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物资配送体系完善与流程优化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于平飞

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油田实行“统一规划、专业管理、统一采购、集中存储、区域配送、网络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实用高效、全程联网的网络化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进网络化物流配送,有效整合油田物流资源,实现物资共同配送,提高物资监控能力,增强整个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活力,为油田生产建设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通过这种网络化的共同配送,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仓储成本和物流配送成本,达到了提高物资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油田核心竞争力、促进油田的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物资配送;多层架构;配送体系;流程优化

正文

1 原物流配送体系弊端

经过近年油田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能够满足油田配送作业的需要。然而,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配送观念和配送制度的不健全限制了油田的进一步发展。(1)物资供应体制落后。油田多年来一致采取自提式和直达式两种物资供应模式,加上配送品种单一(仅限于化工、劳保等品种)、配送范围小、配送金额占油田物资消耗比例低,导致“少批量、多批次”的物资供应方式,造成大量的仓储设施闲置和大量物资的积压、破损、浪费,推高了物流配送成本,不利于油田的进一步发展。(2)物资管理制度执行乏力。油田各部门为了各自利益,以急需生产用料等各种理由为名,不执行物资管理制度,不通过供应处集中采购而进行私自采购,扰乱了油田物资正常采购、验收、入库、出库和配送等秩序,使得物资管理制度的执行不能落到实处。(3)资源配置不合理。油田家家都设立仓库,但没有设立区域配送中心,造成大量仓储闲置,库存利用率低,不足50%。(4)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油田组建之初的物资配送中心,仅能完成基本的送货功能,流通加工业务还未开展,进货、分拣等业务各自运行,信息化程度低,配送作业受其他部门限制,配送效率不高。(5)配送信息化程度不高。虽然油田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和物资配送专栏,但是功能还不够强大,存在着信息严重滞后、信息互动不畅以及物资需求信息传递路径过程及反馈周期过长等问题,导致系统用户查询不方便,不能及时查询油田各单位物资需求和库存信息,影响物资配送效率。

2 构建油田网络化共同配送体系
2.1 搭建油田物资配送网络
   油田的配送覆盖化工材料、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油料、煤炭等43个大类、数千种物资,配送金额占油田物资消耗比例逐步提高。物资配送率保持在85%以上,物资配送准确率和及时率达到98%以上。随着油田配送品种的不断扩大,为更好地确保物资统一配送,和滨南四个物资配送中心。按照就近原则,以物资配送中心为圆心,就近增加了物资配送网点,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油田的以一级配送为主,二级配送为辅,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一体化物资配送网络。基本做到了区域内物资的统一集中存储、采购、调配和配送。

2.2 构建油田网络化共同配送体系

2.2.1 油田网络化共同配送体系结构。(1)用户层包括用户、科室、仓储人员、配送人员等,在一定的权限下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及时响应系统需求,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图片11.png 

1 油田网络化共同配送体系结构图

2)集成层连接基础层与应用层,包括物流资源共享、配送流程优化、提供Web服务组件注册功能和目录服务、信息的传输和交换、配装和配载模型的构建、信息的高效安全管理等。
3)应用层实现网络化共同配送的程序化管理,在用户、科室、仓储、配送中心之间搭建相互沟通联络的桥梁,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配送流程的规范与优化、协同库存管理、任务与车辆调度管理、信息管理等具体业务。基础支持层包括 Inernet/Extranet/Intranet网络支撑系统、 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www、FTP 等服务体系以及中间件平台等组成的支撑环境;J2EE开发与运行软件架构、XML、Soap等技术协议,数据搜索与分析技术、系统集成接口标准与规范组成的系统支持技术、标准与协议;物流设施、仓储资源、人力资源、数据库和模型库等组成的数据中心;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系统建模和信息管理组成的系统开发与应用工具。

2.2.2 油田网络化共同配送流程。

在当前石化改革形势下,油田内部实施专业化重组和整体改制,将钻井、勘测等主体业务和医疗、教育、社区等系统逐步分离,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拥有物资采购的独立自主权。油田物资供应处须及时转变观念,顺应市场发展,精准市场定位,高效合理运作, 规范化管理,组建配送网络,开展共同配送。依托油田局域网,借助“三流合一 ”、ERP、GPS等项目的全面运行,建立网络化共同配送系统,实现物资计划的科学申报、及时汇总、准时结算和动态管理,有效防止先用后报的违规采购行为发生。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统计油田内各科室的用料申请,采用统一规划、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模式,配送中心根据各配送点的分布区域,合理配置配载人员,通过专业的配送队伍采用先进的堆垛机、叉车从库房取货,采取同方向捎带运输、多品种混合配送等运输方式,配备适宜运输车辆,科学合理地配装和配载,优化配送线路,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将物资发送到各配送点。配送点再根据配送计划进行二级配送。油田物流共同配送供应模式流程如图4所示。

