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机遇,困境与进路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汪锡丹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

本文立足于新时代全媒体视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的机遇、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路。文章指出,全媒体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渠道拓展、受众多元等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内容创新不足、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效果欠佳、受众认同感弱等困境。对此,文章提出要从加强内容供给、创新表现形式、拓宽传播渠道、优化传播方式、提升理论素养等方面入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全媒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机遇;困境;进路

正文


引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日益呈现出快速、便捷、多元、互动的特点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思维模式。在此背景下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开启了全媒体时代的大幕。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支持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这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机遇

技术支持先进传播技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先进传播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突破了时空限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快速传递到广大受众。另一方面先进传播技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增强了理论传播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先进传播技术还为理论传播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持通过对受众行为的跟踪分析能够实现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渠道拓展媒体融合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新渠道

媒体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界限形成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态并存、相互渗透的新格局极大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渠道。通过媒体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利用报刊的深度性、广播的覆盖性、电视的直观性、网络的互动性等优势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式传播。媒体融合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内容形式多样、渠道终端多元的全媒体传播。

受众多元多样化传播方式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和关注点各不相同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理论宣讲已难以满足受众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受众的注意力更加分散对理论传播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多元化的受众群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必须创新传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增强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困境

内容创新不足理论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缺乏创新力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内容创新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全面在理论阐释和宣传上难以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些理论宣传内容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还有一些理论宣传存在简单化、口号化倾向没有很好地联系实际缺乏说服力和穿透力。

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手段相对滞后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传播手段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受众需求。一些理论宣传工作仍然停留在单向灌输、被动接受的层面缺乏互动交流和体验参与难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理论宣传产品在表现形式上缺乏创意在话语方式上缺乏亲和力难以吸引年轻一代受众。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必须顺应媒体变革大势创新传播理念革新传播手段探索融媒体传播、沉浸式体验、交互式参与等新型传播方式用鲜活灵动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讲清楚、讲明白让理论的光芒照进现实。

传播效果欠佳传播实效性不强未能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从实际效果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提高。一些理论宣传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未能很好地回应人民关切对群众的现实困难和问题研究不够指导实践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理论宣传在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力度不够对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的批驳力度不足对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不足未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受众认同感弱针对性和接地气不够难以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当前一些理论宣传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针对性不强说理不够通透叙事不够生动难以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影响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一些理论宣传脱离群众实际没有很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未能真正走进群众、贴近生活存在说教多、体悟少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一线通过体验式、互动式传播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理论宣传作品用百姓听得懂的话语、看得见的事例阐释理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进路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提升理论内容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是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提升理论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从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强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的分析阐释提高理论供给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媒体发展趋势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理论宣传作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活力。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态探索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话语方式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理光芒但如何将高深的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树立创新意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理论宣传新的时代内涵创作更多富有时代特色、体现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的理论宣传精品。要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态发挥融媒体优势探索图文并茂、音频视频、动漫游戏等多样化传播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化、互动化、沉浸式传播。既要讲道理又要讲故事既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情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展现理论的魅力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

积极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媒体融合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开辟了广阔空间。理论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树立全媒体思维加快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对内要推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内容生产、平台搭建、渠道拓展、产品创新、管理手段、经营模式等全方位创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创新采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传播渠道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传播手段、呈现方式、引导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比如某党报社推出“理论云讲坛”音视频产品通过网络直播、视频点播、音频课程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该平台已形成理论名家讲座、热点问题研讨、经典著作导读等多个精品栏目为用户提供了全天候、全视角、沉浸式的理论学习体验。

对外要主动占领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媒体阵地加强网上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让党的声音进入各类用户终端。理论工作者要创新工作理念改进方法手段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理论宣传产品用鲜活生动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理论政策吸引网民点击、阅读、点赞、转发。要借助算法推荐、智能分发等技术优势建设一批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打造思想理论传播的“中央厨房”,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传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理论传播要突出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讲道理又要讲故事既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情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展现理论的魅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感和获得感。要改进传播方式方法创新传播话语体系加强互动交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理论学习和研讨把理论学习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认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理论传播实效的标准着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理论传播的精准化水平让理论宣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精神认同凝聚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加强传播队伍建设提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水平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关键在工作、关键在人才。要加强理论传播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传播规律、掌握新媒体新技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骨干队伍。要完善理论学习教育制度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广大理论工作者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注重发现、培养和使用优秀理论人才实施理论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培养一批理论尖子和宣讲标兵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事业不断发展。要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引导理论工作者走进基层一线深入生产生活在实践中砥砺理论品格、增长理论才干。注重提高专业能力帮助理论工作者掌握媒体融合发展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理论宣传工作既当“理论专家”又成为“通讯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平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完善理论人才发现、使用、激励保障机制形成理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打造一支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主力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结束语

在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承载着举旗定向、凝心聚力的重要使命。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立足时代发展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理念拓展传播路径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力量。这是摆在每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用理论的力量感召人、凝聚人、鼓舞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叶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播思想:文化渊源与理论内涵[J].传媒论坛,2024,7(11):24-29.

[2]祝子辉,刘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传播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及创新路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43(05):6-9.

[3]叶德跃.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9):119-121.

[4]宋东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逻辑旨归、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4(02):51-55.

[5]刘喆,殷昭鲁.全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机遇、困境与进路[J].中国军转民,2024(01):101-103.

[6]成辉.数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乡村传播的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4(01):78-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