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新能源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陈宇

内蒙古华电蒙东能源有限公司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

风电新能源是我国绿色新能源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实施“双减”目标的重要环节。当前新能源开发项目陆续投产和运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在风电新能源建设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风能资源分布不均匀、风电技术成本和存储问题等,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技术和政策支持来克服这些障碍,推动风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更大比重。为此文章从风电新能源项目发展思路入手,讨论风电新能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应对措施,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参考。


关键词

风电新能源;建设问题;对策

正文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巩固和扩大了风电光伏良好发展态势,与此同时,31省市制定了风电场行业政策。实践证实,推动风电新能源建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多样化能源供应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能源市场竞争力。因此在风电新能源项目的发展中要综合考虑资源评估、规划设计、环境社会影响、建设运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实施,并且要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解决,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推动风电新能源建设的意义

首先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风电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使用风力发电可以显著减少燃煤和燃油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其次是多样化能源供应。风电的发展增加了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有助于应对能源供应中的不稳定性;再次是创造就业机会。风电新能源建设涉及从设计、制造到安装和维护等多个环节,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高技能劳动力培训方面;第四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风电项目需要在偏远或农村地区建设,为当地经济带来投资、税收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后是促进可持续发展。风电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不会耗尽且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二、风电新能源项目发展思路

首先是做好资源评估与选址。项目建设前期需要详细进行风资源评估,确定潜在的适宜风电发电的地点,分析使用风测塔和气象数据,以确保风能充足且稳定。在确定适宜的风资源区域后,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到土地使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社会接受度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项目建设地点;其次是项目规划与设计。根据具体的风能资源特征和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型号和技术配置,确保发电效率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考虑电网的接入能力和距离,进行电网接入的规划和优化,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并稳定地输送电力;再次是环境影响评估。通过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可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必要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第四是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和时间进度进行,管理供应链、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在运营管理中定期检修和维护风电设备,优化发电效率,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并最大化电力产量。最后是市场接入与销售。确定电力销售策略,比如与电力公司签订长期购电协议、参与能源拍卖市场等方式,进而保证电力销售收入稳定。与此同时,在竞争激烈的能源市场中寻找竞争优势,例如技术创新、成本效益等方面,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竞争力[1]

三、风电新能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企之间存在责任不清晰

在风电新能源建设中,政企之间责任不清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政府在能源政策上可能制定了推动风电发展的目标和支持政策,但具体到地方层面和企业执行时,可能存在理解偏差或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比如政府出台了补贴政策或配额制度,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执行时未必能有效对接;其次是土地使用和环境管理问题。风电项目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涉及土地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估等问题。政府在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不明确或不足以支持项目顺利进行,可能导致项目推进受阻;再次是电网接入与运营管理挑战。风电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接入电网进行电力输送。然而电网规划、运营管理和市场运作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存在协调不足的情况,导致项目接入困难或电力流动效率低下。最后是经济利益和财政支持的矛盾。风电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长期可持续性往往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或激励措施。但政府与企业之间对于补贴政策、财政支持的执行和管理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或浪费现象,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2]

(二)部分地区配套措施滞后

风电新能源建设中部分地区配套措施滞后,再如相比内陆地区,海上风电新能源存在更明显的配套措施不完善问题。与此同时,尽管海上拥有丰沛的风能,不过主要集中在深海区,投入的距离成本更多,恶的海域环境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配套措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电网接入能力不足。风电项目通常需要将发电的电力接入到电网中进行输送和销售。然而电网规划和建设滞后于风电项目的发展速度,部分地区的电网接入能力可能不足,导致新建风电项目难以及时实现并网,甚至可能造成电力弃风现象;其次是土地使用管理问题。风电项目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风电机组的布设和设施建设,然而土地使用管理的规划和执行滞后于项目的实际需求,这可能导致土地供应不足、土地权属问题、土地使用冲突等,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3]

