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轨交通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城轨交通;建设规划;问题及对策
正文
引言
随着国务院颁布城轨交通建设通知以来,我国城轨交通项目建设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23年12月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584公里,其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堵塞,极大提升了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进程。我国城轨交通建设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城轨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轨交通依旧是国内投资的热点。因此,探究我国城轨教育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目标
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指的是为实现城市内部交通发展,满足交通需求增长,以提升城市内部交通效率为目的的交通建设规划。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涉及交通需求分析、网络规划、交通组织管理。关于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第一,能够给予人们提供便利、高效的交通服务。人们通过对城内交通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便能够实现畅通、便利的出行,降低由于出行所消耗的时间成本。第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建设规划,需要对城市干道交通流量进行测算,有效缓解高峰期时间段以及瓶颈路段拥堵问题,提升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方便人们出行。第三,提升交通安全。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优化交通道路设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良好的城轨交通建设规划,优化人们的出行方式,减少能源消耗,进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城轨交通建设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法符合上位规划
城轨交通建设规划需要借助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体系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才能完成。然而,由于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各个计划的编制时间存在不同,建设进程也与实际规划存在脱节的情况。近几年,城轨交通规划同上位规划不相一致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在,第一,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周期较长,在修编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行政干预,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线路也因此会同总体规划线不符,后期规划方案还需要继续调整。第二,存在部分城轨交通规划用地属于非建设用地,后续建设无法完成。
(二)执行过程存在方案调整
随着城轨交通建设的实施,规划方案面临着后续调整。许多线路建设规划存在较大的方案变化,如改变原本交通线路功能、延伸线路长度、提升交通线路标准、改变交通线路走向。例如,某一地区城轨交通线路于工可研阶段,原计划车站为18座,但是,随着正式施工的开展,车站数量扩增为23座,这无疑增加了总投资,而此种情况,再我国交通建设规划初期也较为常见。总之,线路的改变对于轨道交通网的结构形成了改变,因此,需极大限度避免执行过程中方案的随意调整。
(三)与其他交通方式无法实现高效衔接
由于受到条块分割、建设管理体制作用的影响,存在城轨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畅的情况,如城轨交通与对外交通、城轨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不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城轨交通不能同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交通建设实现协同规划、协同运营、协同建设,甚至发生争抢通道的情况,降低了交通枢纽所具有的集散功能和效率。另外则表现为,城轨交通内部各层次协调能力较弱,由于缺乏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城轨交通线路换乘不够畅达,导致换成距离过长,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不便。
(四)地方政策财政承受力不足
城轨交通在建设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在投入使用后,还存在运营补亏、后续需要政府资金追加的情况,而地方政策财政性资金不足制约着后续城轨交通发展。现阶段,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城轨交通项目资本金比例从较高比例40%下降到20%,而政府本金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发展,在社会资本缺少运营企业、明股实债的模式下,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增加,不利于地方财政的健康运转。
三、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相关对策
(一)严格落实政府文件要求
政府颁布的文件是城轨建设指导的纲领性文件,如国办发的52号文件,因此,进行城轨交通建设规划需要严格落实政府文件要求,从而对城轨交通建设规模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问题进行有效规范,强化规划衔接、加强规划严肃性、强化项目风险管控。为了避免出现建设项目与城市总规划不平衡问题,需要严格落实政府文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审批报备,提升建设的总体质量。除此之外,对于文件没有明确的内容,应予以明确,有效提升国家政策的执行效果。
(二)协调城轨交通规划与上位规划
由于城轨交通建设执行过程存在方案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管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还会存在变化,因此,实现完全符合城市总规划操作难度较大。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如省住建部门对于线网规划的审查把关,与城市用地布局、环境保护、防震减灾等项目相协调。相关部门应深化线位、站位规划的研究,做到规划方案基本稳定。还需要对规划线路的地质情况进行评判,加强项目工可研的审查力度,强化跟踪与监管。提升其在城市层面的透明度,提高公共参与度,减少规划批复后的变更。
(三)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
为缓解城轨交通与对外交通、城轨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不畅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体制协调,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实现城轨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协调,方便乘客在短距离实现换乘。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交通网络建设规划时,需要对建设方案进行考察,重视交通衔接工作,以城轨交通项目为核心,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分工,有效统筹沿线各类交通网络,形成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交通枢纽专题规划研究工作,在开展城轨交通建设规划项目时,预留发展条件,控制枢纽设施用地,精心布局交通接驳换乘,发挥轨道交通的综合效益。
(四)实现城轨交通财务可持续发展
为减少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减少地方债务,应实现城轨交通财务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策略上,第一,提升政府在城轨交通项目建设时期的投入资金,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应不少于40%,不能使用债务资金作为投资本金。第二,提升城轨交通项目运营过程中财政承受能力。随着PPP项目的实施,运营过程中财政可行性缺口增加,所以,应加强考察建设规划的评估和审批,如运营补亏、追加投资、还本付息等。第三,应积极落实“量力而行,有序发展”原则,对于城轨交通下一步发展目标以及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明确,从而实现有力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结语
在严控地方债务的风险背景下,城轨交通建设有了新的机遇,现阶段,城轨建设存在无法符合上位规划、执行过程存在方案调整、与其他交通方式无法实现高效衔接、地方政策财政承受力不足等问题,关于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相关对策,本文提出严格落实政府文件要求、协调城轨交通规划与上位规划、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实现城轨交通财务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提升,城轨交通建设方案会更为合理、操作更为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白国华.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关键指标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4):169-171.
[2]陈旭.新时代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23,38(06):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