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应对
摘要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正文
1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解析
1.1预制构件生产风险
从当前预制构建生产情况来看,很多生产商的规模有限,再加上建筑构件生产经验不足,使得生产出来的预制构件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另外,预制构件一般都是由生产厂家统一生产,然后运到施工现场,施工距离的不确定性,运输车辆情况的差异性,这些都导致预制构件的保护情况有所不同,运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有时预制构件还未运到施工现场就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此外,在对预制构件进行组装时,大多应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因此应加强对施工现场预制构架制作及安装流程的监控,避免预制构件安装过程出现安全问题。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中,其预制构件的装配是重点工作内容。在运用大型设备对预制构件进行装配时,若各部门之间不能做到协调统一,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则极易因构件安装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安全管理事故。
1.2人为风险
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属于新型的施工方式,因其有诸多应用优势,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建筑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难度更大,而且由于其操作比较复杂,对于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工作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来看,仍存在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较低等。而这主要表现为相关管理人员工作模式不当,管理意识的不足和僵化,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严格的考核,使得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无法顺利实施,进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受人为风险的影响,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存在了不确定因素,增大了施工风险。
1.3技术风险
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起步较晚,相关人员对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施工技术、工序流程等都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足够的施工经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人为的疏忽而违规操作,进而埋下安全隐患。此外,虽然装配式工程理念在建筑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施工技术仍有待完善,部分施工技术并不成熟,很难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建筑的稳定性。例如,隐蔽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孔道灌浆技术、墙体节点连接处理技术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2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分析
2.1健全管控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首先,施工企业应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界定好各部门的具体管理范围、工作内容等。其次,健全相关审查制度。在进行管理与交接工作时,应在交接前对上一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审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确保管控工作落实到位。再次,通过内控方式,审核各项决策、计划,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并加以改进。最后,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施工情况以及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若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正,如有必要,也可以制定全新的管理制度。建立清晰的管理组织构架,即能对各部门的权责内容进行划分,也能有效解决部门内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2识别存在风险,减少环境风险影响
环境风险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例如,大风、暴雨、降雪等天气都会对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且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对于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恶劣天气,立即实施相应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因素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
2.3建立风险模型,落实风险预防对策
企业应通过建立风险模型的方式,对于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与风险来源进行分析,在施工前对施工环境进行仔细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与预防对策,制定出完善的应急方案。在建立风险模型时,首先需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明确。该体系属于灰色模糊系统,因此应从系统理论出发,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风险未知程度,然后运用模糊数学,建立相应的方向模型。在落实风险预防对策时,首先应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出发,根据施工特点与施工内容,选择适当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从而降低机械设备与材料等因素对于施工安全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设置具有高辨识度的施工安全警示标志,以此来警示他人,控制安全风险。虽然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中都建立了多项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但仍无法完全规避安全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投保,以此来降低自身的经济损失。
2.4注重吊装管理
吊装施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较大,施工前期需要施工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吊装方案的制定以及机械设备的选择等,吊装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建筑构件数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吊装施工的难度以及施工风险,致使吊装施工的工程量明显增加。科学的吊装管理,既包括吊装方案的科学制定,又包括吊装过程中各操作的安全管理,其中吊装方案的内容应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合,并需要将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考虑全面,有助于提高吊装安全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优化支架管理装配式建筑在现场拼装过程中,部分大型构件的拼装或者是高空操作需要施工人员临时搭建支架,以便于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提供便利。临时支架的搭建应注重牢固性以及稳定性,需要保证施工人员施工操作的安全性,所以支架搭建需要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支架搭建的稳固性与支架原材料质量以及搭建方法有关,原材料应该选择符合国家质检标准的材料,支架搭建方式应科学、合理,相关数值计算应正确、精准,且能够满足支架的承重要求。支架搭建时,施工人员应不断对支架的搭建方式进行优化,以此增加其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支架倒塌事故。
2.5规范施工操作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虽然简单、便捷,但是其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求较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且具有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经验,能够确保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操作有序进行,尤其是在吊装施工方面。与此同时,注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聘请专业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团队完成装配工作,有助于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安全管理风险的规避。技术型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如塔吊司机、施工技术人员等,有助于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而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安全管理经验,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吕志军.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措施[J]. 门窗, 2022(2):2.王鑫.
[2]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 砖瓦世界, 2020, 000(006):109,198.
[3]邓云彬、朱俊成、蔡棚羽、谭名燕、熊健.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措施[J]. 砖瓦, 2020(9):2.
[4]常春光, 颜蕊蕊, 李腾坤. 基于SD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及管理措施[J]. 2021(2018-4):371-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