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文人画”思想价值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肖若晨

西安美术学院 710000

摘要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在今天不得不重新再审视。本文以文人画的思想发展作为线索,从历史的角度对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力图重新找回文人画思想在当下艺术发展中的价值。揭示文人画思想,即艺术要回归到画家自我人格和心灵表达的观念上,并将当下对文人画概念所存在的偏见和局限性进行了解释。以期将文人画的核心价值重新审视,并打破常规在绘画形式上的教条化定义,将文人画思想价值落实在画家对自我反观的艺术觉醒之中。


关键词

文人画 中国画艺术思想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正文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具有绝对的代表性但在当下“文人画”似乎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概念性名词并被“消极”出世“孤傲”等词语覆盖其深刻的精神性价值却被忽略随着当今画坛对中国画创作的制作性和视觉效果的新奇性之追求愈加强烈对于文人画的讨论和呼声逐渐弱化这一现象对中国美术发展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思想的传承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故在当下重新审视传统绘画中的文人画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观念自唐代文人画艺术主张萌芽时期至后来经历千年不休的争论和演变历史上一系列的大家都在其中进行着思想上的思辨和艺术上的变法这包括王维苏轼米芾赵孟頫倪云林吴镇董其昌至齐白石等等这些中国艺术史上的巨匠他们的作品与思想都贯穿或者说是支撑着整个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甚至某种程度上讲文人画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思想发展史文人画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态表现在其独特的人格个性化独立的人本以及诗印一体的精神化文本这在国际上的独特性使得西方美术界认为文人画就是中国画文人画艺术就是中国画艺术如今中西方艺术在多个领域跨界相融合在以往任何时期都不曾有如此高涨的趋势此刻以民族艺术面貌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当下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对文人画艺术不得不重新思考不得不重新审视

首先需要重新认知的是文人画的定义文人画”并非“文人的画”文人此概念来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古代教育并未普及识字的人还很少仅有的几名识字者为大家代读书信代写文字等他们这个群体是少数的另类群体是不同于一般劳苦工作的农业劳动者他们更多的是舞文弄墨和吟诗作画考取功名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这群仅以文字和知识享有特权的文人群体已经被消解所以文人这个特有的概念也逐渐消失所以文人的画并非文人画真正的“文人画”是一个特定的艺术概念甚至是一个特定的艺术审美观或特定的艺术思想观

在早期并没有中国画的概念仅有“画工”的概念只是一种职业同泥匠木匠瓦匠等属于一类那时期修建寺院陵墓画工的工作就是绘制壁画大量的画工中的高手成为了画手而其中最优秀最突出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称之为画师画师的概念是最早的画家雏形比如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吴家样曹家样等后来这个等级的画师进入了宫廷为皇家做工他们隶属于宫廷为皇家服务依然不能表现自己此时仍然是画工的属性而当文人画思想的出现这一切都有了重大改变现在所认为的文人画鼻祖是王维认为他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对于绘画和文学的相融王维做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高度但因此来说是文人画的发源还不完全合适因为当时的宫廷画师也同样将文学或诗学带进绘画带入视觉性语言中这都是为了取悦皇家为了对于绘画的功能性作更高的拓展此时文人画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还未形成包括郭熙在内他具有相当高超的画技也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但是他画的作品仍是为了“以画事君”重点仍然是表达客观对象的真实性或赏玩性并没有出现绘画作者本人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思想性他们的画并非表达独立的自我我们称之为院体画这里就可以感觉到院体画同文人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艺术主张

