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绿色生姜高产栽培种植及配套技术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侍菊花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五龙壮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省 曲靖市 655700

摘要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材。当前我国生姜种植已经形成科学的种植模式,其中五龙生姜(小黄姜)质细纤小,辣味充足,含油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师宗县五龙乡已经打造成规范化、体系化绿色生姜(小黄姜)产业链,对五龙乡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为例,就绿色生姜(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本篇文章小黄姜以下简称生姜。


关键词

生姜;高产栽培种植;配套技术

正文


当前生姜种植技术不断进步,并且为满足市场需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得到提升。在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生姜已经成为地方特产,种植户也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经验,配套技术逐渐成熟,打造独特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五龙壮族乡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这一自然环境下适宜生姜种植,并且打造了绿色食品生姜品牌,促进了农民增收。当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应用,并且配套技术逐步完善,以下介绍生姜高产栽培的要点。

一、选种

生姜的高产栽培技术中,选种环节非常重要,要点如下:首先是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师宗县五龙壮族乡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生姜品种,并且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以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生姜品种为主;其次是种子质量。选择无病无虫的种姜作为种子,以此确保种子的健壮和萌发率。与此同时,种姜应具备一定的块茎大小和形状标准,以确保后期获得高产的生姜块茎;最后是适时选种。根据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的气候和季节特点,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选种。一般来说,春季是生姜适宜种植季节,选种应在此之前进行,以便在最佳的生长季节栽培,从源头上提高生姜的种植效益[1]

二、催芽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催芽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生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所以农民需要把种姜在晴天晾晒1-2天,以此促进生根、抗逆性增强,提高生姜的成活率和产量。催芽的要点如下:首先是明确催芽条件。催芽时宜选择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以此刺激种姜的生长点萌发,适宜的催芽温度在22~25℃。生姜的催芽不需要特别的光照条件,通常在半阴或遮荫的环境下进行催芽即可;其次是合理应用催芽方法。温水浸种法应用较多,种植户需要将选好的种姜浸泡在催芽池中,通常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浸泡时间根据水质和种姜的状态而定,一般为12—24小时。如果选择干燥浸种法,先将种姜晒干至表面稍微皱缩,然后浸泡在催芽池中,浸泡时间也是12—24小时。这种方法有助于在干燥季节提高萌发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催芽过程中避免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以免影响种姜的生长点[2]

三、土壤处理

生姜高产栽培中的土地平整和施肥也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环节,要点如下:首先是土地的平整。在种植生姜之前,应该对土地进行耕作、翻耕、耙地等操作,使土壤松散,去除土壤中的杂草和秸秆残留物,土壤厚度为4—6厘米;其次是施肥。生姜生长期需求大量的养分,因此施肥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姜生长阶段的需要。生姜的施肥一般分为基础施肥和追肥两个阶段,其中基础施肥在播种前进行,每亩施加1500-2000千克农家肥、30-50千克过磷酸钙,以提供作物最初生长所需的养分;追肥则根据生姜生长的具体情况,通常在生长旺盛期和块茎膨大期进行,以补充养分和促进块茎的发育。种植户需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品种特性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养分浪费或者对环境的污染。整体来说,通过土地平整和施肥管理可提高生姜的生长效率和产量,确保生姜在种植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高产栽培的目标。

四、播种方法

生姜的播种时间集中在每年3月中旬—4月上旬,以下详细分析播种方法:首先是整株播种。种植户将整株种姜直接埋入土壤中,通常是在耕地和施肥后,将种姜按照适当的间距埋入土壤。这一方法适用于块茎完整的种姜,整株种姜可以保持其完整性和营养储备,有利于快速萌发和生长;其次是切块播种。将种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茎,每块茎保留有生长点和适量的存储物质,然后按照一定的间距埋入土壤中。该方法可以提高种姜的利用率和均匀性,并且切块后的种姜能够更快地萌发和生长;再次是株插法。将种姜切成有一段茎秆和根系的株插,然后将株插埋入土壤中,确保茎秆和部分块茎埋入土壤,根系部分向下,该方法可以促进块茎和根系同时发育,有利于生姜整体生长和生产[3]

五、密度控制

生姜的种植密度控制直接影响到生姜的生长发育、块茎形成和最终的产量,在种植密度和间距控制上,种植户根据不同的播种方法和种姜的品种特性,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和间距,种植密度的选择应能保证每株生姜均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要点如下:首先是明确影响因素。较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水分条件下可采用较高的密度,进而促进生姜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也会影响生姜的生长发育,密度选择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其次是种植密度的选择。不同品种的生姜和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的种植密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亩种植密度可以7000—10000株,具体根据品种和栽培技术确定。实际种植期间,种植户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水资源、气候特点以及种姜品种的生长特性综合考虑,种植密度的选择应考虑均匀性,并且在生长期间及时管理和调整密度,以适应生姜的生长需要和优化产量[4]

六、田间管理技术

(一)追肥

首先是把握追肥时机。在生长初期追肥时,生姜出苗后约10—15天左右(6月上旬)首次追肥。在块茎扩大期追肥时,集中在生姜生长的第30—40天,这个时期生姜对养分的需求较大,追肥有助于块茎的充分发育和增重,种植户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块茎成熟期追肥,以促进块茎的成熟和增加产量;其次是追肥方法。种植户可将肥料直接施入生姜植株周围的土壤中,然后轻轻耕入土壤表层,用量为10千克尿素、40千克复合肥。再如将水溶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灌溉的方式进行追肥。叶面喷施也是常用方法,主要是使用水溶性肥料,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给予生姜追肥,这种方法对于补充微量元素和提高吸收效率有显著效果。最后是追肥肥料选择。生姜的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氮肥支持叶片生长和块茎的形成,而磷肥有助于根系的发育和块茎质量的提高,钾肥能够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和提高块茎的品质。考虑到锌、硼等微量元素对于生姜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抗逆性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追肥过程中需考虑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整体来说,通过科学合理的追肥管理可以提高生姜的品质,为生姜的高产栽培奠定坚实的基础[5]

