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翻转课堂”、“展示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鱼类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侯聪聪

宁波大学 315832

摘要

为了让初识水产专业课的本科生掌握《鱼类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同时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提升本专业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教师以基于传统课堂,结合“翻转课堂”、“展示课堂”的教学方式应用于本门课程教学实践。结果显示,教学实践不仅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

鱼类学、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展示课堂

正文


我校的水产养殖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的5个水产养殖本科专业之一,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和宁波市的品牌专业。《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水产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主要是研究鱼类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使学生深刻理解鱼类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内容,并将相关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到水产养殖中。

水产专业课的本科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同时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提升本专业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成为《鱼类学》授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国内不少高校同行依据专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鱼类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1][2][3]。在近期的教学中,笔者以基于传统教学课堂,结合翻转课堂展示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鱼类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鱼类》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目标

1)思政目标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及时了解水产养殖方面的国内外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方面的科技战略需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使命感与责任心,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动能

2)知识目标: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掌握鱼类各器官的主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掌握鱼类的生物学特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鱼类生态学基本知识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基本掌握鱼类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鱼类、特别是经济鱼类的分类地位及分类特征。

3)能力目标:掌握鱼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的基本形态,鱼类各器官的主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鱼类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鱼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鱼类生态学基本知识和常用的研究方法等。能够把鱼类学的基础知识合理运用于水产养殖生产中。同时通过课程学习,让本科生掌握自学习团队合作探索的能力

4)素质目标:通过鱼类学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术,为后续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观赏鱼类、鱼类免疫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查找文献、阅读文献、研究探索的能力,也为从事鱼类科学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结合翻转课堂展示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涵义

2.1混合教学模式释义

“翻转课堂”是由美国Cedarville 大学Baker提出概念,伴随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被不少教育工作者应用于各类教学研究[4] “翻转课堂”更多地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前与课后自由时间,借助网络慕课、B站等互联网优质学习平台,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深化学习。该课堂的应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平台,同时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的不同,把适当的学习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示课堂”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小组形式参与,以达到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目的导、以教促学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5]

笔者在《鱼类学》课程教学中,以传统教学课堂为基础,融入翻转课堂展示课堂形成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模式中,让各类教学模式所占教学课时的比例达到相对平衡点,从而达到本门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目的。

 

3混合教学模式鱼类学课程教学实践方案

 

3.1教学学时安排

《鱼类学》课程教学课内学时为6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教学时与实验学时各课内时的50%(34学时,此外本门课程安排学生课外自学学时为54学时,总学时为122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

 

1:《鱼类学》课程安排

理论课程

34学时

板书课堂

30学时

展示课堂(含教师讲评)

4学时

实验课程

34学时

传统实验课堂

26学时

展示课堂(含教师讲评)

8学时

课外自学

54学时

翻转课堂

20学时

展示课堂(课外准备)

10学时

课程作业

24学时

总计

122学时

 

在教学实践,传统课堂(板书课堂、传统实验课堂、课程作业)学时占比66%,翻转课堂学时占比16%,展示课堂学时占比18%见图1


3.2教学内容安排

传统课堂授课方面理论课即按照课程章节讲授知识,重难点知识着重精讲实验课方面则教师实验指导,学生以2-4组分组进行课堂实验,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各类验证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

翻转课堂授课安排方面,一方面,在理论课或者实验课前给学生们布置网络课程学习任务上课时会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查学生实验预习报告、课上集中解答翻转课堂学习的疑惑等方式检查与巩固课前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在课后布置学生通过网课程巩固刚刚讲授的课程,拓展思维,通过课后习题作业检验与巩固学习成果;此外,根据课程各章节的实际内容,利用翻转课堂布置网络课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实践,例如布置学生学习《学习强国APP中关于宁波象山开渔节的视频,布置学生学习如今海洋环境方面的视频等等课堂上让学生谈谈学习感受。

展示课堂授课安排方面,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布置课外学习任务,组内成员就给定任务进行课后学习,最终制作PPT并进行课堂展示学习成果。根据每组展示成果以及小组成员实际参与情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3.3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30%,实验占20%,期末占50%。平时成绩中,出勤率占比5%,其余25%均根据学生在以上三类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打分(具体表现为:课程思政实践5%、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占5%、课堂互动占5%、课堂讨论占5%、课后实践与小组展示占5%;实验成绩中,根据学生的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水平进行打分,其中实验准备中,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期末成绩则为学期末组织的《鱼类学闭卷考试成绩。

 

4混合教学模式在《鱼类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4.1《鱼类》课程成绩简述

根据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方法授课的班级,《鱼类学》学期成绩均分在80分左右,其中平时成绩平均分为90分,实验成绩平均分85,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70分。从课程成绩方面讲,已经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4.2《鱼类》课程教学反馈分析

更好地了解学习本门课程学习的本科生上课体,特对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经数据整理后,借助SPSS软件分析的相关结果

4.2.1本科生课程学习效果反馈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经过混合教学模式的鱼类学课程学习后,该班级的学生所反馈的学习效果理想,达到该门课程的授课目的,详见表2。

2:《鱼类学》课程学习效果分析

名称

样本量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中位数

目标意义掌握

21

80.000

100.000

87.619

9.952

80.000

知识点掌握

21

80.000

100.000

86.667

9.661

80.000

实验掌握

21

60.000

100.000

86.667

11.547

80.000

加权打分

21

72.000

100.000

86.857

9.562

80.000

 

4.2.2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自身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的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班级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本门课程所需要掌握的课程目标能力以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均有提升。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个方面,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包括能够自主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理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点和自我考核等)、阅读能力、课堂听记能力、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均在本门课程学习后有所提升,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几种能力与本门课程学习与否显著相关,详见表3。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学习的相关性分析



组织学习能力

阅读能力

课堂听记能力

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课程学习前后
0代表前,1代表后)

相关系数

0.372*

0.422**

0.480**

0.386*

p 

0.015

0.005

0.001

0.011

* p<0.05 ** p<0.01

 

2)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本门课程后,本科生团队协作能力有所提升详见图2

 

2

3)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本门课程后,大部分本科生综合素质水平自我感觉有所提升详见图3

 

3

 

5总结与反思

混合教学模式在《鱼类》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达到了预期的课程教学目标,而且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水平,这本专业学生开展后续的学习及深化研究奠定很好的基础。当然混合教学模式鱼类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中,还存在改进提升的地方例如部分学生反馈课程作业较多、课程占据学生较多课外时间;又例如在展示课堂的应用上,存在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的情况针对暴露的这些问题,笔者思考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改进1)将部分课程作业改变为定期小测试从而巩固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调整课后巩固知识所花费的时间;2)在翻转课堂的应用上,教师提供更多的短视频学生学习,减少学生平台搜集资源的时间;3)展示课堂的应用上,在小组准备材料阶段,教师利用课后时间对各小组进行专项辅导,从而提升展示课堂的效果以及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齐茜,张春暖,张纪亮.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鱼类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今日畜牧医,2019,35(01):104-105. 

[2] 唐文乔,龚小玲,鲍宝龙,钟俊生,杨金权.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99-100. 

[3] 吴仁协,谢恩义.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23):25-27+31.

[4] 徐志玲,吕永钢,梅虎,杨迎伍.“半翻转课堂+半自主设计”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1):191-194.

[5] 姜新宇.“展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4):161-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