道,实现报道内容的丰富多样与深度挖掘。

2.3  算法技术优化内容生产制作

在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中,主流媒体肩负着开创性创作与视听体验优化的使命,通过精心筛选新闻素材巧妙融合短视频报道形式,确保每一帧影像蕴含丰富的信息层次。为此视频编辑团队需不断精进制作水平,保证画面转承自然流畅,同时也要深度剖析新闻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洞悉事件的真谛。随着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依托大数据与智能算法技术,开启“信息个性化推送”的新纪元,极大地提升信息传播的效能与精准度。算法推荐技术的不断演进从简单的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到复杂的协同过滤算法,再到如今AI赋能的语义分析与深度学习,有效解决网络世界中的“信息孤岛”现象,促进信息的广泛交流与多元展现。主流媒体在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制作时需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的推广规则,扩大新闻短视频的传播范围。以抖音平台为例,其算法机制综合分析多维度数据,构建出高效的推荐系统,继而精准预测视频内容的传播潜力。此外,抖音平台通过实施流量池梯度分配策略,为优质内容提供展示机会。因此,视频编辑团队进行新闻短视频创作时需转换视角,以用户为中心深入剖析平台算法的内在逻辑,创作出既符合平台特性又贴近用户偏好的高质量内容。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应坚守媒体伦理与道德底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之中,实现内容与用户需求的高度契合。

3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

3.1  利用数据分析调整传播方式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主流媒体通过精准洞悉各平台用户的独特属性,确保新闻内容能够精准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激发其参与互动与分享的热情,进而实现新闻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广泛传播,强化新闻的时效性与互动性,促进信息的多维度流通与深层次探讨,为公众舆论场的构建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主流媒体通过深入挖掘观众互动数据,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受众的偏好与需求,从而调整内容风格与呈现方式,使之更加贴近受众的口味与期待。另一方面,主流媒体通过持续监测竞争对手的动态变化,捕捉市场与行业的最新趋势与动向,及时调整自身的内容创新与传播策略,推动主流媒体持续发展。

3.2  借助社交媒体扩大传播范围

在数字化浪潮下,社交媒体已跃然成为短视频新闻传播领域的领航者,不仅肩负着信息展示的重任,是媒体与受众间连接的桥梁,有效促进双方开展即时、深入的交流互动,继而深化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稳固用户数量基础。针对短视频平台用户群体多元化的特性,新闻编辑团队将精心策划的新闻内容精准投放至多元化的数字平台,通过积极构建合作推广机制,与多家线上媒体平台实现深度合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拓宽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增强新闻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使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内容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新闻编辑团队采取跨平台投放策略,可将新闻短视频投放至热门APP、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平台,实现对广大用户群体的全面覆盖与渗透,不断拓宽新闻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团队需洞察受众的接受心理,紧密结合各平台受众的特性,对新闻标题与封面进行设计优化确保新闻短视频内容在瞬间吸引观众眼球,激发其探索与分享的热情,继而在社交网络中迅速扩散构建起强大的口碑效应,进一步放大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此外,为充分挖掘各平台的独特潜力,主流媒体采取差异化的推广策略以微博为例,新闻编辑团队可利用微博平台的话题标签,将新闻短视频内容嵌入热门讨论话题中,提升新闻的曝光率与互动性,网络平台营造出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传播氛围增强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能的同时,让观众在平台参与中感受到愉悦,为主流媒体数字时代发展奠定基石。

3.3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提升短视频新闻关注度

在主流媒体传播短视频新闻的当下,深化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已成为提升内容聚焦力、拓宽传播维度的重要路径。首先,主流媒体需积极构建互动性强的平台体系。主流媒体可巧妙地将讨论与投票机制融入新闻短视频传播环节之中,增强新闻的互动性与参与感。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领域新闻编辑团队需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亲和力,热情回应受众的评论,基于双向互动加深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认同,进而激发其更强的参与意愿与归属感促进媒体与受众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其次,倡导受众的参与。主流媒体可鼓励受众围绕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创作并分享自己的短视频作品,为新闻编辑团队多元化解读社会民生提供原创新闻素材与此同时,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传统通过增加受众的参与,可全面立体还原与专线新闻故事原貌,进一步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最后,基于观众反馈优化传播策略、提升服务质量。主流媒体需建立高效、便捷的意见反馈体系,诚邀观众贡献个人的见解,认真倾听观众的声音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与期望,从而不断提升观众对于主流媒体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4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短视频新闻已经成为新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短视频新闻应精准选题,聚焦共鸣议题,利用社交媒体多渠道分发拓宽传播,提升参与互动激发受众热情,形成良性生态。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传播策略,提供个性化高质量内容,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樊栋华.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制作如何创新[J].中国报业,2024,(03):38-39.

[2]赵成龙.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创作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4,7(02):10-12.

[3]刘芳.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融合创新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103-105.

[4]彭昱菲.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制作的创新和发展[J].记者观察,2023,(24):30-32.

[5]陈丽娜.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研究[J].记者摇篮,2023,(01):99-1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