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学习阅读策略单元——以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材解读】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种单元类型,不以双线结构的方式来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重点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进行“有目地的阅读”这一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教材对“有目地的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课文特点:《竹节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不仅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玩法,斗竹节人的乐趣,还叙述了一个和老师有关的故事。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既有记叙、描写还有说明,与之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是开展“有目的地阅读”教学的典型材料。
【教学建议】
一、 布置单元活动任务,激发阅读期待。
设计意图:
2022版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涉及到课程实施的内容是第四条,具体表述是: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竹节人”作为一项传统的玩具,会让现在以电子产品为主要玩具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像骨把、织线、九连环、空竹、拨浪鼓、陀螺、竹蜻蜓、沙包、泥人等传统玩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既陌生又新鲜的,尤其在学完《竹节人》这篇文章之后,学生会对这些传统玩具产生好奇心。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本单元教学可以尝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精心设置“展览会”这样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的情境,也可以说是一次实践活动,举办班级或者校级甚至更大范围的(如社区)传统玩具展览会,扎实落实课程标准精神。
活动任务:
学生接受的大任务就是做被展览玩具的解说员,具体分解的小任务有:1.查阅书籍,或者向长者了解传统玩具都有哪些?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传统玩具,写一写制作指南,教一教参观者怎么玩。3.想好解说的内容,解说的时候可以一边玩玩具一边讲解,把自己玩玩具的乐趣也一并解说出来。4.每一件传统玩具的展览形式,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拘一格地去表现。
二、 学习阅读策略,提升专项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会写“凛”、“疙”、“瘩”等15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阅读任务。
3.运用略读的方法,初步感受根据阅读目地选择阅读内容。
4.运用精读方法,初步感受怎样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篇文章,懂得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阅读内容不一样,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
学习过程:
1. 任务一: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内容。
1.1明确任务:读一读课文导语的内容,思考:本课学习要完成哪三个学习任务?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一共有三个:a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b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c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2完成任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完成第一个任务要重点关注哪些段落?学生根据任务,快速浏览课文。汇报交流,明确写竹节人制作指南重点关注第3自然段,教别人玩竹节人重点关注8-9自然段。
1.3梳理方法:快速浏览课文,只关注和任务相关的内容,无关的段落跳过不读。
1.4运用方法:试着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找到完成任务二和任务三所要重点关注的段落。交流明确:完成任务二需要重点关注的阅读内容是11—19自然段,完成任务三需要重点关注的阅读内容是20—29自然段。
2. 任务二: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学习任务。
2.1布置预习任务:自主阅读,重点关注第3自然段,完成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学习任务;自主阅读,重点关注8-9自然段,完成教别人玩竹节人学习任务,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阅读过程。
2.2展示预习成果:学生展示竹节人制作指南,分享竹节人制作指南的内容;生生间、师生间进行评价;借助文章第3自然段内容,交流完成任务时用到的阅读方法;总结方法,明确为完成阅读任务主要运用了提取关键信息、整理信息、借助课文插图进行阅读、联系生活进行阅读的阅读策略;学生互相展示、欣赏彼此的竹节人制作指南。
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竹节人玩法,边讲解边演示;介绍用到的阅读方法;总结阅读策略:抓住重点词句,提取关键信息;学生练习演说玩竹节人。
2.3梳理阅读策略:完成任务二运用了哪些阅读策略?学生交流明确:精读了3、8、9自然段,将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借助图片阅读、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完成了写玩具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竹节人的任务 。
3. 任务三:完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学习任务。
3.1自主阅读相关段落,完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学习任务。
3.2交流分享:阅读11--13自然段,体会名字有趣。朗读体会:抓住“齐天小圣”和“金钩大王”,自由谈感受,朗读;想象体会:如果你也有一个竹节人,你想给他加个什么武器,起一个怎样更威风更响亮的名字呢?阅读15自然段,体会打斗有趣。运用想象:抓住“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得意洋洋、弄巧成拙、磕飞”这几个词语,体会到斗竹节人有趣。想象表演“得意洋洋”“大呼胜利”的具体情景,朗读。总结阅读方法:抓住重点句子,关注重点词语,展开想象。
4.任务四: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学习任务。
4.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4.2请一名学生讲故事,并介绍自己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
4.3学生评价,提出建议,聚焦描写老师玩竹节人的段落,思考:可以加入哪些细节?
4.4发挥想象,完善故事情节。
三、 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学习运用与迁移运用:
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学习《故宫博物院》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的阅读。
开展活动:
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活动过程安排:单元学习伊始,布置活动任务;第一篇课文学习之后,有序开展活动,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收集感兴趣的传统玩具说明资料,形成资料库;第二篇课文学习完之后,是本次活动的推进阶段,学生试着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完成活动任务;单元学习结束后,是这个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可以拿着自己感兴趣的传统玩具,或者介绍玩法,或者展示怎么玩,或者介绍制作方法,或者谈自己玩这个玩具的感受,活动的开展贯穿在本单元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活动效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养成必须强调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在活动中,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传统玩具拿来,先在小组内进行演练,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思考,玩具指南怎么写有趣?玩具玩法怎么展示吸引人?怎么让参观者体会到玩具的乐趣?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展示自己喜欢的玩具?是用连环画,还是思维导图、表格、海报?要怎样把非常喜欢的玩具之美展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的能力、审美能力有效得到了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玩具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学生慢慢走进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这个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展开学习,他们以《竹节人》为蓝本,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走进网络空间,走进长者,梳理之前学到的阅读方法,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阅读策略,选取恰当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