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石油企业综合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石油企业;综合治理;新体系;创新探索
正文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油区治安状况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依靠群众,使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随着当前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油区治安状况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在部分区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发展的步伐,正确地分析处理油区综合治理难题,成为摆在油田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新型油公司运行机制中,采油厂综治护卫系统如何优化与油公司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诸环节的管理,关键是要解决好传承与创新、适应新机制与展示新优势等问题,实现“七个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板块化向依托于专业化转变;在管理运行上,由问题跟踪向同步于油区生产运行转变;在管理着力点上,由加大人力物力的数量向注重于领先技术的推广应用转变;在管理运作轨迹上,由重点“治乱”向着力于解决苗头性问题转变;在管理难点突破上,由现场查寻为主向侧重于数字化信息研判转变;在管理主体上,由骨干群体向并重于全员参与转变;在实现管理目标评价上,由总体效果向量化于整体效益转变。
1 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观念
1.1 企业内部面临的形势,要求综治管理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企业生产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治安环境,企业发展与社会安定是相辅相成的,职工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由于商品思想的冲击,一些人个人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不
择手段攫取钱财,甚至有人不惜以身试法。客观上,油田各单位推行经营机制新旧转换,互相撞击出现的管理漏洞和管理空白增多,以及管理措施和手段与市场经济下对综治工作要求
不合拍等问题。加之一些基层领导思想准备不足,治安防范工作放松,造成油田物资、职工财产被盗,治安工作失利,以及公共场所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事件不断发生,职工家属的“安居”“乐业”受到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社会治安状况,必须依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基层治保组织,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开展群防群治,促使基层单位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组建治保会、护厂队等群众组织,同时与党政工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且针对以往治安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加大改进力度,使综合治理的作用和效益真正显示和发挥出来,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1.2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风气如何,这是标志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职工违法犯罪突出,内部治安环境混乱,并且为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提供了可乘之机的企业,必定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存在不足。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倡导好的道德风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这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任务一致。通过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贯彻“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素质,从根本上逐步减少和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内在因素,建立起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有效机制,努力维护企业的治安稳定和政治稳定,也是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1.3 综治部门的宗旨和工作性质要求树立群众观点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企业的综治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一支综合行政力量,肩负着维护企业内部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重任,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结合,是综治工作的根本方针,其宗旨和性质决定了综治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实践中证明,群众是我们的支柱,群众工作做好了,社会治安就容易搞好,反之就会造成好人受气,坏人神气,群众缺乏安全感,人人担惊受怕,社会治安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因此,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依靠群众首先要放手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参加维护治安的各项工作,运用宣传形式和舆论工具,深入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内容。增强群众参与综合治理,使群众知道为什么参与综合治理和怎样参与意识,其次要做好组织群众的工作,通过适当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使群众的积极性得以保持,使群防群治队伍健康发展。只有坚持才能多方位、多角度消除滋生违法犯罪因素,使各项治安工作有坚定的群众基础。
2 怎样搞好企业内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1 继续狠抓治安管理,落实防范措施
综合治理工作关键在落实,一要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健全专门组织的同时,健全群防组织落实专人负责。二是落实各单位重要部位的管理和防范工作,
对管钱管物和贵重物品要指定专人保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三是要落实帮教,信息工作网络,发现不安定苗头要及时组织调解疏导、缓解矛盾。同时,对带危害性的后进职工落实帮教措施,努力减少违法犯罪。四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妥善消化,安置富余人员,防止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确保企业内部的治安秩序稳定。
2.2 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
社会治安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职工群众充分认识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提高他们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能力。其次,要经常性的进行法制教育,紧密联系本地区和公司的实际进行爱国主义和石油精神教育,在企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加强对青工的法制教育,努力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第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大力宣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抵制歪风。民事矛盾、民事纠纷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必须依靠群众,做好民事调解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民事调解工作,进行说服教育、疏导等工作,对各种可能激化为治安问题的矛盾,纠纷予以化解,促进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家庭邻里关系和睦。
2.3 狠抓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在领导、关键在落实。必须坚持和完善在公司党组织领导下,党政工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体制。首先,健全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制,从组织上落实。其次,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层层承包,定期研究部署,使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各部门分类指导,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定期检查,严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2.4在实现管理目标评价上,由总体效果向量化于整体效益转变
效果评价虽然必要,但相对效益评价而言,其概念化、估计数的成份不可避免,而效益评价相对效果评价而言,则更多是量化了的具体了的内容。效益导向是油公司运行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采油厂综治护卫系统专业化管理后应当适应这一新要求,增强效益意识,坚持效益导向。因此要把规范效益化考核评价标准放在突出位置,做好运行过程控制与管理,让每名综治护卫人员都有能够评价自己的工作目标效果和创造的效益,并展现出效益激励机制的效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让人人都清楚综治护卫工作“干得效果如何”、“干得效益大小”。整体效益评价要形成体系,一是效益化的油区治安目标,将油区发案率降或升的数量,按照时价销售原油或天然气当量转换成相应的经济效益。二是效益化的专项整治成果,净化油区治安环境,避免原油损失、用气损失和用电损失。三是效益化的出警效率,将油区发案后出警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间,测算为减少或增加原油数量的价值,大幅度减少原油损失,并提高涉嫌盗分子的抓获率。
2.5在管理难点突破上,由现场查寻为主向侧重于数字化信息研判转变
数字信息化是油公司管理模式的高端优势,综治护卫专业化管理后,要实现事半功倍的管理目标,就必须应用好这一优势,尤其是在目前油区综治案件的侦破上。要结合涉嫌盗油团伙及成员大多是屡次作案、多次作案,并具备一定的反侦探能力的实际,改变以往采用“拉网式”排查、“地毯式”巡查、井场 24 小时“趴窝”蹲守等方法,却案件侦破率不高、解决问题效率较低的现状,最大限度地使用数字化信息手段和工具,通过采用视屏监控、分队计量、集输管线泄漏远程控制、拉油车及巡线工GPS 定位等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准确研究与分析,及时、准确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高油区案件侦破的科技贡献率。
2.6 在管理主体上,由骨干群体向并重于全员参与转变
虽然综治护卫实行了专业化管理,但重点工作,尤其是油区治安不能是单打独斗。理论上讲,一个或者两个部门独立运行就称不上“综合”两字,因此,要综合施策,通过广泛宣传和开展“平安油区”、“平安管道”建设活动和专项集中整治行动等,形成综治、公安、稽查、护卫、联防、群众“六位一体”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体系,综合起包括所辖油区市民、村民、流动人口在内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全员积极参与的“人人都是综合治理管理者”的良好格局,置涉嫌盗油等不法行为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让涉油不法分子“不敢来、来了事不成、成了走不了、走了放不过、最终不想来”,进而凝炼和形成基层综治文化。
3 结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懈努力,为了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共同创造良好稳定的内部社会治安环境。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国企信访维稳工作分析及思考[J].柳景常.当代电力文化.2019(S1)
[2]基层维稳工作现存问题及完善措施[J].黎瑛.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4)
[3]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维稳工作[J].政策.201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