院体画是供人欣赏的有观众和画者之分文人画是自我心灵的抒发观众和画者均为一人即为自我心灵所绘表现的是自我内心的世界文人画的出现首先是观念性的改变导致一种新的艺术思想地形成比如苏轼文同米芾等苏轼喜画枯木顽石都是他个人“心中盘郁”的表现文同说“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与墨竹······这些画者对于枯木顽石墨竹并非执意而是仅以此作为排解心中郁结意中所不适而书写更注重的是自我心灵的感受与外界事物拉开了所谓主客彼此之间的差别苏轼的那句“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若以形似来论画之高下这种见地如同幼稚的孩子一般这句话可以说是文人画崛起的标志是文人画最早的精神内核他强调心性反对客观形似至上的标准是一种全新的审美理论他力图把画者从“画客观”画他者”中解放出来将画中对象化的东西完全打破直击画者本身独立的自我这一点是文人画不同于院体画的关键这句话也对文人画的确立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苏轼的论述为当时文人画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当时并没有“文人画”这一概念从宋到元主导整个时代审美的还是院体画院体画从晋唐以来的数百年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艺术技法规则对于此时出现的一批看似笔墨松散似是而非的简括作品已是对主流审美进行了挑战必然人们排挤这种新生的审美对于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近似于笔墨游戏的“墨戏”是文人士大夫的业余水平所以文人画虽然在悄悄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但是总体上仍然不被认可直到被异族统治下的元代开始历史的因素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皇家画院被撤除画师们都走向了民间院体画的力量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文人画的力量逐渐壮大此时除历史因素之外另一重要的原因——”的出现让笔墨的书写变得更加的自由相比较于之前的绢本来看提供了更大的技法空间和更多的笔墨偶然效果宣纸的渗水特性完全不同于绢所以之前建立在绢本作画技术体系被打破纸本作品对墨和水的相互关系更进一步提升更适合于文人画所表达的那种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无限的新奇水墨效果为笔墨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宣纸渗水的特性也符合“不求形似”“直抒胸意”的文人画特点此时期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更为文人画家将已有的个性成熟的书法形式融入到绘画中去丰富了绘笔的情致与内涵元四家当中王蒙倪瓒吴镇黄公望四人全是文人画家也证明在元代文人画从边缘走向主流从萌芽走向成熟文人画的形式表现在诗印一体化当时的文人画家自身本就擅长与书法和诗文将书法和诗文与绘画共同结合结合红色印章将文学美绘画美书法美和印章美全部融为一体并非简单的加法而是成倍的提升了绘画内在艺术魅力由此在元代中国文人特有的文化艺术形态被建立了起来

进入明代文人画开始经历一个复杂多变的进程在明代早期明太祖恢复了宋代宫廷画院体制还设立了侍诏副使锦衣镇扶供室内庭等十几个职位院体画风重现盛世浙派”应运而生文人画势头有所降落直到成化年内随着经济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以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和后来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给文人画的发展带来了推动性作用这里要特别指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两个派别并依照禅学的顿悟和渐悟称之为南宗和北宗他褒南宗而抑北宗被他划入南宗的画家有王维苏轼元四家文征明沈周等他对绘画本质的观念十分符合文人画画禅室随笔中他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以画为寄“寄乐于画”等当时在他的身边聚集着一大批重要的士大夫和文人画家所以他的思想对文人画的发展以及后来中国绘画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他提出的“师古”一说影响到了后来中国画发展到“四王”阶段已经进入了复古主义的泥潭这是一个弊端当然在此期间的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又让文人画发展出现了一个个耀眼的闪光点八大山人就代表着文人画发展的高峰他的画直抒心灵与苏轼倪瓒成为文人画的主线

随着时代变化影响画坛的诸多因素变得复杂起来外来艺术进入中国同时书画市场的加速发展为画坛带来了巨大影响后来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均是此时其崛起的代表比如海派的作品已经受市场影响具备了一定的“卖相”这将徐渭八大山人以来的大写意发展逐渐具有世俗化倾向学术届依旧认为海派属于文人画但其实此时的文人画已经失去了土壤失去了文人画的核心思想诗书画印的形式虽然存在但内容和本质上的精神已经改变直到1921陈师曾发表文人画价值一文又翻译日本大村西崖的文人画复兴一文重新为文人画下了明确定义清晰指出“文人画要表现独立精神个人思想与情感展现个性之美大村西崖的文中提到吾人之技巧与自然相肉搏与造化血战正如螳臂当车蜉蝣撼树盖无论如何以自己之美固不胜其任可知也”“美术绝不以此无谓之望欲与自然肉搏驰骛者也超越照相法之分野独标高枝帜得自立之本领者在彼不在此也大村西崖在陈述自然万物不可描绘的局限性之后提出“以自己之美故胜其任可知也“得自立之本领者”的观点这均是直击文人画家自我反观抒写自我心性的特质

当然文人画所带来的局限必然是有的比如一些文人画表现的又出世清高的情绪或寂寥的独自感受也或是愤世嫉俗的孤傲等等这些让文人画的概念蒙上了一层神秘和忧郁以及不问世事的清冷但本文所讨论的文人画精神价值并不可淹没在部分文人画家的消极情绪中文人画的丰富和多样性依旧会因不同的文人画家的个体区别和个性差异而建立他们在对待艺术根本观念上的转变使得“文人画”在今天依旧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若仅以“消极”来判定文人画也将“见于儿童邻”大村西崖对此问题说的较为深刻虽觉寂寞至艺术之本质可谓充实而有光辉此处的艺术之本质参考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即艺术的任务恐怕还是表现心灵吧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