图片12.png 

2 油田物流共同配送供应模式流程

油田物流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用“统一规划、集中采购、统一存储”的系统方法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物流设备对物资的采购、入库、装卸、搬运、储存、配送等进行标准化操作,缩短物资流通过程。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和布局物流网点,科学配置物流资源,对物资供应处和二级物资供应部门进行业务重组。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场地,将油田物资总库改建为一级配送中心,建立各个分区的二级配送中心,规范物流配送流程,建立一支强大的物资配送队伍,充分发挥网络化、专业化、规模化优势,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配送成本,推动油田物资供应系统整体向现代化物流转变。
2.3 油田网络化共同配送功能实现

1)系统管理的功能主要是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不同用户在一定的权限下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系统运行时产生的一些数据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汇总、压缩、存档和删除。(2)仓储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条码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对油田的仓储资源进行集中存储、控制与管理,提高仓库的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3)资源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对仓储资源和物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整合,以充分利用物资源,优化油田产业结构,促进油田配送中心布局合理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4)调度管理的功能主要是根据油田物资采购和配送计划,对共同配送活动进行协调,学安排物资的采购和运输,协调车辆、人员、库存等资源,保证物流、人流、资金流的畅通。(5)配送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共同配送过程的在线监控,以保证物资配送的安全。根据配送计划、任务对车辆和司机进行调度和管理,结合实时路况,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以节约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6)信息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对车辆、人员、线路等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以及时了解物资配送情况,并根据运输线路计算出配送费用,以供油田各部门做参考。
2.4 完善油田物流网络化共同配送
2.4.1 大力推广“分区设库”、“配送供应”的新模式,开展协同配送。油田跳出由物资供应处进行物流配送的格局,从油田整体层面规范配送中心配置,统一整合物流资源,进行一体化运作和协调。通过“撤站、设科”、“分区设库”、“资源集中”、“实施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消除家家有库存的弊端,按照一定的生产区域设立配送点,优化人员结构,解决油田人员过多、层次过多、库存过大、仓储过剩、费用居高不下的矛盾。按照资源集中和就近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和布局一级、二级物资配送中心,理顺和优化一级配送点设置和管理,组建物资加工区、包装区和存储区。一、二级物流配送中心各司其职,负责各自层面的物资配送,并合理调整二级配送中心的库存,实提高配送的效率。
2.4.2 减少流通环节,推进配送过程网络化管理。油田物流共同配现库存的科学有效管理,送的核心在于用“统一规划、中采购、统一存储”的系统方法,将物资的采购、入库、装卸、搬运、储存、配送等过程纳入网络化管理,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物流设备对物资配送进行标准化操作,以配送为中心,对采油厂内部物资管理流程进行整合,通过对各用料单位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优化资源配置。
2.4.3 加强仓储管理,改进仓库业务流程。作为物流配送中枢环节的仓储作业,一是加强对物资入库的管理。将采购单和入库单结合起来,对到货、核对、计量、质检、评价、入库进行有效控制,使采购结算、质量控制、入库管理协同工作,通过设立产品标识、标注验收环节、提高包装标准,严把产品质量关,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厂家,一律不办理入网手续;二是提高库存利用率。将库存物资进行分类存放,如将流动性强和动态波动不大的物资分开存放,对配件类物资实行固定位置存放,同时波动空出相应的作业空间,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加强物资检验管理。定期会同油田技术监督部门,对油田物资进行全面抽查。实行物资检验与监督检验并举,不断扩大检验覆盖范围。加强对不合格物资的处理力度,对发现的不合格物资,采取退货、换货或索赔等一系列措施保证物资的质量。
2.4.4 积极探索物资生产和消耗规律,加强用料计划的前瞻性和准确性。通过网络化共同配送系统将计划收集、信息采集、数据汇总、信息管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并纳入网络化管理,一方面严格物资配送计划上报制度,利用覆盖全油田的局域网,摸清油田各部门物资生产和消耗规律,加强油田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充分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加强计划的严肃性和前瞻性来减少急用料、零星用料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料计划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从配送物资需求计划着手进行科学预算,确保需求计划的准确性。抓好计划上报和考核工作,对因客观情况出现的积压,采取调剂、调拨、退货等形式加以调整,避免用料浪费。
2.4.5 科学制定运输方式和配送线路,实现物资配送的信息化、可视化。根据全油田物资配送地点、路线的走向,加强内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制定科学高效的配送计划,对老旧配送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优化运输线路,提升物流配送管理水平。油田各物资需求部门通过登录系统可实时了解物资的配送、库存、调度等信息,了解整个物资配送过程,准确掌握各自物资的供应情况,实现物资配送的信息化、可视化。

参考文献

[1] 常三霞.  油田物资配送管理研究——以中原油田为例[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