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学科融合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心影

福建省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常山中心小学,福建省漳州市363307

摘要

小学英语学科是启蒙学生语言口语交流和阅读理解思维的重要内容,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教学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在英语课堂中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适应未来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语言训练,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开展融合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拓宽学生的学科融合视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探究新课标背景下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课标;英语学科;融合教学

正文


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新课标注重贯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教学通过学科交流融合,实施综合化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动力,创设高效的英语学科融合课堂。

一、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综合概述

(一)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的含义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语言口语交流能力、文化发展意识、创新思维品质和学科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适应新教育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学科融合教育是有效路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丰富学生除英语学科以外的学科理论知识,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丰富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将碎片化的英语知识实现学科融合,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以新课改目标为导向,实现学科融合发展的新课改目标。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教学是创新性的教学策略,以英语学科为中心,选择英语学科中的阅读主题和实践活动,突破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限制,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融合碰撞,优化学科融合平台,并对跨学科的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和创新设计,实现英语学科融合教学发展[1]

(二)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的深远意义

     英语学科的融合教学是新教育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有效策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扩大英语课堂容量,打破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英语课堂采取分学科的教学形式,在英语课堂中局限于讲解英语学科的知识,小学生无法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横向联系中,缺乏自主融合能力,导致学生的学科思维僵硬化,无法激发学生学科融合的辩证思维。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教学,将英语学科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的联系,并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的主题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夯实学生英语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扩大了英语课堂的知识熔炼,并渗透跨学科的知识交流,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融合的丰富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链,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有利于合理控制学习难度,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提质增效。小学生在接触英语时,学科思维正处于启蒙阶段,受汉语交流大环境的影响,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存在抵触的心理。在学科融合教学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英语学科知识进行解决,利用其他学科的链接知识或者融合点,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交流,有效降低英语学科的学习难度。英语学科融合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便于理解的课堂环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学科理论知识,理解英语学习问题,将其他学科活动积极融入到英语活动中,合理控制英语知识的讲解难度,从而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解决方式,在学科融合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创设高效的小学英语学科融合课堂[2]

最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使学生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跨越式发展。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高阶思维是其高级形式,学生从低阶思维发展到高级高阶思维,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并积极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创新性的学习。在英语学科融合中,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理解英语知识,将低阶思维跨越到高阶思维,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跨学科融合交流,能够加强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根据新课改目标,加强知识之间的融合,形成整体化的思维体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一)结合英语篇章内容,实现内容的延伸拓展

英语学科融合是英语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实现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及个性化发展需要,结合新课改目标,分析英语课本教材中的篇章内容,厘清英语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性,不断优化整合英语学科融合知识,利用其他学科的领域知识,助力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丰富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内容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效率,创设高效的英语学科融合课堂[3]。例如,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 Food and health》这节课时,教师在讲解英语课本中的食物健康过程中,可以引入语文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学科融合的发散式情境,引入日常的健康饮食,融合到本节课的食物知识科普中,讲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汉堡薯条,向学生解释不健康的食物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性学科融合思维,并有效延伸拓展本节课的食物健康知识,让学生体验多元化的学科知识。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趣味性的学科融合课堂

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生动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使得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敏锐、感性。在英语学科融合课程中,教师将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融合,借助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工具,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营造轻松的英语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英语学科融合过程,在夯实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学科融合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信息技术学科与英语学科融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活动,选取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辅助英语课堂的开展,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Mothers Day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感恩母亲节,教师可以根据英语篇章,为学生播放萱草花》《妈妈不要离开我等相关歌曲,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唱熟悉的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趣味性的学科融合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英语教学内容与诸多歌曲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多媒体,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降低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从而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融合劳动实践与心理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当前社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英语学科融合课堂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成长心理。在新课标指引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积极融合劳动实践与心理教育课程,在英语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中,积极建立与劳动、心理相关的横向联系,实现学科融合教学,在劳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英语学科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发展观,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例如,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 Housework》这节课时,教师围绕家务劳动展开,注重学生在家庭中帮助父母劳动的生活经验,将英语篇章阅读与日常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掌握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正确的认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意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合劳动实践与心理教育,让学生在习得英语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交流过程,掌握正确的情绪表达能力,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心理品质,有效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学科融合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独立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和认知的融合,有利于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结合英语篇章内容,实现内容的延伸拓展,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营造趣味性的学科融合课堂,融合劳动实践与心理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建立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学生的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汤慧慧: 跨学科融合式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J].教育参考,201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