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天兰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沙窝中学 551501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利用技术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为传统文化进课堂提供参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文化自信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引导学生继承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有意义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还存在诸多不足需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结晶蕴含着丰富道德理念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意义。传统文化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诗词歌赋、典籍名著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能让学生在优美言语中感悟崇高价值理念在动人意境中体会传统美学魅力提升审美情趣涵养人文气质。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传统文化蕴含丰富语言文字资源引导学生习古代经典能夯实语言根基蕴含深邃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品味传统文学能拓展思维空间蕴含独特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传统艺术能提升审美素养蕴含博大文化精神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能坚定文化自信。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

尽管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开展。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虽也会涉及传统文化内容但往往随文章内容零星点缀缺乏系统规划和设计教师对整本教材中传统文化因素挖掘不够对不同文化专题内在联系把握不足导致传统文化内容呈现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文化认知。部分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仍沿用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情感体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难以真正走近传统文化体会其中精神价值。当前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评价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上过于强调知识掌握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综合素养提升片面结果评价导向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难以形成内在文化认同。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恰当导入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载体教师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恰当导入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传统诗词之美感悟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教师精选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古诗文篇目采用吟诵赏析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诵读和鉴赏中感受古典诗文语言魅力[1]。教师要注重现代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挖掘现代文虽为白话文但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发现和感悟中华文化内在价值。

例如在教学《邓稼先》一文时文章通过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生动刻画了邓稼先的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邓稼先身上彰显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一是忠诚邓稼先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是理论物理学博士却毅然回国投身祖国核武器事业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现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二是奉献邓稼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戈壁隐姓埋名攻关核武器体现了先国家之忧而忧、后国家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三是坚毅两弹试验关键时刻邓稼先面对重重困难表现出“我不能走的决心和勇气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四是淡泊邓稼先生活简朴不谙世故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展现了中华民族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邓稼先身上闪耀的民族精神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二)创设传统文化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灵活创设与传统文化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古人生活情境中古诗词朗诵戏曲表演非遗展示形式都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艺术之美。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知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吴地特色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吴地山水、民居建筑、文物遗迹等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吴地独特的人文风貌。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与吴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如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吴文化博物馆现场聆听讲解员介绍吴地的历史变迁、文化特点欣赏吴地的书画刺绣等传统工艺品在参观体验中加深对吴文化的认识。教师举办“诵读经典•品味吴韵的古诗文吟诵活动引导学生吟诵《孙权劝学》及陆机、陆云等吴地诗人的代表作在诵读声中感受吴地文化的深厚底蕴教师设计“走进吴地非遗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苏绣、泥人、玉雕等吴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基地聆听传承人讲述现场体验制作过程从而更加直观、立体地感受吴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对吴地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能更好地理解孙权重视人才、注重教育的远见卓识感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人生哲理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传统文化学习路径

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路径让传统文化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立体教师利用网络平台链接海量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名家讲座纪录片动漫游戏都是非常好传统文化学习素材教师从中精选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内容制作成微课慕课形式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现传统文化学习延伸和拓展[3]。教师利用ARVR技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空间虚拟博物馆参观虚拟非遗实践都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立体魅力。

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搜集更多反映乡愁主题的文学作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研读、比较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乡愁情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传统表现理解中华民族深沉的家国情怀。教师可播放一些展现乡愁的微电影、音乐作品如电影《小城之春》主题曲《乡愁》歌曲《乡愁》《游子吟》等用更直观、艺术化的形式打动学生引发他们对乡愁的情感共鸣。教师利用VR技术带领学生走进虚拟的“家乡博物馆,通过一幅幅家乡风景图、一段段乡音视频、一件件乡情记忆沉浸式体验乡土气息感受乡愁之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视频、音画、书法等形式创作献给家乡和母亲的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之心。

结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语文教育使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导入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善于创设传统文化情境精心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天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3(26)145-147.

[2]李桂英.浅析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7)140-142.

[3]王存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3(5)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