(三)风电新能源从业人员短缺

风电新能源建设中从业人员短缺的问题是当前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技术人才短缺。风电项目需要具备设计、建设、运维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主要包括工程师、技术员、电气工程师、土木工程师,这些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应对风电项目复杂的技术问题和挑战;其次是管理人才稀缺。风电项目涉及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层面,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运营经理和管理人员来协调项目的各个环节,然而这些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相对不足;再次是专业技能培训不足。风电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设备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然而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机制相对滞后或不完善,使得想要进入风电行业的新人或转行人员难以快速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最后是教育与行业需求的脱节,部分教育体系中的风电相关专业与实际行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造成了人才的供需不平衡[4]

四、如何应对风电新能源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在政企合作中厘清责任

政府和企业在政策设计、执行和监管方面更加协调和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监督体系。同时,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以促进风电新能源建设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性。具体说来:首先是明确分工。政府和企业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并建立清晰的合作框架。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土地资源、审批流程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则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其次是加强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协调工作,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双方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再次是遵守法律法规。政府和企业都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带来的责任和风险,并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合作项目的合规性;第四是共享风险。政府和企业在合作中应当共担风险,共享成果,通过合理分配收益和风险,使双方在项目中都能够获益。最后是保障社会利益。政府和企业在合作建设风电新能源项目时,应当兼顾社会、环保、生态等多方面利益,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通过以上措施,政企合作在风电新能源建设中的责任将会更加清晰,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5]

(二)通过调研机制完善配套设施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的协调、改善土地使用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需要做好调研工作,之后完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提升社会接受度和公众参与度。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合力努力,才能有效推动风电新能源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要点如下:首先是进行市场需求调研。了解当前和未来风电项目的规模、位置、产能以及对配套设施的需求,并且分析道路、电网接入、水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需求;其次是进行区域规划分析。确定风电项目的具体位置后进行区域规划分析,其中包括评估现有的基础设施情况,确定需要改进或新建的配套设施,如道路、输电线路、通信网络、水资源管理;再次是政策和法规研究。研究和分析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是关于新能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的规定和要求,确保配套设施的建设符合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第四是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邀请政府部门、当地社区、环保组织等参与配套设施的规划和设计过程,确保各方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增强配套设施建设的社会接受度和可持续性。最后是技术创新和成本效益分析。探索技术创新,提高配套设施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保在投资和运营阶段都能达到合理的经济效益。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应对风电新能源建设中配套设施的需求,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6]

(三)培养风电从业人员

解决风电新能源建设中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确保教育培训体系能够及时反映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技术进展。要点如下:首先是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针对风电行业的特殊需求,开设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比如制定和实施专门的教育培训计划,以满足风电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需求,其中包括基础培训、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覆盖从安装到运维的各个环节;其次是加强院校合作。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开设风电专业课程或培训项目,并且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毕业生具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再次是实施技能认证。支持风电从业人员获取相关的技能认证,比如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证书、电气工程师资格证书等。认证可以帮助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第四是持续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支持,包括进阶培训、技术更新和管理能力提升。鼓励从业人员参与行业协会、专业组织,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信息。最后是人才流动和留住人才。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和职业发展路径,留住优秀的从业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同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以留住人才。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应对风电新能源建设中培养风电从业人员的需求,确保行业发展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技能水平[7]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电新能源建设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意识的提升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其在能源行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推动风电新能源建设不仅是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步骤。风电新能源建设不仅是应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风电新能源建设中需要在政企合作中厘清责任,通过调研机制完善配套设施,培养风电从业人员,进而通过多项措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能源政策的支持,风电将继续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辉,胡建锋,陈浮.采煤塌陷地赋能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为例[J].中国土地,2023,22(10):48-50.

[2]崔雯珺,廖素娇,郑晓钟.风电建设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J].绿色科技,2023,25(14):41-46.

[3]程琍琍,韩统坤,胡凯建.锂电公共检测平台的规划、建设及其对新能源行业的推动——以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例[J].冶金管理,2023,15(11):17-19.

[4]唐继文.新能源风电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要点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3,25(09):67-69.

[5]彭波.新能源风电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2):113-115.

[6]陈卫明.神大集团:紧抓行业利好,助力新能源建设[J].中国报道,2021,24(06):76-77.

[7]包鼎,赵双奎,彭东铭.“三维一体”智慧风电场建设实践[J].创新世界周刊,2021,14(01):22-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