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研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马翠芬

内蒙古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松山区分局内蒙古赤峰市 024005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应对干旱环境的挑战,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了在抗旱造林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和树种选择不合适等,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抗旱造林效果的措施,为推动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问题;解决措施

正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旱造林作为应对干旱环境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抗旱造林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还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然而,抗旱造林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壤条件差和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亟须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总结。本文探讨了当前抗旱造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育耐旱优良树种、改进土壤改良技术以及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等,为未来的抗旱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水资源稀缺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度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而植树造林正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能起到有效的生态恢复效果[1]。然而,部分地区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在植树造林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限制,其中,干旱是影响植树造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贫瘠的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储备无法满足基础的林业灌溉需求。尽管干旱地区在选择树种时倾向于选择耐旱能力强的树种,使用了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但这些树木的生长发育仍然需要一定量的水资源支撑。从宏观角度看,水资源稀缺是干旱贫瘠地区林业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具体的植树造林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并逐步推进。

(二)树种选择不合理

树种选择是植树造林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具体的造林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这样才能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如果选择的树种不合适,会使树木的生长发育面临较多的限制性因素,也会对当地的林业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延误。从目前的林业工程建设成果上来看,在很多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中,对于树种的选择并未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存在盲目性的问题。在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和当地的树木种植历史。而多数区域都是依靠传统方法进行林木种植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浪费,这对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不利影响[2]。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在林业工程建设方面更倾向于选择能增加经济回报的树种,但在这个过程中,过分强调经济价值,忽略了生态价值,并未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选择的树种在栽种后往往无法正常生长,既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也会浪费大量资源。

(三)造林技术操作不规范

在林业工程建设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与其他造林技术相比,在具体实施中面临着更多的难点。抗旱造林技术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这是确保该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用的关键前提条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抗旱造林的技术也变得愈发多样和先进,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也在持续上升[3]。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抗旱造林操作的规范性存在明显不足,不仅使树木的存活率严重下降,也有可能因操作不规范而对当地的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当前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抗旱造林的技术难题相对较多,林业部门需要加强对此问题的关注,对抗旱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常用的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一)容器苗育苗造林技术

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面临着较多的限制性因素,干旱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十分匮乏,导致树种的生存率不高。所以,在干旱地区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可以考虑使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在容器内储存树木生长所需的营养液来确保树种能够正常生长。容器育苗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种类苗木对营养需求,且树苗的成活率高[4]。在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中,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容器,将树苗的根部放入其中,然后在容器内加入适量的营养液,将容器和树苗一起放入树林中。这种造林技术能够为树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即便是在干旱地区贫瘠的土地中,也能确保树苗的健康成长。当树苗达到能够适应各种恶劣条件的状态后,就可以将树苗从根系从容器内移出。

(二)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是在土壤最上层铺设一层薄膜,可起到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度的功能,也具备对林木根部的保护功能,能够更好的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以及苗木健康。在干旱地带和雨水稀少的时节,可以使用覆膜造林技术进行植树造林[5]。覆膜造林技术的操作流程简单,能够在土壤中储存水分,为树苗生长发育提供基础的水分支撑。覆膜造林技术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和保水能力,也能提高土壤通气性以及蓄水性能。干旱对苗木生长发育有很大危害,尤其是对幼树和幼苗期尤为严重。在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会大幅加快,为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保持较高的土壤温度。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控制水分蒸发,使水分能够回流到土壤中,在地膜与地面之间建立水分循环,逐步积累水分,同时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增加土壤湿度,加快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根系蒸腾量,为树木在早期阶段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三)蓄水技术

在干旱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这是制约树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抗旱造林的土地整理和苗木处理阶段,可以使用保水剂提高树苗的存活率。目前保水剂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保水剂技术是基于分子树脂的保水技术发展而成的,保水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具有吸水膨胀能力、良好的吸附性、化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且无毒无害。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吸取纯水,吸附重量是其自身重量的几百到几千倍,是一种常用的区域水资源供给方式,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抗旱造林中,使用保水剂能够增强储水效果,可以从雨水或地下水中吸取植树造林所需的水分,为树木生长提供持续水源供给。保水剂吸收的水不能通过常规的物理方式排出,但它可以被树根吸收,并且不会出现回流[6]。在使用保水剂后,树木根系的吸水能力可以提升到17~18kg•cm-3的范围内。通常每棵树苗可以使用5~30g的保水剂,这是抗旱造林中最常见也是成本最低的蓄水技术之一。在具体操作中,将保水剂与1:1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回填,接着将其灌溉到压实的种植坑中,也可以直接将保水剂浸泡在树苗的种植穴内。在干旱季节,可以使用保水剂对苗木进行补水处理。在使用保水剂之后,幼苗的存活率将达到70%以上,并且可大幅降低再次种植的频率。

