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途径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墙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因而,教育者应当思考,如何将思政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展示中华无限的文化力量,帮助学生学习价值观,培养爱国精神。本文重在探索思想政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途径,希望为创新初中思政课教学模式提供思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坚定初中学生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是针对初中生的重要价值引领,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标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面向成长阶段的学生,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精神,理性且客观的认识中国的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带领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使命,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相结合,敢做新时代下的奋斗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1]。
(二)有助于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日常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逐步强化学生的品德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让学生从初中阶段就成为综合素养高的现代化人才。在初中思想政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发现思政课的乐趣,同时紧密结合时事政治,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加入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中不仅课本是教材内容,社会上的真实事件,身边的故事,比如疫情防控中的典型人物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塑造发挥价值[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课堂,整体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受到外界影响最大的阶段,这个时间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指导学生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初中生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舵手,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者,因而,必须重视对初中生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摆脱消极思想的腐蚀,那么就要从教育引导,以课堂为主抓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正确引导初中生的品德养成,正视学生的价值冲突和矛盾,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提高道德文化素养。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过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主要是对24字内容的背诵,这种记忆方式是片面的,过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24字价值观内容是对社会文化,中国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学生学习不仅要熟练背诵,更要从行为习惯上接近内容,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3]。很多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背诵,但是亲身实践中,反而表现的一塌糊涂,甚至一些学生无法分辨邪恶与友善。总而言之,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透彻,概念模糊,不能用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实践,不能有效甄别社会上的行为,这是对价值观本质的不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价值观内容较为重视,只关注了学生的背诵情况,而忽视了行为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要塑造学生的行为,要引领学生的思想,要养成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融合过程中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
初中思想政治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主要是通过文字和背诵的形式,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要求。教师讲授价值观内容时,主要教具是黑板,粉笔,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无法正确表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也不能体现思政教育的方向性,引领性,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将自己身边的真人故事,党员案例等作为思考素材,分析何为爱国。也可以小组讨论,分析探讨新时代下的爱国行为,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路径
(一)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引领核心价值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到其中的共通点,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做好内容的衔接,真正发挥好思政教育的力量。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分阶段,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价值观教育,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引领价值观的核心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通过制作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课件,要挖掘出教材的内在价值,通过多样的形式呈现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引领正确价值观教育。
比如,在学习《讲述春天的故事》时,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导入环节进行设计,呈现出温馨的画面,出土的新芽,滚滚的春潮,无声的大雁,奔跑的孩子,再配上轻松的音乐,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教材内容中的春天,就能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勃勃,感悟到国家的发展壮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种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期待。
(二)创设多样化的活动教学,感悟价值观
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活动教,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价值观,让学生在行为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课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创新教学模式,要注重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要关注学生活动开展情况,才能真正从理念上的培养转变成行为上的养成。思想政治课堂中创设多种活动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活动教学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记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活动教学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真实人物和典型故事,真正让思想政治回归生活。
(三)重视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教师要重视社会实践,要让学生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要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困惑,磨难,有过心灵感悟,才能逐步形成。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让学生用行为践行价值观。丰富的实践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做好辅助,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窗口,为学生感受国家的蓬勃发展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到爱国之情,培养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精神文化的精华,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品德,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中教师应当采取创新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活动教学,重视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价值观内涵,用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与策略[J]. 2021.
[2]张微, 高峰, 赵路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0):3.
[3]赵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作家天地, 2020(14):2.
[4]戴红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 2021.
[5]王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