(二)培土

在生姜的田间管理中培土也是关键环节,有助于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块茎暴露、提高土壤温度,最终促进生姜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要点如下:首先是明确培土的时间。在生姜出苗后,当植株高度达到5—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培土,种植户将土壤轻轻培到植株周围,帮助其稳固生长。在生姜生长过程中还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二次或多次培土,通常在块茎开始膨大前后进行,确保土壤覆盖块茎;其次是培土方法。在生姜苗高5—7厘米时可使用手工工具或手直接将土壤培到植株周围,形成小垄,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通透。对于大面积种植的地块可使用培土机或旋耕机进行机械化培土,有助于培土均匀,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最后是培土的深度和厚度。培土时一般保持在5—10厘米,培土的厚度应根据生姜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湿度适当调整,通常在块茎膨大期培土厚度为10—15厘米,当植株长至40厘米时培土深度为30厘米[6]

(三)灌溉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6—7月份为雨水期,8—9月份为干旱季节,要点如下:首先是把握灌溉时机与方法。生姜喜欢湿润的环境,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和块茎膨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支持,所以种植户要在无雨或干旱的情况下进行灌溉。从灌溉方法看,种植户可以通过灌溉管、龙头或喷灌设施进行地面灌溉,确保水分均匀渗透到根系区域。为了实现节水灌溉,种植户可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分直接送达生姜根系周围;其次是控制灌溉水量与频率。灌溉时要根据生姜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调整水量,通常每次灌溉量应使土壤表层保持适度湿润。生姜每周需要进行2—3次的灌溉,并且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天气变化进行调整,避免土壤过于干旱或过湿。需要说明的是,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并避免植株受到高温胁迫[7]

(四)除草

首先是选择除草时机与方法。生姜幼苗期特别容易受到杂草竞争,应在生姜出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除草,随后根据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追加除草。在除草方法上,手工用锄头或镰刀清除杂草适用于小面积或难以机械化作业的地块。对于大面积种植的生姜地可用除草机或旋耕机进行机械化除草;其次是明确除草的注意事项。在除草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伤生姜的根系或叶片,以免影响生长。此外,由于杂草的种子和根系能够快速生长并蔓延,因此及时用25%除草醚除草,每亩用量为1千克,与100千克清水混合喷洒。

(五)病虫害防治

生姜在田间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高产高质量生姜生产的关键,首先是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针对生姜黄萎病,要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与此同时,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如有必要可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预防或治疗。针对生姜疫霉病。种植户要避免在高湿或高温时段作业,减少病原菌的传播。与此同时,施肥期间要避免氮肥过量,进而控制植株生长过旺,以减少疫霉病的发生,种植户可用有针对性的杀菌剂进行预防或治疗。针对生姜根腐病,要保持植株周围通风良好,减少湿度。尽量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其次是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针对生姜蓟马,种植户要选择抗生姜蓟马的品种进行种植,生姜生长期间定期使用喷雾设备喷洒水或昆虫防治剂,将害虫冲洗出叶子,以免害虫大量繁殖。化学防治方法为施加速克马(2.2%)、甲维盐30mL,再加入15千克水喷洒叶面。针对生姜蚜虫。建议引入天敌如瓢虫等捕食蚜虫,也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不过要注意防治时机和剂量。整体来说,种植户要定期检查田间植株的健康状况,早发现、早处理。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结合使用,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8]

(六)采收与留种

生姜的采收和留种是种植生姜后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产量的稳定和下一季作物的质量。首先是采收。一般生姜的生长周期为7—10个月,具体根据生长条件和品种而定。生姜块茎生长到一定大小,叶片开始黄萎,说明块茎内养分转移到块茎内部,此时适合采收。在采收方法方面,可使用铁锹等工具轻柔地将生姜块茎从土壤中挖掘出来,关键是避免损伤块茎和根系。采收后将土壤轻轻拍掉,清除附着的泥土和根系。在采收后处理方面,将生姜块茎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晒,以便块茎表面水分挥发。之后根据块茎的大小和质量分级,以备市场销售或加工。生姜块茎在10-13°C的环境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并且注意通风和湿度控制。建议存放在直径1.2—1.5米、高1.7米、深4—5米的圆拱形窖洞;其次是留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生姜块茎作为种子,保证下一季生姜的健康生长。留种前可以对块茎进行适当处理,如浸泡在杀菌剂溶液中消毒,以减少病害传播。种植户将选好的种子块茎储存在适宜的环境中,确保块茎的健康和萌发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就生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要求种植户明确生姜种植与管理流程。与此同时,地方农业部门需要做好产业规划,加强种植技术研究,进而实现生姜产业升级,继续实现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代国,张磊,胡一凤.荔浦市高山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3,22(14):73-74.

[2]代进营.生姜优质栽培种植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6(01):175-176.

[3]周亚婷,刘华,祁复蓉.甘肃省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22,53(05):89-91.

[4]司建玲.生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22(03):77-79.

[5]蒋文艳,邓敏斯,窦莉芳.南方大棚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15(01):282-284.

[6]张慧,于春霞,戚九寒.乳山市生姜栽培中不利气象因素及其防御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6):192-194.

[7]王建洲.生姜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21,22(16):59-60.

[8]卢胜国.冀东地区露地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1,16(12):177-1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