三、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选择抗旱树种,提高树木存活率

在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是提高育苗成活率和减少资源浪费的关键前提之一在具体的选择中,可以结合树木生长环境、树种来源、特性以及灾害预防等多个层面进行权衡在林业种植中,地理环境决定着树木生长的适宜性与抗逆性,在选择抗旱树种之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考察种植地的气候、地质、附近生物群落、水资源和土壤工程等因素,整合以上信息,选择最合适的树种例如针叶树种是一种优秀的抗旱树种,这种树种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更少,即使在水资源匮乏的环境也能存活下来[7]。在树种来源方面尽可能选择本地树种,本地树种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能力强,无需担心其耐受度,与当地的水土环境能够和谐共存。在干旱缺水区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耐旱树种或灌木类植物。在树种特性方面,干旱地区优先选择生长周期较短、耐贫瘠能力强、水资源需求低、根系健壮且固土能力出色的树种。另外,从抗逆性方面看,耐旱造林要注重适地适树和品种搭配。榆树作为一种阔叶树,它的根系非常发达,具有很好的抗旱能力,是一种十分适合抗旱造林技术的树种,其他具有同类优势的阔叶树种包括槐树和花椒树等。在林业种植中,主要面临生物灾害气象灾害等。外来生物的入侵、突发的恶劣天气以及病害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威胁。对此,在选择树种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遇到的灾害,并采取措施避免这些问题。山皂角、连翘、酸枣树、柠条灌木具有出色的耐寒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在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详细勘查后,可考虑以上几种树木。这些灌木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生命力也相当顽强。即便在不适宜种植林木的区域种植灌木也能起到出色的抗旱效果。

(二)合理养护土地,提高树木蓄水能力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中养护土壤、精准调整土壤养分是提高树木存活率、增加树木蓄水能力的关键措施,也是使树木能够应对干旱贫瘠的重要前提林业工程中的土地养护可分为以下几部分:土地勘察调整土地布局和土地治理在种植树木之前林业技术人员要前往种植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区域内的土地样本,分析土壤结构,记录土壤含水量、酸碱度、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比例,生成当地的土壤生态结构信息,为土壤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改善土壤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树种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使树种在播种初期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加快树种萌芽速度,使其能够顺利度过脆弱期,在土层中扎根,能够应对干旱地区的恶劣条件。土壤治理主要是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增加土壤中树木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土壤治理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方式是土壤灌溉,增加土地的水分含量,也可以进行土地翻新,通过太阳光紫外线照射消灭土地深层的害虫和病原菌,这样能够降低后续树木病虫害问题的发生[8]。施肥也是一种常见的土地治理方式合理施肥能够调整土壤的营养结构,为树木的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可以在造林活动开始后的前半年采取人工土地治理措施,将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逐步转变为适合干旱种植的环境。当前期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即可开始植树造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林地面积,严格遵循干旱造林的规范,尽可能减少对区域内原有植被的破坏。在树木种植后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林地内土壤条件,清除林地的垃圾例如塑料瓶、垃圾袋等,减少人为的污染,降低土壤的降解压力,同时也能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结束语

林业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在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抗旱造林技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水资源匮乏、树种适应性差、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植树造林中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选择抗旱树种、改良土壤质量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实践探索,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进一步提高抗旱造林技术的效率和效果。这不仅将有助于推动林业工程的顺利开展,更将为改善空气质量、抑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抗旱造林技术,致力于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真娥.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现存问题及优化措施[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06):164-166.

[2] 甘盛元.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01):43-45.

[3] 刘伟华,宋振峰,王传海,宋兴峰,李华.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新农业,2022,(16):33-34.

[4] 马崇轩.抗旱造林技术在北方林业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2,16(04):99-101.

[5] 张敏.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164-165.

[6] 柳燕.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07):129-130.

[7] 崔冬龙,潘欣.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南方农业,2020,14(11):61+63.

[8]李莉娜.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花卉,2020,(02):217-2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