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周刚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五实验学校 3441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跨学科融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凸显。语文作为提升初中学生文化基础素养、增强思辨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和策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合理组织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这为语文课堂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应正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跨学科教学的内涵与意义,构建科学的、高效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充实,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1、把握学科特点,以语文为核心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应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从这方面来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而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教师教学的核心都是带领学生探究语言背后的内涵。因此,在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时,教师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以语文学科为核心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要保障学生在掌握了语文知识内涵的前提下学习了解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跨学科教学使学生了解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问题,掌握更多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高阶思维,进一步保障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教师就可以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推动语文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牧羊人在数十年的坚持下终于将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宜居的田园,文中有许多描绘土地荒芜的语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这样语句勾画下来,并在脑海中想象这片渺无人烟的土地,体会这些语句描写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语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进行跨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描述土地荒芜的语句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对这些语句的想象画出来,再配合上合适的音乐,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这样既能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又能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跨学科知识。又如在教学《观沧海》、《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时,教师同样可以组织设计“语文+音乐+美术”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利用音乐与美术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体会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降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语文知识。

2、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保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素养,而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整体的眼光,能够从整体的角度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以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需求。而综合性正是语文学科的特征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口语、写作、阅读教学都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且语文知识与其他跨学科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组织跨学科教学活动时要用整体的眼光进行设计,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跨学科教学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课文《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活板》等都属于科幻探险题材,充满着作者对自然世界与科学领域的探索,而这一单元推荐阅读的名著《海底两万里》同样是这样的主题。在引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时,结合这本课外读物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跨学科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比如教师可以从科学的视角出发,引入一些物理、化学、地理等相关知识,为学生解读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段落,让学生一边进行名著导读,一边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贯彻科学的探究精神,对《海底两万里》中经典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进行拓展分析与研究,跳出书籍的框架思考海底存在的可能性与人类应当选择的应对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跨学科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使学生积累更多技能与经验,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高效。

3、遵循教学原则,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结合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组织跨学科教学时应遵循教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现实性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凸显跨学科教学的意义,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其中教学性原则即教师需对语文教学资源与跨学科教学资源进行筛选与提炼,保障语文知识与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适度性原则即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自身的真实学习与发展需求;现实性原则即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所关联,学生能够从中积累生活经验与技能。基于这三项基本原则,教师在设计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时应围绕“多元整合”这一要点,合理融合跨学科知识,合理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利用跨学科知识来深化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并且都围绕山水景色展开,学生要通过阅读这些古代诗文体会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与追求。在教学前,教师要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的特征,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地理+历史”的跨学科教学活动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在引入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地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山水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从这一角度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引入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研究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从而帮助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体会诗人的思想与情怀。二者结合,由景到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略课文的内涵。从古诗词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古诗词创作的年代与现今相距甚远,很多学生难以代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体会诗人的内心与情感,而开展跨学科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优化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4、提炼教学主题,构建知识图谱

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在确立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立足于“学科素养”与“精神价值”这两个重要的教学要素。在深入分析新课标后,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合理的设置跨学科主题框架,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更具体的教学主题,最终围绕这一主题构建学科融合导向下的语文知识图谱,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有效举措,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教师应不断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惠玲.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实践[J].学周刊,2024(03)

[2]薛春香,吴立珍.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实践[J].学周刊,2024(03)

 


...


阅读全文